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由文化导入谈对外汉语专业汉语教学改革
摘 要: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的工具性层面,而应深刻地把握教育规律,把语言教学置入中华文化的背景下开展,积极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构建文化导入机制,全面树立汉语文化教学理念,不断提高学生运用和传播汉语的能力。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学改革 文化导入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汉语热”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对外汉语专业在国内各大高校纷纷设立,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然而,长期以来,文化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专业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局限于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基础理论教学,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难以从更高层次上掌握和理解汉语,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面对这一问题,文化导入观念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汉语、外语甚至其他学科领域应用开来。
所谓文化导入,即教学过程中要广泛涉及文学、历史、哲学、地理、民俗等一切与文化有关的因素,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外汉语专业教学,我们倡导构建文化导入机制,以“了解文化、掌握语言、学以致用”为基本目标,全面树立文化教学理念,坚持语言和文化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借语言文化的渗透,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
一、文化导入背景分析
要使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适应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及教育教学规律,就要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要想学好汉语,必须同时学习中华文化
“语言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1]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核。千百年来,汉语的学习和传播始终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在汉语教学中,学生要真正理解中华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载体的汉语;学好汉语,必须同时学习汉语所负载的中华文化。越是深刻细致地了解中国的文学、历史、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二)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严重脱节,必须结合进行
学习汉语的根本目的不只是掌握一种技术,而是在掌握汉语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和领会中华文化。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文化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专业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汉语教学变成了仅限于传授学生字词句、说话、写作等基本应用知识的技能课,文化内涵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汉语之美认识的严重不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下降。教学实践证明,汉语教学必须也只能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同时,积极倡导现代教学理念,才能重新激发其活力,展现其魅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汉语正面临危机,必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入新的活力
这一点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而言尤为重要。当前,各种外来语言势力、网络语言等纷纷进入汉语表达范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汉语,纯粹性日渐消解,功利性不断强化。同时,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导致汉语同传统文化之间不断背离、迷失和错位。“汉语正面临着危机,拯救汉语,是刻不容缓的事情。”[2]这已经成为当下许多学人的共识。同时,目前汉语所面临的这种危机,也给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课题,我们必须勇敢地承担起汉语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认识汉语、了解汉语、用好汉语,从而向全世界推广和传播汉语。
二、加强文化导入意义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3]在语言教学中,发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是必须而必要的。通过对教学实践过程的认真总结与分析,我们发现,文化导入对汉语教学具有普遍的意义,而在当前的对外汉语专业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占据更大的比重,承担更多的使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全方位的文化渗透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所谓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利用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精神文化成果,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品格修养。”[4]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素质教育的实施,核心之一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汉语教学是素质教育过程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也可以借语言文化的渗透,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传播汉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积极的文化导入,重新挖掘和弘扬汉语中深厚的文化内涵
汉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无论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还是修辞,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汉语发展中的不同特点,在汉语昂首走向世界的今天,汉语教学理应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语言文字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文字又是重要的文化事象。”[4]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对汉语背后的文化内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通过彰显语言的文化属性,赋予汉语教学崭新的活力
在汉语教学中,无论是教还是学,都要与语言的文化属性紧密结合,才能保持这门课程的活力。中国数千年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汉语不断发展的源泉。汉语教与学的过程必须与中华文化如文学、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相互融合,赋予汉语教学崭新的活力和学习汉语的不竭动力,切实提高教学和学习的质量。
(四)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广泛联系,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汉语本身是一种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趣味的语言,汉语教学应该在课堂上将语言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展示出来,通过文化的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承认这种‘文化特性’的存在,并了解这一‘文化特性’的产生过程,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全面地理解这些词汇。”[6]如在语音教学中适当加入古诗词格律、节奏、风格等知识,在汉字教学中讲授汉字发展史和中国书法等知识,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三、如何建立文化导入机制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中应着重建立文化导入机制,即以文化导入为中心,以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以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调整为手段,以教材调整等为辅助,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
(一)以文化知识的导入为中心,不断增强汉语教学的文化深度
