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巧用点拨
在课堂教学中,点拨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对数学课堂点拨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些教学心得。一、情境点拨
创设问题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学生在情境中容易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适时点拨,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精神。
例如,我在讲授“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刘翔110米栏夺冠视频,并启发学生:“刘翔是世界男子青年锦标赛和奥运会110米栏的冠军。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精神。今天,我们借助刘翔的跑道,来进行一次数学思维的跨越与比赛。”我继续展示课件:将跑道抽象为数轴,起跑点为原点,用火柴人代替人物形象,刘翔在一条跑道上进行训练,假定向右为正,那么向左就是负。
接着演示课件:火柴人在一条直线上连续两次向右跑,刘翔第一次向右跑了20米,第二次向右跑了60米,问刘翔的最终位置在哪里?(学生回答)
因此,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数学式子来表示他的运动:20+60=80或(+20)+(+60)=+80。
又演示课件:火柴人在直线上连续两次向左跑。他第一次跑了10米,第二次接着跑了70米,问刘翔的最终位置在哪里?你能用什么数学式子来表示呢?(学生回答)
因此,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数学式子来表示他的运动:(-10)+(-70)=-80。
演示课件:火柴人在直线上先向右跑后又向左跑。
他先向右跑了50米,接着再向左跑了30米,两次共跑了80米的路程,现在刘翔处在哪里?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他的这种运动吗?启发学生最终写出算式:(+50)+(-30)=+20
我的设问为学生拓展了思维空间,不仅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了,而且还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了。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和规律。
二、比较点拨
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学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常给他们足够的思考和探究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猜想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边之间、角和角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会想出多种验证方法,例如,有的把两条边(或四条边)延长,用平行线内错角和同位角的性质来证明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相等;有的学生还在上面图形的基础上作两条垂线通过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相等(同理可证另一组对边相等);等等。在充分交流各种验证方法的同时,我启发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最后找出了一个“最省”辅助线、求证最简便的方法,即,在平行四边形中作一条对角线,只要证得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得出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性质(两组对边和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求证: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有什么性质(先猜想后证明)?通过上面的讨论和总结,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先画出两条对角线,然后证明两组小的三角形分别全等,最后得出平行四边的第三个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
这种通过小组讨论,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和比较的点拨方法,就像我们在合唱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远远小于独唱时的心理压力一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相互点拨和补充,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会促使学生为“点拨”他人而积极寻求新的着眼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纠错点拨
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而故意在学生面前“出错”,然后再引导学生大胆地给老师“纠错”。实践证明,适当运用这种方法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有的问题甚至能让学生终生难忘,不仅能有效地攻克重点和难点问题,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都很有帮助。我把这种方法叫做“纠错点拨”。
例如:关于x的方程(a+1)x2+4ax+9=0的根有且只有一个,则实数a的值是多少?许多学生仅考虑△=0的情况而忽视了a=-1的情形,所以我在解这类例题的时候有时会故意出错,然后启发学生回过头来帮助老师找出错误,并分析出错的原因,让学生牢牢记住老师的“教训”,避免再犯老师所犯的“错误”。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巧用点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我在这方面的探索才刚刚起步,几点粗浅的体会,仅作抛砖引玉。
【课堂教学巧用点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