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鉴赏语言·悟觉语言·内化语言
语文课教什么?语文课学什么?这些事关语文(或语文教学)根本的问题,早就由前辈语文专家给出答案。答案简洁洗练如真理,四字而已——听说读写。然而问题的产生犹如核裂变。旧问题一消亡,新问题马上诞生。语文的学习,或语文的教学,是有阶段性的。同是学习听说读写,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那么,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的侧重点是什么?
经过习得和小学初中的语文训练,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审美能力。根据青少年生理、心理、思维发展规律以及语言、语文学习规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学生已经形成和具备的语言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迅速提高其语言鉴别、欣赏能力。
“立鹄的易,而所以中鹄的难。”确立一个目标是相对简单的,而要达到目标却是相对较难的。既然我们已经确立了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目标,那么,怎样有效提高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及水平?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只有对比,才会有鉴别;只有鉴别,才会有欣赏。不言而喻,“对比”是良方。怎样对比?现成有个好例子。钱钟书先生曾对比王世贞的《归有光赞》的两种版本,最终考证出《归有光赞》曾受钱谦益篡改(见《谈艺录》)。王《赞》原为“风行水上,涣为文章。当其风止,与水相忘。剪缀帖括,藻粉铺张。江左以还,极于陈梁。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始伤”。钱谦益将《赞》中末句“久而始伤”之“始”篡改为“自”。钱钟书先生以为:“一字之差,词气迥异。‘始伤’者,方知震川(归有光)之不易得,九原不作,赏音恨晚也。‘自伤’者,深悔己之迷途狂走,闻道已迟,嗟怅何及也。”用现代文来说,“始伤”是说王“能识归有光的异量之美,认为归有光的学习韩愈、欧阳修,与自己学问门径不同,但同以学习《史记》《汉书》为归宿,这点起初不认识,这时开始认识,因而伤悼他”,其意“不过表示赏识他而已”;“自伤”“是伤自己迷途狂走,开道已迟”,其意在于自贬。这一字篡改,关系重大:它涉及王世贞对自己的评论,涉及王世贞对归有光的评价,也涉及后人对钱谦益文品、人品的评判。从上例中,我们可以见出钱钟书先生的“求思之深”和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语感,也可以悟到鉴赏语言的重要性和些须门径。这种对比研读称之为校勘对比。校勘对比的材料并非可遇不可求。佳例所在皆是: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句“冰下难”一作“水下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句“樯橹”一作“强虏”,杜甫《阁夜》“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句“千家”一作“几家”。以上材料都可用来对比研读,以提高学生语言鉴赏能力。
个别文字的校勘之上是文本版本的鉴别。名著多有名译,并且往往有多种名译。譬如,培根的《论读书》,国内就有水天同、王佐良、高健、何新、东旭、王义国、张毅等多种译本;英国布莱克的名诗《虎》,国内有徐志摩、郭沫若、卞之琳、陆永庭、宋雪亭、施颖洲、张炽恒等多种译本;奥地利里尔克的名诗《豹》,国内也有冯至、绿原、陈敬容等多种译本;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则有中央编译所1972年与1995年两种译本。将同一文章的不同版本加以对比阅读,如前人所说,就像讼师听讼,是能迅速提高自己的鉴别判断能力的。有外语基础的学生,将外语原文同译文对比阅读欣赏,可能会收到更加妙不可言的效果。同理,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译文对比阅读欣赏,也有相同的作用。
用各种对比方法提高鉴赏语言能力,就如老僧的面壁参禅苦修,目的是为了一朝顿悟成佛——悟觉语言。用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说,鉴赏语言只是处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初级阶段,悟觉语言则是处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中级阶段。确实,悟觉语言就是“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的豁然。语言魅力突如其来,我们无须反复斟酌,再三思量。《红楼梦》中贾雨村“偶至郭外”,“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贾雨村顿时悟觉:“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对语言的敏感,加上自己的阅历,使得贾雨村能准确解读这一对联。同样“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林黛玉对曲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如醉如痴”,几乎不能自持“站立不住”,也是对语言的高度悟觉。这种例子现实社会中所在皆有。商友敬先生述及,他曾经为上海老年大学学员讲解苏轼《江城子》,朗读甫毕,就见一老人泪珠滚滚而下。原来,苏轼的《江城子》让他想起了过世的老伴。看到或听到某些文辞,往事、感情蓦然涌上心头,不须反复咀嚼品味,就能体悟文辞的感情、思想、意境,这就是悟觉语言。对语言的悟觉,往往需要生活阅历作为底子,高中生生活阅历较浅,很难达到这种境界,但直接经验的缺乏可以用间接经验弥补。高中生多读文学作品,用心琢磨,是可以形成较好的语感,从而达到悟觉语言的地步的。
对语言的悟觉有时可以以另一种形式出现,那就是将自己的某种感触借他人语言表达出来,以他人之文发抒我之心情。谢冕在《诗歌欣赏的准备》中讲到,他年轻时登镇江的金山,“长江浩浩从眼底流逝,我心中激动,却苦于无以形容。这时,眼前赫然跃出一副对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它带给我以极大的愉悦。它完成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最忠实、精彩的表达”。语言的悟觉能力,可以给我们在欣赏名胜古迹以及其他艺术方面带来极大的方便。“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正是古人对此的说明。
能够鉴赏、悟觉语言,不是我们高中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能够将优美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修养、气质乃至生命。我们不能仅仅遥望前人的遗产,赞美、欣赏前人的遗产,我们应该自己创造出自己的美丽来。这里涉及到语言的应用问题。事实上,我们的考试正在逐步将语言的内化列入考查的重点。怎样使我们的语言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得更精美,是我们每一个语文学习者要经常思考的问题。语文成绩不一定能反映语文素质,但语文素质却能反映人文素质。我们现在的考试努力将三者形成正关联。学习的目标应是我们考核的目标。当然,优美语言的内化并不仅仅是做几道语言应用题。文雅的谈吐,流畅的阐述,逻辑严密的书写,都是我们要努力做到的。我们记忆许多名篇,背诵许多名句,本身就是希望用此改变自己的用语模式,提升自己的表述能力,升华自己的表达水平。王尚文先生自述儿时听祖父与客人谈话,得知客人的亲人曾一度得病甚重,急欲了解病人结局,便贸然问道:“人死了吗?”客人走后,祖父郑重告诉,问话不能这样问,“如果你问——病人最后好了吧?你也会得到你想要知道的情况。但这样得体多了,客人就不会心里生气难过了”。儿时的王尚文先生没有将语言运用内化,而祖父的郑重教诲,正是督促王先生将语言内化为自己的生活。将优美语言内化,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言语交际、交流质量。
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走向成人的重要时期。高中学生除了要有生理、心理、智识的“入世”准备,还应该有“语言”的“入世”准备。一个社会的人,听人讲话、看人为文,应该闻弦歌而知雅意;一个社会的人,对人说话、为人作文,应该曲其笔而直其意。高中生,应该在语言运用上,与社会接轨。我们提倡高中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鉴赏语言能力、悟觉语言能力、内化语言能力为重点目标,正是基于对学生“语言入世”的重视。而上述三种能力,又是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
【鉴赏语言·悟觉语言·内化语言】相关文章: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影响浅析论文04-12
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论文04-30
浅析汉英语言差异04-21
英语语言学论文提纲04-13
加强语言训练 促进思维发展08-24
谈高校英语语言文化特点08-04
播音主持的语言评价问题论文05-04
浅谈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04-11
语言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