梁潄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曾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文化属性也是与生俱来的,没有文化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人文知识的参与。在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中,必须把汉语置入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中去考察、学习和研究,还汉语教学以本来面目。如结合古代语料、语言趣话等,追溯汉语发展的历史;结合文字发展史讲授汉字构造演变;结合诗歌韵律讲授语音知识;结合文化变迁讲授语法结构推演;结合历史知识讲授词汇更替等等。既以丰厚的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汉语的文化认同,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文化高度。
(二)以教学方法革新为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师资中,许多人未经严格训练就走上了讲台。这些教师的特点,据李泉先生分析,主要有忽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忽视对学习者的了解,忽视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忽视教学活动的可预知性,缺乏平等观念和包容意识等。[7]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能力,由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教学工作,所以实践能力的锻炼显得更加重要。一定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调研式教学、探讨式教学等,努力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应用为先导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立足课堂但不局限于课堂,以实际应用为最高准则,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汉语教学既要符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还要紧密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针对留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去与留学生举行互助语言学习,举办双语晚会等,锻炼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可增强学生学习和传播汉语的神圣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以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努力扩充汉语教学的信息量
“语言教学包括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8]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讲,一方面他们要接受第一语言教育,同时毕业后又要对留学生进行第二语言教育。他们在其中有身份和思想的转化问题,既要学好,也要教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体验式教学,把文化行为训练纳入教学体系之中。在不改变课程目的、性质的前提下,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等教学环节中适当增加文化知识的教学比重。如:汉语语音教学中可讲解汉语语音演变的历史、汉语共同语的形成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词汇教学可着重介绍汉语的词汇系统、词汇的发展演变、词汇的色彩意义等,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语法教学应从新的高度认识汉语的结构规律,认识古今汉语语法的差异,介绍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新动态、新流派,同时要广泛涉及语法变化背后的文化因素;汉字教学除介绍汉字的发展、现状、信息处理、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等知识,还要着重讲解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修辞教学应引入新兴的语用学研究成果,广泛涉及文学、历史、民俗、礼仪等知识,改变修辞教学的枯燥现象等,以有助于学生认识汉语的过去和现状,思考汉语的未来,为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建立良好的知识储备。
(四)以教材和手段更新为辅助,积极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阅读面
同其他专业的汉语教学一样,对外汉语专业汉语教学也要大胆试用新版教材,使学生能对学科最新科研成果有所了解,从而拓展知识面和研究视野。以《现代汉语》为例,目前普遍使用由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但此教材知识体系相对陈旧,未能及时反映新的科研成果,例句和习题的编排也已过时。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单一教材无法满足教学和学习的双向需求,因此应该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紧跟研究前沿,积极引进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学习兴趣,补充相应的参考读物,有针对性地推荐好的《现代汉语》读本,供学生自学或参考。条件成熟时,可根据教学实践编写更具时代特点、更符合学生要求和教学实践的教材。另外,传统的讲台黑板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多媒体兼有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功能,既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可以让他们学会将来从事教学工作必须的基本技能。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高校中文系现有汉语课程建设体系,另一方面也要与其他相关学科有机结合,紧紧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核心,全面倡导汉语文化教学理念,建立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机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养成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下学习、使用、推广汉语的良好习惯,为汉语走向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
注 释:
[1][波兰]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等译,中国民间艺 术出版社,1987年版。
[2]朱竞:《汉语的危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3]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4]李成,张晓杰,于文海:《传统文化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功 能》,《文化学刊》,2006年第2期。
[5]王宁:《中国文化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288页。
[6]张晓璐:《语言、文化与思维》,参见潘文国主编《汉语国际推 广论丛》(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页。
[7]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载赵金铭 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跨学科探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版,208页。
参考文献:
[1]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6.
[4]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崔永华,杨寄洲.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 版社,2003.
[7]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8]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6.
[9][波兰]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费孝通译.北京:中国民间艺 术出版社,1987.
[10]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转
【由文化导入谈对外汉语专业汉语教学改革】相关文章:
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08-13
谈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艺术08-23
谈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08-22
谈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08-12
谈非线性物理教学改革探讨08-13
谈注重中职教学改革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08-18
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初探05-05
谈多元智能理论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08-04
谈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思考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