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让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时间:2022-12-05 05:12:2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讨让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指在教学中将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向生活世界回归,把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动口、动脑、动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一种倾向于生活的动态过程,要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改变和整合教学内容;要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设计数学实践活动;要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积极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一、课前预习,捕捉生活现象,搜集学习素材
        小学数学知识大多数是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教学前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回归生活,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搜集积累素材,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
        比如在教学应用题“数量关系”时,我让学生课前去调查了解附近一家商店学习用品的售价情况。课堂上,我根据学生提供的数据编出:“买一支钢笔要3元,买5支钢笔要用多少元?”学生都显得异常兴奋,很快算出3×5=15(元),并得出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编出另外两道除法应用题,并得出: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在练习中,学生正确率达100%,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呢?因为教师将学生的视线引向了熟悉的生活,唤起了他们的亲身体验,改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原来就在自己身边。这样,就缩短了“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的距离。
        二、课堂探究,联系生活实际,获取新知
        数学教学中的有些概念、性的东西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创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
        1、感受生活,营造氛围。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只有抓住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连接点,课堂才会有生机和活力。教师要精心营造生活情境,架设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设计一个“两只小猴骑圆形轮胎的自行车”比赛(甲猴骑的车轴在圆中心,乙猴骑的车轴不在圆中心)的情境,首先让学生猜一猜:骑哪种自行车的小猴骑得快?为什么?接着在多媒体屏幕上让这两只小猴比赛,结果,乙猴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落在后面,甚至几次摔倒,甲猴轻松获胜了。这一情境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认识圆的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关注生活,主动探究。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学会思考问题,提高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如在教学“加减法简便”时,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多减要加”这一难点,我举了这样一个实例:星期天,妈妈带了215元钱去超市,买了一台录音机,用去198元,妈妈应付营业员几张100元?营业员应找回妈妈多少元?这时妈妈还剩多少元?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感悟,并列出了几种算式:(1)215-198;(2)15+2;(3)215-200+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尝试感悟,不但发现后两种算法简便,而且明白了“多减要加”的道理。学生通过开放的教学过程,在感悟生活中思考、创新,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联系生活,及时评价。例如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概念,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体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市场上推广使用的台秤,来安排学生认称和称物的实践活动。课前让学生带一些常见的物品,课中利用准备好的天平和台秤,让学生称出质量。另外,还安排学生模拟购物活动,如购买大米或面粉,全班分成八组,每组选一个同学当营业员,其余同学当顾客。当顾客要买500克、1千克、2千克等等的大米或面粉时,当营业员的学生要称出相应的数量并说出单价,而当顾客的学生也要推算出自己所要付出的钱数,并开展“看谁称得又快又准,看谁算得又快又好”的竞赛。这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全部都蕴含在活动中。
        三、课后实践,返回生活,运用数学
        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要研究课堂,更重要的是拓展到课外,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布置课外实践作业,如测量、统计、模拟购物等;另一方面可以开设数学实践活动课,通过专题性、针对性的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生活实践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水平。
        比如在教学了“长方体的体积”后,我让学生计算一个苹果的体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争相发言。有的说:我可以把这个苹果用割补的办法,拼成一个长方体,然后再量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就可以求出苹果的体积;有的说:我可以不改变苹果的形状,把苹果放在一个盛水的水槽里(苹果被水淹没),水上升的体积就是苹果的体积。多么了不起的见解!学生的创新火花在不断地迸发。
        在教学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正好我们家附近要修一条水泥路,于是,我告诉学生:路宽4米,长2千米,如果我想承包下来,请帮我计算一下一共有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资金50元,我应该准备多少资金?学生兴趣浓厚,“百家争鸣”,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探讨让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探讨让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相关文章: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论文(精选10篇)10-11

探讨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08-02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回归生活学数学05-08

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探讨论文08-02

关于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问题与策略探讨论文05-07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05-09

独立学院数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04-11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探讨08-11

让生活走进语文教学05-28

探讨“质疑教学法”之我见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