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高职院校审计学科教学内容定位的思考

时间:2024-09-11 08:13:2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述高职院校审计学科教学内容定位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基本理论 审计基本方法 审计实务 审计报告 职业

论述高职院校审计学科教学内容定位的思考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法规不断出台。在此形势下,势必要推出适应新形势的审计学教材。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就审计学科教学内容发表了粗浅的看法,强调在理解审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审计实务。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新的中国师执业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相继发布,审计法、公司法、法相继修订,与实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审计学教材各部分的内容以最新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为,充分体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目前,审计理论体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审计对象从会计账簿转向报表,审计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向审计鉴证,审计性质从批判性转向防护性,审计方法技术性抽样审计代替详细审计,并强调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与评价,审计手段趋于电算化。这种转型与发展,使审计必须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对此我们需要从创新角度来重新审视审计教育。
  
  一、审计学教材的体系结构
  
  (1)审计环境,包括审计的起源与发展、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执业准则和法律责任等;
  (2)审计的基本概念,包括、重要性、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等;
  (3)审计的流程,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
  (4)审计抽样原理和方法;
  (5)各业务循环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6)审计结果的报告和沟通;
  (7)从事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业务的基本原理。
  高职院校审计学教材在审计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和删减,其审计理论与实务都以CPA审计为蓝本。2007年是新会计准则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新旧教材的内容变化很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了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新设了“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两章,阐述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和运用要求,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牢固树立这一概念,把审计流程理解为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的过程。
  (2)体现了新审计准则体系的要求。在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原则、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设定、风险的评估和应对、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审计的结论和报告等方面,都按照新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了更新。
  (3)体现了国际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最新发展。根据国际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的最新稿,对职业道德规范部分进行了更新。
  (4)注重前后贯通。把有关审计流程的基本概念和思路,贯穿到各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中,贯穿到各账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中,避免基本概念和思路在各循环之间运用不一致和前后两张皮的现象。为此,重新梳理了各业务循环内部的章节结构。同时,对财务报表项目重新进行归类,并入更恰当的业务循环中。
   (5)强化了审计抽样。增加了审计抽样与其他选择测试项目方法之间关系的阐述,更为全面地讲解审计抽样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增加了实质性程序常用的“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PS)。
   (6)体现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统一了财务报表项目的名称,并按照确认和计量的新起点,设计相应的审计重点。
  
  二、审计学课程内容分析
  
  审计学这门课程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从学科内容上讲,它不仅含有很多法规知识,而且含有大量的会计知识,可以说是其他各门课程的综合运用;从学习方法上看,不仅需要以各门课程为基础,更重要的是,需要广泛运用专业判断思考、分析和决策。审计的某些方面是非分明,极为严格,另外一些方面又设有一定法规,令人无所适从,很难操作。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对审计“似懂非懂”,觉得这门课程难度较大。我们不仅应看到审计课程的学习难度,更重要的是应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事实上,这种难度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客观事实,这是由本门课程的内容决定的;二是来自主观因素,即因为没有掌握审计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而感到难度大。显然,后一种难度可以随着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而降低。这就需要在学习中对这门课程的特点、规律有一个较为正确和全面的认识。
  
  (一)从总体上明确审计方法的演变
  一百多年来,虽然审计的根本目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一直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调整着审计方法。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都是注册会计师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调整。
  由于审计风险受到企业固有风险因素的影响,如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行业所处环境、业务性质及容易产生错误的会计报表项目,容易受到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等导致的风险,又受到内部控制风险因素的影响,即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内部控制未能防止、发现或纠正的风险。此外,还受到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风险的影响,职业界很快开发了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从方法论的角度,以师风险模型为基础的审计,称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审计模式发展的新生阶段,主要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订审计计划,并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从审计流程上看,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排在首位,并且在审计的所有阶段都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它们既是审计基础理论,又是审计实务,集中体现了新准则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
  
  (二)理清思路,把握审计流程
  1. 风险评估
  风险导向与方法,是整个教材的精华所在,它构成全教材的前提或背景。因此,在审计教学中,应当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和目标。
  (1)如何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准则确立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以明确注册会计师识别、评估和应对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思路。审计风险模型构成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基础,在审计实务中不易把握,要求学生以注册会计师的角色掌握如何使用审计风险模型开展审计工作。
  (2)如何在审计工作中进行风险评估。要求学生以注册会计师的角色掌握如何借助于评估程序和审计程序工作底稿,结合具体审计计划的制订,进行风险评估。
  (3)如何进行风险评估。要求学生以注册会计师的角色,从6个方面系统掌握注册会计师如何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特别是利用审计程序举例的方式,熟练运用于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和关键环节。
   2. 风险应对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的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进行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新风险准则正式引进“重大错报风险”概念(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将审计风险模型重构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这不是简单地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并称为重大错报风险,而是重大实质性改进。不仅明确规定了审计工作以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作为新的起点和导向,抓住了审计工作的“牛鼻子”,而且与现行审计目标责任定位紧紧相扣,有利于履行审计责任,实现审计目标。众所周知,按审计准则要求,设计审计工作就是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新风险模型的构建更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时刻紧紧围绕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来设计和执行审计程序,以最终实现合理保证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因此,本章的学习要求和目标是:

    (1)如何运用审计风险模型;
  (2)如何在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审计方案;
  (3)如何实施控制测试。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在确定总体的应对措施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如何运用职业判断。
  
  (三)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1.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本章内容属于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主要阐述了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两部分内容,包括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点,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分析程序、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编制目的和使用的文字及对审计工作底稿实施控制程序,以及底稿的格式、内容、范围、归纳和审计报告日后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变动等。
  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主要有3件事:找证据—做底稿—出报告。本章节就占了两件事,本章涉及的内容,不仅是需掌握的审计基本技能,也是理解审计实务的理论基础。
   2. 计划审计工作
  本章属于审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计划审计工作对于注册会计师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和控制审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充分的审计计划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关注重点审计领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并恰当地组织和审计工作,以使审计工作更加有效。同时,充分的审计计划还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对项目组成成员,进行恰当分工和指导监督,并复核其工作,还有助于协调其他注册会计师和专家的工作。
   本章特别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审计风险的分析作了重点阐述。
  (1)审计重要性。既是审计理论的重要课题,又是审计实务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整个审计实务,要求学生既能从理论上理解审计重要性的含义和性质,又要能从实践上对其进行确定。
  (2)审计风险。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务问题。要求学生既要能从理论上理解审计风险模型的含义、构成及各种风险之间的关系,也要能从实务上对其进行分析和控制。
  本章为重点章节,应重在理解,因为其涉及的审计理论应与以后各章的各交易循环的审计实务联系考虑,学生应具备运用本章的审计理论分析审计实务、确定审计报告类型的能力。
   3. 审计抽样
  本章属于审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主要阐述审计抽样在审计中的运用问题。详细介绍了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审计抽样概述、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和审计抽样在实质性细节测试中的应用;涉及审计抽样的概念、种类和步骤等内容。
  
   (四)归纳审计循环,掌握审计实务
  审计循环属于财务报表审计实务。审计循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为例,介绍各业务循环审计的具体内容,重点介绍对各财务报表项目如何审计测试。测试包括控制测试和对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的细节测试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
  审计循环各章的内容都差不多,而且内容多,项目也多。这几章可以按以下思路来理解:
  首先,了解循环的概念。就是一个单位将相互联系的业务类别和涉及的账户组合在一起,即把同该循环存在内部联系的业务类别与其他相关的账户捆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就是一个循环。也称切块审计法。
  然后,了解各个循环的特征,循环的内部控制及交易实质性程序,以及余额的的实质性程序。内部控制的测试,先谈内部控制是什么,然后再谈怎么测试。可以是双重目的的测试,交易的实质性程序主要针对利润表,测试结果往往不披露,因为每笔交易最终都会形成金额进入有关账户,进入有关账户后才存在列报的问题。以上就是这些章节的大致关系 。
  1. 各审计循环的重点
  (1)各审计循环的主要凭证与记录、内部控制制度及控制测试、所涉及的被审计单位层的认定、审计目标;各循环实质性程序基本原理;
  (2)各审计循环主要会计处理与审计实质性程序;
  (3)函证程序在各审计循环中的应用;
  (4)监盘程序在各审计循环中的应用;
  (5)实质性分析程序在各审计循环中的应用。
   2. 审计循环的难点
  (1)各循环内部控制测试的应用;
  (2)对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
  3. 各审计循环的特点
  (1)本循环所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2)本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各章所有审计循环的特性均是如此。
  4. 掌握审计循环主要审计技能
  (1)函证;
  (2)存货监盘;
  (3)实质性风险程序;
  (4)截止测试;
  (5)审计调整。
  (五)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1. 审计意见的形成
  应当评价根据审计证据得出的结论,以作为对报表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在形成审计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上评价是否已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所有相关的审计证据,包括能够印证财务报表认定的审计证据与财务报表认定相矛盾的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注册会计师对审计结论的评价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
  2. 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也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供的最终产品。
  审计报告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
  
  (六)执业准则与职业规范
  注册会计师的整个审计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在一定条件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1)审计总目标。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方面做出评论。
  (2)具体审计目标。根据各类交易事项、账户余额、列报3个层次的逐个认定和审计总目标来确定。
  注册会计师执业是依据管理层对会计报表的认定设计审计具体目标,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取得证据,完成对会计报表各项认定的确认,最终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目标的实现与审计过程密切相关。审计过程充满了大量的职业判断。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在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尤其需要职业判断。既然是判断,就有失误的可能性,职业判断本质上意味着风险。因此,必须把执业审计准则作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作为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标准;同时,还要受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因为审计工作是一个以道德为浓重背景的工作,其职业道德防线的溃决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应将执业准则体系有效地渗透到审计教学中,将新准则作为一个契机,统领教学内容和审计实务;应将审计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在当前的下,强调诚信,把专业胜任能力与职业道德的培养结合起来。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2008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李恩媛. 审计基础与实例[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 何秀英. 审计学[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论述高职院校审计学科教学内容定位的思考】相关文章:

论述高职院校电子技术类课程的定位与教学内容12-06

关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研究12-12

论述关于师范院校语文学科教学法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创新的思考12-05

浅谈高职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的思考11-14

论述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高职生的技能素质12-07

高职院校教育研究的定位及方略12-02

论述关于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12-07

对高职院校科研业绩评价的几点思考11-26

论高职院校做好校友工作的思考12-0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