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研究的生态学视阈
论文关键词: 生态学 全面自由发展 人与自然
论文摘 要: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提出来以后,开拓了理论界的新境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内容,以及实现途径,大部分学者仅从人的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上,或者从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层面上进行研究和论述,往往忽视自然生态环境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没有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联系起来考虑。而以生态学的视角为切入点去研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加透彻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与传统解读不同,生态学视阈主要体现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生态学视阈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它在观察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时,不是单纯以人为尺度,也不是单纯以自然为尺度,而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尺度。马克思和恩格斯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来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以劳动为中介的社会生活中来考察。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在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人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在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同时发生的,这两种关系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传统解读
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每个人都能得到的平等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作为目的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它包括个人从某种束缚中解放出来和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做事两个方面,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形式、目标和成果。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的发展也必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步走向完美,而人最终所走向的目标和理想境界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它标志着人与物的最高融合,人与自然的最优整合,人与人的完美关系,以及人自身的最佳和谐。在已有的研究中,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解读通常侧重于社会关系的维度。这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只有在把握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解释和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实质。
在已有的研究中,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解读通常侧重于社会关系的维度。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每个人都能得到的平等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作为目的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它包括个人从某种束缚中解放出来和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做事两个方面,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形式、目标和成果。人是社会历史的出发点和归属,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主旨是人的生存状态和自由发展程度的提升问题,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上。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充分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社会的属人性。所谓社会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与人生存和发展相联系的一切历史的、现存的、自然的、社会的条件和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而人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群体的关系、群体与群体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然而,社会关系是劳动得以实现的必要形式和前提,所以,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①制约着劳动的实现并直接决定着人的发展的实现。
劳动是人生存的前提。生产劳动不仅让人类和自然建立了历史性的联系,而且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因此而对人类呈现出实践的意义,社会关系是实践活动的展开,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和承担者,社会关系使个体变成社会的人,形成独特的社会品质。自然作为一种生命活动的结果,也就是生产生活资料的一种结果。劳动在创造着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实现着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里主要说的是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然而,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交往方式的不断变化,人的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和丰富。未来社会任何个人的发展,都无法脱离他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关系。人的存在主要是人在社会关系中存在,人的发展现实地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能力发展固然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内容,但马克思从不把人的发展简单地归结为能力的发展。因为人的能力的形成、发展和表现都离不开人的社会关系。生产力要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表现出来,政治力量要在一定的政治关系中表现出来,精神力量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②
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生态学解读
1.传统解读的得与失
传统解读维度肯定了人是社会存在物,通过对社会关系的分析,得出实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路径。然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意味着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而且意味着人们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宗教关系、文化关系等的全面,由片面变得全面,并且得以协调和谐发展。通过相互交往,人与人之间才产生和发展了真正全面的社会关系。所以,人的发展现实的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发展,也就是说,社会关系制约着人的发展,同时在绝大部分上决定着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传统解读理清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条件,通过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
过去我们通过传统视角,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仅局限于主体维度中,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客体维度,以及作为自然的客体对主体维度的制约作用,仅从人的社会关系的维度来理解,当然,这么理解是正确的。但是,在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必须用生态学的维度去重新审视这个问题。这要求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既要考虑到当代人的生存问题,又要考虑到后人的生存问题,在充分彰显人的主体性的同时,也要看到自然也是存在主体性和价值的。人和自然的关系与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势必影响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亦必然制约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解读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同样也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内在要求。传统解读从人的社会性的角度研究纯社会规律,发展了人统治自然的思想和“反自然”的实践;传统解读从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去分析,但唯独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自然的内在价值。自然界一直被认为是只对人类具有工具价值,而人类却被视为是内在价值的唯一拥有者,往往只注重人与社会的关系,一切主体只能是人,一切事物的价值都是由人的功利和需要决定的。但是,自然是有其内在价值的,自然存在着一种表现和确认人的价值的价值,也可以说自然还拥有表现和确认人之为人或人之为非人的价值,最终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然存在着表现和确证人的本质的价值。
传统解读强调人的主体性,强调人作为能动的主体,通过实践活动满足自身的需要。这是没有错的,但是没有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与主体间的关系中去理解。主体与客体是相对的,当说到人对自然的作用时,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但是自然不是任人随意摆布的,它对人的作用都作出反应,自然是行动的对象,是客体;但是同时,人又是自然的反作用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人又成为了客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必须通过人的价值需求来分析说明自然的问题,而不能以自然本身来谈论自然。然而,过于彰显主体性其实是仅就自然本身来看待与人关系的结果,从来都没有审视到人与自然关系中所蕴含的人和自身全面发展的价值关系。总之,衡量人是否得到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不仅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而且应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比社会关系更为基础和普遍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是实现人类全面自由发展的先决条件。
