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新课改

时间:2022-12-09 23:05:1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改

          一、新课改: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
        新理念: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首先,教师应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数学课程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家的史料,教师要有意识去挖掘和充实,并渗透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创新精神。作为数学教学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其次,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口耳授受关系教学模式,克服那种怕学生犯错误而在教学中把实践步骤分得过细,以纳入教案轨道,剥夺学生探索乐趣和尝试失败的作法。适时、适度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易“犯错”的手脑并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方式,使学生在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里自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发现新知。当然,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不是单纯的让学生依样画葫芦的机械模仿操作,而应强调学生要有积极的思维参与,手脑双挥,在劳力上劳心。
        第三,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到处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数与形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时,不要囿于课堂,而应让学生到大自然、社会里去,接触大自然的美丽景观和社会的各行各业。千方百计地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为学生开辟智能活动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增加学生手脑活动的频率。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作用和魅力,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也使学生体验到尝试动手的乐趣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新课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
        新理念: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新课改在“前言”部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善于摄取开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周围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事例设计组织教学,适时把它们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数学,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    
        三、新课改:提出多元评价建议,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        新理念:教学评估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新课改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估观念、功能和手段,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和对教师教学的“双促进”导向功能的作用,依据新标准的评价建议,讲究评价方法、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形式。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总之,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评价"这根指挥棒,使数学教育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使评价真正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四、新课改:适当安排开放性的问题,提倡和鼓励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新理念:突破知识界限,加强课程综合性的开放教学。
        新课改在“案例”中适当安排了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等内容。众所周知,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解什么样的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才能,是我们应研究解决的问题。美国早在 80 年代就将开放性问题列为数学教学的重点。由于开放性问题多数取材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其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科技、统计等学科知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因此,教师应树立突破知识界限,加强课程综合性开放的观念,选择好开放题,适当“跨越”课堂教学,讲究“开放”策略,不断渗透和融合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既学到数学知识,又通过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帮助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这也正是符合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新课改强调培养、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这样的调整,是数学课程目标所决定的,更加体现了数学的性质,有利于教学评价和实施素质教育。而且对难以掌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目的在于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按客观规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活力,讲求实效。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改】相关文章:

浅谈高中数学兴趣的培养05-25

浅谈新课改下高校美术基础教育创新05-01

浅谈高中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06-11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探索08-09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08-30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论文(精选6篇)08-21

走进新课改后的几点想法05-08

关于政治新课改的几点思考05-30

谈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06-13

浅谈高校管理育人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