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企业代理阶层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

时间:2022-12-08 06:08:4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国有企业代理阶层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

  论文关键词:国有企业 代理阶层 激励 监替约束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造过程中,存在着代理阶层激励不足、约束软化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通过设计合理的报酬结构等措施,强化对代理阶层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市场体系的健全,规范对代理阶层的约束机制。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寻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从法律的角度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条件下,为保证财产所有者利益而在所有者与其代理人之间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和制度结构。从国外公司实践经验看,在法人治理结构中,最难把握也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使作为代理人的高层经理在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条件下,既享有与现代市场经济和市场竟争相适应的充分经营管理权,又能使其尽职尽责地履行代理人的义务,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本文通过对当前国有企业中存在的有关间题的分析,拟就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国有企业代理阶层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作一粗浅探讨,以求教于同仁专家。

    一、当前国有企业代理阶层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企业改革的探人,从扩权让利到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形成,再到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和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有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经营者的收人与企业利润挂钩,如承包经营、资产经营责任制、年终奖励、年薪制等,这对于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总的来说,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代理阶层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还很不完善,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与发达国家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之间有很大的距离,对国有企业代理阶层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其主要表现有:

    1.国有企业代理阶层的收入总体偏低。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收人与其他经济形式的企业经营者收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对企业家状况的调查,1998年国有企业经营者平均月工资为1447. 7元,集体企业为2596. 2元,私营企业为16787.7元。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论其才能,不比其他所有制企业的经营者差,承担的责任也不轻,甚至困难更多、包袱更重,而收人却比他们低。尽管个人收人不是企业经营者追求的惟一目标,但却是个人价值的一种反映,长期实行低工资制,就会挫伤国企经营者的积极性,甚至导致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和违法行为。

    2.缺乏制度化的激励机制,以至国有企业代理阶层的“灰色收入”现象和“59岁现象”严重。美国现代公司中资本所有者主要是运用支付给经理的货币收人多寡来实现激励。虽然经理们也享有其他职位消费,但资本所有者必须使经理隐性支出显性化,并通过企业规章制度加以约束。我国正相反,国有企业给代理人高薪、高激励并不普遍,因此经理货币显性收人与所承担的责权不相称。但国家并没有因此而节省激励费用。因为代理阶层享受着广泛的“职位消费”,如公费吃喝玩乐、公费旅游、公费出国、公费购用豪华汽车等,甚至通过职权谋取高额的“灰色收人”。另外,一些国有企业代理人员在即将退休面临“辛辛苦苦一辈子,在职时收人少,退休后用车、住房、看病、吃饭买单都不方便”的状况,趁退休前还在位时,赶紧通过各种办法转移一部分企业资源,或趁还在控制企业时设法合法或不合法地捞一笔钱。这就是所谓的“59岁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极大地损害了出资者即委托人的利益。

    3.代理阶层的“官本位”现象。一些国有企业虽然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董事长、总经理仍由政府任命,甚至仍享受行政级别。1999年中期,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千家国有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1. 54%的经营者是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由企业内部投标竞争和从社会人员市场招聘的仅占1.66%。这样,企业经营业绩差甚至破产,不会对代理阶层形成威胁。一些破产企业经过清算和重组后变成了新的企业,而原来的经理或是仍在新企业担任要职,或是到别的企业或部门担任领导干部,甚至官升一级。真所谓“穷庙富方丈”、“搞垮一个厂,调去当县长”。