2.生态学解读的必要性
西方生态学是一门联结生命、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科学。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研究方向。但是,它在观察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时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尺度。
在生态学里,反对绝对的主客二分,虽然可以作主客分析,但它们的统一是更根本的,两者统一是事物自身固有的性质。而且主体并不是惟一的,虽然在认识论的层面上讲,当我们说到人对事物的认识时,主体是惟一的,是指人对事物的认识。这里有主—客关系和主—客统一。但是,在价值论的意义上说,不仅人是价值的主体,而且生命和自然界也是价值的主体;不仅人具有内在价值,而且生命和自然界也具有内在价值,所以具有生存权利,生命和自然界也是生存权利的主体。生态学认为,人、生命和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是主—客统一的一个方面,它具有不可分割的性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和社会是作用于自然的主体;生命和自然界是客体。在生态学的主—客关系中,主体不是惟一的,生命和自然界也可以作为主体。作为客体的生命和自然界不是僵死的,它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具有相对性,而不是绝对的。
人与自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人具有意识的和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因素,在生态中,人不是一般动物“消费者”,而是生态系统“调控者”;但是又不能过于强调这种区别,不能把这种区别作绝对化和抽象的理解。人、社会和自然构成有机统一整体,它是不可分割的,把统一的世界区分为自然界和社会具有相对意义。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比它们之间的相互区别更重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比较人的全面发展的传统视角,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进行生态学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中生态学的体现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并没有关于生态的系统论述,但这并不代表马克思没有生态学的观点,事实上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中蕴含着丰富而系统的生态学思想,“这种内在的关联不是机械的贴附和僵硬的归类,而是我们从生态学的视角重读导师们著作时的一种理论创新,一种哲学精神的价值取向的重新厘定。如果我们放弃无端的指责和讨厌的挑剔,把散见于马克思各个时期的著作中的有关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思想梳理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思想与观点不仅是深刻而成熟的,而且是系统而全面的”。③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中生态学的体现包含许多方面:首先,价值取向目标一致。对于生态价值,许多生态家都是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来探讨生态的价值。一般我们都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生态价值,但是从自然界来说,它的生态价值不仅仅局限在经济方面。“生态价值指的是生态系统及其构成因素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功利和意义,是事物和生命体对于一定的生态系统的正常维持和进化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④在这里,我们要肯定的是,自然是具有价值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认为,价值的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同满足某种需要的客观事物的属性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价值同人的需要相关,虽然它不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而是指客观事物的属性对人和社会有积极意义,即能满足人和社会的某种需要”。⑤但并不能够完全单纯地把自然看作是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对象,自然也有其自身价值。而且,自然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环境价值、文化研究价值、哲学价值等。对于人类来说,这所有的价值,都属于生态价值。所以,同一事物对于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生态价值,因为生态价值必须是相对于一定的价值主体而言的。
其次,理论研究内容的关联性。我们应当承认,马克思当时没有提到生态学或生态哲学的概念,这主要是时代的局限性所致。但是,从客观上讲,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生态学是相互联系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对气候、资源等问题的关注,对自然生产力思想的论述,对工人阶级生产与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同情,表明了他们对自然界的关心并且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但他的最终愿望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没有人与人的异化,没有人与自然的异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路径一致,可以说前者是包含了后者。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有自己的自然存在和自然属性,自然界的存在是人生存在世界上的前提,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那么这也就肯定了人的生存的前提,恩格斯强调:“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⑥是“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⑦通过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论证,表明了人从自然界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实际能力,从而才能构成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的总和。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异化,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异化。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的异化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实质是人与人的异化、人与社会的异化。因此,要真正解决人与自然的异化,首先要解放人类,消除人与社会异化的现象,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次,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必须消除人与自然的异化,使人与自然和解。所以,马克思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样就逻辑地得出了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更加和谐、更加健康社会制度等的结论。同时,马克思还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问题并不是孤立的,它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多方面,因此,解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也是解决自然生态环境问题。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9:295.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36.
③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152.
④谢斌.人本生态观与管理的生态化.科学出版社,2009:61.
⑤钱俊生,余谋昌.生态哲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239-240.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374-375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167.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
[3]陈志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余谋昌.生态哲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学意蕴.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6]谢斌.人本生态观与管理的生态化.科学出版社,2009.
[7]钱俊生,余谋昌.生态哲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8]张三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生态学考察[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01).
[9]李德顺.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原则”[J].社会科学战线,2006,(06).
[10]曹孟勤.马克思生态人性观初探[J].伦理学研究,2006,(05).
[11]张进蒙.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探析[J].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08,(08).
上一页 [1] [2]
【试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研究的生态学视阈】相关文章:
浅析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11-15
试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11-14
试论德育渗透全面育人12-06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差异辨析11-14
谈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奠基11-14
试论供电企业全面预算管理11-30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校课程设置的意义11-20
试论电子物流的发展12-04
马克思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提纲12-0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