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音乐教育学的视角看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

时间:2024-06-14 06:30:1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如何从音乐教育学的视角看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育学 音乐教育改革 教改理念 教改措施
    论文摘要:
我国的音乐教育学处在起步阶段,建立完善的音乐教育学需要教育改革。改革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好高师音乐教育人才。由教改的基本理念渗透到具体教改实践措施当中,使我国的音乐教育学这一学科能够真正走上健康、科学的发展道路。
    音乐教育学是由音乐学和教育学结合而成的学科,是教育科学领域内正在兴起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研究音乐教育全过程的学科,是解释音乐教育规律的各音乐教育分支学科的总称。我国音乐教育学研究还处于初创阶段,建立音乐教育学还需要有一个探索和积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的音乐教育从各方面都落后于其它教育,比如对音乐教育的性质、任务、作用等,近年来才得到科学的定位,音乐教育学才真正走上了健康、科学的发展道路。
  ?那么,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等音乐教育现状是可想而知的。要迅速适应、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更显其难而任务艰巨。师范院校的音乐系或音乐学专业与音乐、艺术院校的师范系,改革的中心任务都应是既多又快且好地培养中学师资,这是当前教改的基本理念:
  ?1.音乐教育是塑造人的工程。如今的“音乐高考”不再的是简单地选拔人才,而是带有功利色彩。选择参加音乐高考已成为部分文化课较差而想进人大学的学生的“捷径”,而音乐的教育功能已经退到了角落。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塑造。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音乐教育的目的更是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培养全面发展完善的人。俗话说:教育的起点是人,教育的归宿还是人。
  ?2.对音乐教学的反思。我国音乐教育存在误区:极端的“急功近利”。表现在:“西方主义”,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中心;“测试主义”。以考试为目的;“精英主义”,以各种比赛获奖为目的.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应该加以改革:(1)音乐课很“窄”.要“打通”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向“横向”发展,如综合美术、体育、戏曲艺术等;(2)音乐课程要上升到“人文、社科”的高度,向“纵向”发展,如综合历史、医学、文学等;(3)改革现有的高师音乐教材,改变课程单一的状态:(4)加强师范类学生的理论和现代技能培训,最重要的是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敢于创新;(5)学校音乐教育应该和社会“接轨”,使学生在“社会学校”中得到良好的实践。学习音乐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人。学习音乐要像学习语言一样,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集体中学习,还要向父母学习、向朋友学习、向同学学习等。例如有些新疆人舞跳得非常好、节奏感也非常好,他们并没有向名师学习,只是在自己的民族中长大,看得多、跳得多而已。因此,让孩子在“社会学校”中学习、实践应该成为时尚。
  ?3.培养创新人才。“准音乐教师”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任重道远的工作,要将“准音乐教师”培养成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进过严格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等全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使其掌握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准音乐教师”具有自主、创新、反思的能力。高师音乐教育是为中小学输送具有专业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师资的教育. 如果培养出来的老师没有创新意识、探究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常反思的习惯等,这样的音乐教师是不可能把中小学的音乐课上好的,更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生。因此。在四年的学习、见习、实践过程中,音乐学院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及贯穿于各学期分阶段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问题所在,正所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针对高师的教改理念,提出以下教改措施
  ?1.“双导师”制。校内外“双导师”制是校内教师与校外教育基地的教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学习、观摩、实践等活动,而传统的音乐教育则主要由校内教师单方培养学生。“双导师” 制在实际实行中指导教师之间既有协作,又有一定的分工,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一名指导教师,指导老师侧重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这项工作从大一延续至大四。同时,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派往多所中小学中,在那选择一些校外指导教师,他们将对学生进行教育实践方法、理论与实际接规的指导,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教育教学实践,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包括课堂驾驭能力,课程的设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这全过程中导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业务技能、工作态度、对音乐的热爱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尽早地进入角色,把新的教育理念、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而参与基层一线导师的实践研究,有助于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开阔眼界和思路。”这就是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良性循环的“产物”,它强化了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与地方音乐教育的联系,形成了优势互补、交叉互动的局面,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应对了社会人才的需要。
  ?2.自我教育模式。本科生应该在校内教育、校外教育、教育实践这三点一面的基础上支撑起一个中心—自我教育。这个模式是围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实现、自我成长来设计和展开的。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培养模式不__仅仅是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而铺路架桥,更重要的是应该为“准音乐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恰当的、“安全”的、边学边验证、积累经验的绿色“生态园”。使学生通过实践达到“自我教育”,明白自己哪儿不足、缺什么、还需要学什么、本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课堂上适量的教, 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实践中的发现是为了不教的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通过“不教”的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教育”,不断提高“会学”的能力.从而达到“教”的目的。通过这个过程形成探索精神、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意识、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独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自我寻找方向、自我驾驭、自我指导的能力。
  ?3.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在花架子上,应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的能力和与社会接轨的能力。这就需要改变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手段等。例如,我院现代音乐专业的同学舞台上表演的优势就得益于平时课堂上眼神、手势、一招一式有针对的训练.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改变了惰性,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能更好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我们音乐学专业的师生应该在“一专多能”的特色教学理念指导下,举办音乐会、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拓宽了知识面,进行横向、纵向的融会,又实现了人文、历史、音乐多层次、多元化教学。
  ?高师音乐教育一时一刻也不能忘记自己应该履行的重要职责—为现代教育、未来教育,为四化建设输送合格的音乐教师。
  ?
  ?参考文献:
  ?[1] 《艺术教育学》.贺志朴,姜敏,著.人民出版社.
  ?[2] 《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等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教师发展论》.罗树华,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4] 《音乐教育教学经验》﹒章连启,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5] 《音乐基础教程》﹒尹铁良, 孙兰鹃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如何从音乐教育学的视角看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相关文章:

议音乐实践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意义11-30

浅析高师音乐专业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12-10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小组课11-24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初探11-24

关于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传承方法的研究11-30

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之爵士篇论文01-01

浅谈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音乐能力11-19

如何把握音乐课堂的音乐性03-25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思考论文11-2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