    4.约束软化。国有企业代理阶层不仅缺乏正向的激励机制,而且缺乏反向的监督约束机制。这表现在:一是“内部人控制失控问题”。作为委托人的各政府部门并不是真正的国有资产所有者,从而导致“所有者缺位”,使得政府部门在下放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以后,难以有效地控制和监督企业代理者的行为,致使企业代理阶层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损害所有者的利益,从而产生了“内部人控制失控问题”。二是代理阶层利用委托人的信息不对称,向委托人隐瞒事实,包括向委托人隐瞒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信息,以减少经营压力,并为谋取私利创造条件。在企业的并购和重组中,降低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二、产生国有企业代理阶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国有企业代理阶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危害十分严重,必须加以治理。要进行治理,我们就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有:1.企业的分配制度改革不够彻底,在国有企业中,人们往往仍然强调收人要向一线工人倾斜,有关部门对厂长、经理的个人报酬规定不能高于职工平均收人的一定倍数,没有很好地将代理阶层的个人报酬与企业的实现利润与净利润相联系;2.由于我国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的代理阶层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国有企业走向了市场,而国有企业的代理阶层却感受不到来自市场竞争的威胁,造成企业组织与代理阶层压力的不均衡;3.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分权与制衡作用未充分发挥作用,一般说来,现代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包括经理阶层)、监事会,分别掌握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形成相互分立、相互制约、相互合作的特点,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现象,再加上监事会形同虚设,导致对国有企业代理阶层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衡;4.由于受计划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代理人员仍被归为国家干部,是政府官员,没有形成有自己独立利益的经理阶层,比如在退休制度方面,对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也沿用一般60岁退休的规定,这恐怕也是导致“59岁现象”出现的一个制度原因。

    要解决国有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就是要在保证所有者对企业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同时,对经营者形成最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激励和约束的实质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是“正向”的,即有足够的回报使作为被激励者的代理阶层乐于付出最大努力,达到所有者的利益要求;一个是“反向”的,即玩忽职守和不称职的代理人员应能被及时发现和淘汰。因此,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关键是使代理阶层有足够的动力去追求公司发展的更高目标,从而获得更多的报酬、更高的社会地位;相反,如果经营者不努力工作甚至玩忽职守,则会丧失这一切。但是,公司代理阶层并不具有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激励。正如亚当·斯密所言:“在钱财的处理上,合股公司董事为他人尽力,而私人合伙的合伙人则纯粹是为自己打算。所以,要想合股公司的董事们监视钱财用途,像私人合伙的合伙人那样用意周到,那是很难做到的……疏忽和浪费,常为合股公司业务经营上多少难免的弊窦。”

    三、设计合理的报酬结构,强化对代理阶层的激励

    提高代理阶层积极性最直接的办法是增加其名义收人。国外公司对代理阶层的付酬方式大致有工资、奖金、职务消费、股票和股票期权等几种基本形式。这几种形式的激励功能各有特色。工资作为稳定的和现期的收人,是一种相对固定的收人,相对而言刺激作用较小;奖金特别是与利润指标挂钩的现金提成,激励作用最为强烈,但容易导致代理人员的短期行为;职务消费有特定的支出范围,激励作用有限;股票和股票期权,由于能将经理人员的收益与企业未来更大的回报联系在一起,激励作用较大,且不会导致短期行为。由于不同报酬形式的激励作用的差别,各国公司一般将几种报酬形式结合起来。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采用利润挂钩、承包提成、减亏承包等激励手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导致了代理阶层较普遍的短期化倾向,如忽视技术进步、拼设备、隐瞒帐目等。目前企业界采用较多的是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制。年薪制作为一种新的工资分配制度,几年来已在我国部分省市陆续进行试点。年薪包括了经营者一年中全部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人,即年薪是经营者的全部个人工资性收人。除此以外的其他收人均应视为非合法收人。“年薪制”把国有企业代理阶层的高“职位消费”显性化为年薪,让年薪中有相当份额与企业经营绩效挂钩。运用这种利益驱动力,促使代理阶层努力经营,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方面对现任代理人员形成激励,如果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其个人的收人、地位和声望就会相应提高。另一方面也向社会昭示,只要你有能力,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你也能得到较高的报酬和声誉。从而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但在年薪制的试点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如年薪的确定依据,年薪制的实施对象,监督约束机制的缺乏,现有人事制度的缺陷,这些问题影响了“年薪制”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迫切需要从制度上、组织上进行配套改革。股票期权是规定经营者在与企业所有者约定的期限内,享有以某一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权利。通过对美国150家大公司总裁薪酬构成的分析表明,在总裁的总薪酬中,48%为股票期权,其他股票薪酬形式占11%,业绩奖金占23 %,基本工资占18%。可见,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美国较为普遍,是较为重要的形式。在我国,1998年夏,联想、四通两大高科技企业率先在中关村发起了以股票期权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备受各界关注。年终,两大企业的八位董事相继减持公司股票并套利1.2亿港元,轰动一时。股票期权的激励意义主要体现在,能够较大程度地弥补传统薪酬分配形式上的不足,将代理人利益与投资者利益捆绑在一起,具有较强的长期激励和约束作用。因为投资者注重的是企业的长期利益,而代理人更关心的是在职期间的短期经营业绩,这之间存在着矛盾。而代理人购买股票期权就是购买企业的未来,企业在较长时期内的业绩好坏直接影响到代理人的收入,促使其更关心企业的长期发展。这样就促使了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的结合,从而共同关注企业长期价值的创造。因此,实施股票期权制,将管理者相当多的薪酬以期权的形式出现,这确实是分配制度的创新。但是股票期权制的试点中也存在许多见待解决的问题,如期权形成的确定问题,对经营业绩的测评与审计问题,用于股票期权的股票来源及期权利益兑现机制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市场体系的完善。

