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12-08 14:16:2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论文关键词:高中化学 概念教学

  论文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进行探讨,包括: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参与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突出概念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加深记忆;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和发展概念。 
  
  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的使用应充分考虑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师教学的特点,本着“适应性、可行性、有效性”的原则来选择。我们认为,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应该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基调,以学生主动和有效学习的学习策略为基础,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注意引导、促进学习主体形成和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进行阐释。
  一、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参与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引入概念。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原有知识,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我们知道,酸的水溶液呈酸性,碱的水溶液呈碱性,那么,盐的水溶液呈什么性?”此时不必评论学生的判断,而是设计一个学生实验,测定纯水、NaCl,CH3C00Na,NH4Cl溶液的pH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发现盐的水溶液也有酸碱性,与原有认知结构产生矛盾,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从而进入了认真分析、积极思考的学习过程。
  (二)建立概念。当学生的思路被教师引入矛盾之中时,思维高度活跃,急于寻求答案,但是受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等因素影响,不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此时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一套事先设计好的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思考题,启发、诱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例如,当学生寻求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为学生提示思维的方向,从而减少思维的盲目性。(1)醋酸钠溶液中有哪些离子?溶液中有哪些电离过程?(2)它们能否结合成难电离物质?(3)离子相互作用时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4)最终会引起溶液中CH+与CoH一如何变化?学生通过对这组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找到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初步形成盐的水解的概念。
  二、突出概念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加深记忆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所以要注意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一)剖析概念中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关键字词规定着概念的内涵及使用范围。学生只有对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弄清楚了,才会对所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水溶液或熔化状态”、“能导电"和“化合物”等关键字词,即可勾勒出电解质概念的特征信息,学生通过辨别、提取和概括,即可将“能导电的单质”(如金属单质)、“溶于水形成另一种化合物溶液的物质”(如S02,CO2,Cl2等)之类的干扰因素排除在外。这有助于学生用语言清晰地表述和有序的记忆这些特征,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变式训练。在学生对概念的关键特征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变式训练来帮助学习者辩明概念的无关特征,更精确地理解概念的含义。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变式,学习者可以看到概念应用情境的各种变化,这可以促进他们对概念的灵活应用。具体说,变式训练就是从多个侧面将概念的关键特征设计成问题,要求学习者仔细辨别。例如,对强弱电解质概念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比较学习:对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等体积的盐酸、醋酸两种电解质溶液比较(1)溶液中CH+大小;(2)溶液的pH大小;(3)与Zn反应的平均速率大小;(4)溶液导电能力大小:(5)稀释相同倍数后CH+的变化大小;(6)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判断。通过以上变式练习讨论,使学生从各方面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学生对强弱电解质概念内涵的认识更精确,形成的认知结构更清晰稳定。
  三、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和发展概念
  概念本身有自己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概念的确定性。但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由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因此,作为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所以,教师要根据概念的系统和概念发展的脉络,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引导他们改造、丰富和完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概念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精确。
  (一)丰富和发展对有关概念的认识。随着学生对元素化合物和物质结构理论知识的积累,学生的认知过程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发现自己对概念的内涵理解不深刻,另一方面,知识的积累丰富了学生对原有概念的感性认识,使概念的外延扩展。例如,初中学生在刚学完“元素”这一概念时,只知道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对“类"字理解是肤浅的,进而学了“离子"概念,了解离子也包含在元素概念之内,具有类属关系,当学了“同位素”概念之后,又明白了同一元素中还可能存在不同种的原子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后续知识来丰富和发展概念,学生才能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二)在新的理论层次上加深有关旧概念的理解。许多化学概念往往不是一次掌握的,随着学生所掌握物质结构原理知识的加深,原来形成的概念,可以通过概念同化和重组的方式获得高一层次的概念。概念学习的层次性必然要求概念教学的层次性。例如“化学变化”的概念:在初中阶段只能从宏观上认识其本质属性——有新物质生成;当学了化学键、键能后,就可以从微观物质结构的角度认识新物质的生成实际是化学键的破坏与重建。又如“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在初中阶段是从“得氧”、“失氧”开始认识“氧化”、“还原”这两个概念,现阶段则要求从电子转移的微观角度去认识并揭示反应的本质。在教学复习时可采用下列教学模式进行这一概念的复习巩固。
  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在教学中渗透科学精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因此,在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的选取时,应考虑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渗透科学精神,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林玉琼.浅淡中学化学概念教学[J].
  [2]王屹、李佳.化学概念的两类教学策略[J]

【试论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试论新课标下的中学田径教学策略08-26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05-28

试论舒婷的诗歌创作04-26

试论“尊重学生”论文04-28

试论高校课程自主改革08-20

试论家庭和谐德育的思考08-26

互补品概念与战略透析06-11

关于动画的概念问题论文05-05

试论网络著作权的保护08-05

试论变电检修技术与管理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