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论文关键词:高校 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论文摘要: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三个方面构成。? ? ?
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其基本内涵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课程既是创业教育的形式,也是创业教育的平台和依托。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如何构建一套适合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并依托这个载体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我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发展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校自主探索阶段。从1997年~2002年4月,许多高校都做了有益的自发性探索。如1999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全国高校产生了广泛影响。第二阶段是创业教育试点阶段。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等九所创业试点院校,这些院校分别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对创业教育的开展进行了实践性探索。第三阶段是课程教学实施阶段。高校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开设选修课,出版相关教材,如“创业学”、“创业管理概论”等。我国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以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提高为重点的创业教育”,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和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创业教育”三种比较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但总体而言,创业教育仍处在摸索阶段。?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高校对开展创业教育认识不足?
一方面是各高校对创业教育在新时期的战略意义缺乏明确认识;另一方面缺乏创业教育科学的指导思想,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不系统、不深入,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阻碍了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2.创业课程未真正融入高校的课程体系中?
创业教育尚未成为高校整体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处于“正规教育”之外的“业余教育”的尴尬境地。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仅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一小部分,未能系统地独立设置,专业化程度不高,并且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形式等方面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课程设置缺乏严谨性和系统性。?
3.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多数创新创业类课程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横向跨学科领域的宽度不足,一般讲授专业课程较容易,而开设优质的创业课程相对困难。教师实践经历少,创新能力薄弱,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高校缺少“双师”(即专业理论名师与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经济师等)素质的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兼职教师。?
二、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1.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包括四个主要方面,即树立创业意识、健全创业心理、提高创业能力、掌握创业知识。?
(1)树立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主要包括创业主体的需要、动力、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通过创业教育,在使学生形成社会义务感、社会道德感、社会责任感、社会使命感的基础上,使学生树立起为集体、为国家、为社会主义事业艰苦奋斗、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远大理想和宏伟志向;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创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育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鼓励他们将自主创业作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树立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实现自己所期望的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2)健全创业心理。创业心理是指对创业者的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情感、创业意志和创业人格,主要体现在人的能动性、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自控性、适应性、合作性等方面,是创业者心理状况的综合反映。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抉择、富于创新和善于沟通、交流、合作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诚信做人、吃苦耐劳、务实创新、终身学习、勤奋、执著等品质;培养他们爱岗敬业、不怕挫折、敢于行动、敢冒风险、敢于拼搏、勇于承担的精神,培养学生克制个人欲望、防止行为冲动、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3)提高创业能力。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判断决策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指挥与控制能力、策划与创新能力、协调与组织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把握机会与创造机会的能力等。创业能力是影响创业活动方式、效率和结果的直接因素。因此,创业教育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核心。?
(4)掌握创业知识。创业知识是一种综合体,由多个元素构成,其中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政策法律知识、金融财会知识、公关交际学知识等。?
2.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体系?
(1)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水平出发,在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课程。主要以课堂授课的形式传授基础理论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奠定基础。其设置的方式主要有学科渗透、必修课和选修课三种形式。?
学科渗透是指把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以现有学科课程为载体进行创业教育,即以文科类学科为载体进行创业意识教育,或以理科类学科为载体进行创业知识教育,或以技能训练类课程为载体进行创业技能教育。学科中渗透创业教育,既有效地利用了课堂资源,拓展了学科教学的应用领域,又节约了教育时间,优化了教学内容。?
必修课是全校各专业学生所必须学习的,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为重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课程。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者素质、创业管理、公共关系学、法律基础知识等课程。同时,可将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在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上,专门开辟创业指导内容,帮助学生尽早形成创业意识,构建新的就业教育体系,并贯穿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始终。?
创业选修课是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有选择地修学的课程,以满足不同的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在必修课的基础上,为有创业想法和兴趣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创业知识的途径,适当拓宽和加深相关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一种最能体现创业教育特点和性质的课程模块。通过针对性、操作性极强的创业设计、企业运营的实践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素质起到决定性作用,便于扩大学生的创业知识领域和创业背景,丰富创业知识,积累创业经验。总体而言,可将创业实践课程分为校内活动课程和校外创业实践两种形式。?