    从以上分析看出,要完善国有企业代理阶层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设计合理的报酬结构,在制度上创新;另一方面应积极为分配方式的改革创造相适的环境,在转换政府职能、培育经理市场、健全企业监督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配套改革。

    四、规范对代理阶层的监督约束机制

    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既要重视激励机制的强化,同时又要重视规范国有公司监督约束机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对代理阶层的监督约束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规章制度形成的内部约束;另一方面是通过外部力量如股票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等的竞争形成外部约束。

    加强公司的内部约束,首先要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明确规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这种相互制衡的关系本质上就是一种约束机制。董事会受股东大会的委托掌握重大事务的决策权和对经营者的任免权;总经理受董事会的委托,在董事会的授权下行使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权力;监事会受股东大会的委托负责监督董事会和总经理的活动,并接受股东大会的监督。而如果股东对董事会领导下的公司治理绩效不满意,可以在股票市场上卖出股票,即所谓的“用脚投票”,或是发起或响应控制权市场上的代理权争夺,转让股权并使之集中,改选董事会,并对代理阶层进行更换。可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挥其监督制衡作用,是加强代理阶层约束机制的一个关键。

    另外,事先制定的内部监督制度,也可以有效防止代理阶层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如建立后期审计制度,对代理者离任后企业的现实情况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在任期间无重大决策失误或欺诈行为。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制度还尚待规范。

    在加强企业内部约束的同时,还应强化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外部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市场进行的,主要有经理市场、股票市场和产品市场。在一个充分竞争的经理市场中,市场拥有对经理的充分信息,经理人员能够在企业间和企业的不同岗位上根据自身的条件自由流动,其薪金由市场所决定。这种经理市场给企业内部的代理阶层以两种压力:一是其现行的职位可能会被经理市场中的一个更有能力的经营者所取代;二是若其经营不善,其市场价值会降低,甚至面临被解雇失业的危险。市场的优胜劣汰制能促使企业的代理阶层追求对所有者有利的经营和管理,以提高企业的获利水平和企业价值。完善的股票市场能有效地向股东提供公司经营信息,这样股东就可以对公司经营业绩作出评价。如果众多股东对公司业绩不满意,“用脚投票”,就会使股票价格下降甚至导致敌意接管,这样在职经理就面临被解雇的危险。这种被接管、被解雇的威胁,促使代理阶层为保住职位而努力工作,从而具有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另外孟商品市场的竞争也会形成对经营者的压力,反映出经营者的营能力。相反,若产品市场是垄断的非完全竞争的,经营者就会感到压力不足,因为垄断使他们很容易获取利润。在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中,由于国有股权多重代理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内部治理结构的不规范,因此,应特别注重发挥市场竞争对企业代理阶层的约束作用。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国有企业代理阶层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相关文章: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04-29

关于企业激励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途径探索05-21

完善城市水价机制的若干问题论文05-05

谈卫生改革下纠纷诉讼机制的完善08-05

论完善图书馆馆员制度08-18

论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与完善08-14

论针对高校毕业生阅读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和实践05-23

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5-06

论完善卫生类中职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08-07

国有企业管理女工问题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