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针对以前的低效教学,本文提倡从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性,精心设计练习题三方面出发,构建有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教学;创设情境;练习题
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苦得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道学习的乐趣在哪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的问题,也有课程设置及标准的问题,更有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有效教学应运而生,并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展开。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
一、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悬念型问题创设情境
有效问题、悬念对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积极性很有帮助。如在教学 “求代数式的值”这一内容时,笔者设置了一个猜猜你出生在几月的数学游戏情境。笔者对学生提出:“将你的出生月份乘以 5 后加上 11,再把结果乘以 2减去 22,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会在 1 秒钟内说出你的出生的月份。”由于学生刚接触到代数式,并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引起了迫切想知道其中奥妙的欲望。对此学生提出了种种猜想,思维空前活跃,教师趁热打铁引出代数式 “( 5a+11) ×2- 22” 化简得到 10a时,学生恍然大悟,纷纷动手验证,并提出了其它代数式,使问题进一步拓展。这样的数学问题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形式出现,其趣味性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包含了丰富的问题性,具有较高的数学思维含量,能起到较好的引疑、激疑的作用。
2.利用生产、生活问题创设情境
去年4月在余姚举行的省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中,一位教师在教授《分式》一节时,由学生熟悉的河姆渡遗址引入,带领学生边参观河姆渡遗址边学习身边的数学,创设了下列问题:
(1)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距学校30千米,校车的速度为50千米/小时,那么经多少小时后到达博物馆?
(2)买门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门票价格为:成人每人25元,学生每人13元。我们共有a个教师,b个学生,买门票需付多少钱呢?平均每人要付多少呢?
(3)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共有k个展厅,建筑面积共有3000平方米,你知道平均每个展厅有多少平方米吗?
(4)博物馆共有展柜m个,展出文物400件。那么平均每个展柜展出了多少件文物?
让学生根据情景列出代数式。这样的引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碰到的一些数学问题也是在旅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理解的有关河姆渡遗址的有关常识,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激发学习的内动力。
又如,在讲勾股定理应用时,教师可创设以下的教学情境:你能用什么方法测出学校旗杆的高度呢?
在分式的运算复习中可提问:往一杯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糖,糖水是否变甜,为什么?通过上述情境创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启迪思维,培养他们生活中的观察力,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追求和探究新知识,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随机事件”也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题目。在教学“随机事件”,笔者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有6名同学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的100米跑步项目的决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跑道,签筒中有6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竹签,上面分别标有跑道序号1、2、3、4,5、6。赵辉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下从签筒中随机地取一根竹签,考虑以下问题:①抽到的序号有几种可能的结果?②抽到的序号小于6吗?③抽到的序号会是0吗?④抽到的序号会是1的几率是多少?
3.利用故事、游戏创设情境
例如本校一位教师在讲解“乘方”时,这样设置教学情境:将一个有趣的故事“棋盘上的学问”安排在新课前,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问题一提出,教室里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三三两两在讨论,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还有的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在等待着教师的答案,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等我们学了这一节的内容后,大家就明白“国王的国库里到底有没有这么多米了”,这样从教学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
又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早已被调动起来了。
二、感受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
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条件改变传统教师权威的组织策略,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后形成以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学习探究中体会自我发现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不要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猜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让学生提出猜想,激发引导学生自己证明猜想的探究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种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猜想、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可见,数学课堂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从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探究、学会创造。这样的课堂就会焕发生命的活力,有效教学就能得以实现。 三、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论认为: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形成各种数学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活动作为学生的一项经常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它不能简单以完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为满足,更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去做盲目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而是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培养与,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要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设计练习:
1.针对易混易错知识设计练习。如:(1) 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有( )(填序号) ;
(2) 把 中的根号外面的因式移到根号内,则原式应等于( )A. B. C. D. 。
(3)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_________。
(4) a是有理数,且a的平方等于a的立方,则a是_________。
2. 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分分层练习。例如在考查“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时,设计:
A层次: ; B层次: ; C层次: 。
又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可以设置如下练习题:
(1)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cm、2cm、3cm; B.1cm、4cm、2cm;
C.2cm、3cm、4cm; D.6cm、2cm、3cm。
(2)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6cm和2cm,第三边长为偶数。则第三边长为 。
(3)两根木棒的长分别是8cm、10cm,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那么第三根木棒的长x的取值范围是 ;如果以5cm为等腰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为10cm,则它的周长应为 。
(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x-1和8,则x的取值范围是 。
3.针对克服思维和心理定势设计变式练习。如学习了“梯形”和“等腰梯形”的定义后,提出:
(1)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吗?
(2)一组对边平行加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吗?通过反例变式进行反面刺激,使学生更明确的理解和掌握“梯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等概念。
又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个特殊的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做了如下变式:
变式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5°,那么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变式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是75°,那么它的底角是多少度?
变式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75°,那么它其余的角各是多少度?
变式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10°,那么它的其余的角各是多少度?
以上只是笔者在实施有效教学的课堂中所采取的一些策略,不能机械照搬,要实施这些策略,教师不仅要领会运用,更要更新理念,教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总之,要使有效教学有效实施,我们必须从教育理念、教育观点、教学态度、教学技能等方面全方位的施行,才能使有效教学更有效。
:
[1]陈冬.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控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2).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1.
Abstract: According to inefficient teaching, this paper advocates to construct effective mathematics classroom from creating teaching situation, arousing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wittily designing exercises.
Key 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effective teaching; creating situations; exercises
【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关文章:
探讨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12-05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12-06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12-03
高职英语教学有效性探讨11-24
论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与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02-24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02-27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及评价有效性研究03-16
关于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11-30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2-0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