校内活动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群体方式进行的活动。在学科知识竞赛中融入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容,在各种服务性活动中体现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的要求,以提高学生创业技能。如开设企业竞争模拟、ERP沙盘模拟训练等课程,借助网上模拟公司或沙盘教具,实战演练模拟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竞争。通过模拟培训的实际演练,学生能深刻认识企业运行的竞争态势,使原有的理论知识与管理实践更好地融会贯通,对今后的创业经营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竞赛加以体验,还可以开展创业系列讲座,邀请知名企业家来校演讲,与学生进行创业经验交流,让学生感悟创业的真谛。
校外创业实践是指学生走出校门,以个体活动为主,根据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而组织的有明确主题的个体活动。可以通过学校校企合作项目或基地加以体验。尤其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创业实践课程,更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触和体验到创业过程中变化万千的复杂环境,使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和创业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校外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社会,有利于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最终实现自主创业。?
(3)环境课程。根据其内容可分为由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的创业人文环境、由制度层面建设形成的创业舆论导向和由心理层面建设形成的创业氛围。环境课程可以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感染,不断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养成良好的创业习惯。?
人文环境方面,从校园花草树木的点缀,墙壁、地面的装饰着手,如鼓动创业立志成才的名人名言、张贴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经历和照片,把校园的合理布局和美化及周边环境的治理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创业意识从校园里萌发、成长,并到社会中去延伸和升华。?
舆论导向方面,结合学风、校风、教风建设举办内容形式都具有创新意识的活动。如观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题材的影片,通过学校宣传栏、广播、校报和校园网等资源,及时地宣传我国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报道创业先进人物,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时代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氛围方面,通过师生人际互动拓展和优化创业教育的心理环境。如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能力;还可以成立创业协会,举办创业论坛和创业沙龙,邀请企业高层人员到学校做讲座等。高校要尽量和企业联合开展活动,让学生尽早地体会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3.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保障体系?
(1)优化教学管理制度。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必须贯穿于高等教育各阶段,涵盖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不能单靠教师讲授来完成。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联合行动,甚至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只有学校内部挖掘潜力,改善校内机制,完善创业教育制度,才能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做好保障。高校要想鼓励学生的自主创业和创造性发展,就必须打破现行教学体制对学生的各种不利束缚,尤其要打破专业限制、课程限制、资源限制和时间限制,鼓励学生跨专业甚至跨学科学习和研究,为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提供条件。对于有特殊才能和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其创业。此外,对学籍管理制度、转专业管理制度及考试制度也应作适当调整。?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创业教育的保证。高校必须培养和组建一支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师资可分为理论型师资和实践型师资。高校对理论型师资培养,要注重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教师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关于实践型师资的培养,要引进一些既有创业实践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企业家,兼职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高校要构建一支专兼职动态发展的创业教育专家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高校教师是从事创业教育的最主要力量,从事创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等工作。?
(3)构建校企合作课程运行模式。创业教育本身是一个综合系统,与社会和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采取主动的姿态,搭建创业教育平台。一方面,让高校走出去,服务于社会和企业;另一方面,将企业和社会资源引进来,形成开放、和谐、对话的良性循环体系。还可通过参观访问、心理测试、模拟创业等形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课程运作模式的优势,使大学生充分了解企业运营状况,亲身感受企业精神,增加学生参与企业运作的实践机会,为高效开展创业教育提供更加真实的舞台。
参考文献:?
[1]谭菊华.韩桥生,邱东升.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探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8(3).?
[2]陈彦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及体系构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郝咏梅,王桂芝,李纯成.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J].科技管理研究,2008(11).?
[4]刘影,赵志军.论构建与实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探析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相关文章:
试论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探索03-04
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之探索11-26
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论文02-25
高校感恩教育载体探索论文01-03
高校声乐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论文12-01
高校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探析03-27
构建高效课堂原则探析11-13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育模式探析论文03-09
高校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构建与研究02-2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