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蜡文化视野下的关索戏

时间:2022-12-11 00:10:0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傩蜡文化视野下的关索戏

   摘 要:遗存于澄江小屯村的关索戏,渊源于原始巫术、民俗宗教及傩蜡文化。关索戏属于军傩,仪式与崇祭戏剧保护神“乐王” 有关。关索戏产生遗存是在澄江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经不断增饰神话传说而成, 同时关索戏在当地承载着调和阴阳、增进健康、祈愿丰收平安的功能和意愿。

    关键词:关索戏;傩蜡文化;意蕴遗存

    在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阳宗镇小屯村的关索戏,其演出剧目、角色、面具都很简单。现存的剧目仅“取长沙”、“古城会”、“三战吕布”、“刘备点将”、“三请孔明”、“收周仓”、“收姜维”、“过五关斩六将”、“长坂坡”、“花关索” 等。关索戏四十多出剧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只以三国时代蜀汉君臣将帅的勇武智谋为题材。角色主要为关索、刘备、孔明、关羽、张飞、甘糜二夫人、魏延、赵云、马超、黄忠、鲍三娘、周仓、吕布等,演出人员加上马童、龙套、锣鼓手等,共约4O余人。这些角色都由小屯村村民担任,且每个角色的演出者固定,世代传袭。

    关索戏演出时无需化妆,只需要将事先专门制作好的面具戴上即可。演唱关索戏时,无琴弦伴奏,只配以锣鼓,说中有唱,唱中有白,且唱白都用澄江本地方言。关索戏发展收稿日期:2011—08—15· 168 ·演进及历史与滇剧相互影响,至今二者的面具和服饰均相似。目前专家研究指出关索戏渊源可能与贵州傩戏相关,二者都应属于军傩系列。

    一

、关索戏的傩蜡文化思想渊源傩蜡(zha,四声) 文化,包括傩仪、蜡典、傩戏及其相关事项作为一种原生态或原始性民俗宗教艺术,以活化石的状态遗存于长江流域,成为影响西南民族日常生活和心理的节庆仪式性文化和艺术力量。⋯ 同时“云南‘关索戏’ 演出前的仪式手续证明着它原来与巫术、宗教的联系。”⋯我们知道原始宗教-f~flJ或原始性民俗宗教文化的一个特征是主体运用神力,即主要通过巫术等特殊的方式以求获得超自然力量。巫最初是女性,它的主要特征便是以舞娱神,舞是手段,娱神是目的。巫者,“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与工同意。” 典籍《商书·伊训》记载“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 疏日: “巫以歌舞事神,故歌舞为巫之风俗也。” “巫风” 之所以表现为“恒舞 ’、“酣歌” 的形式,其根本原因在于巫术的本质决定“巫” 相信,使用“象征性模拟” 的行为就能达到行术者所预期的目的。巫术就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对鬼神等神秘的力量表达情感以寻求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它包括占卜、祈禳、驱疫等。巫舞与傩舞关系密切,在《周礼·夏官·方相氏》中日“方相氏掌蒙熊皮 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 以索室殴疫。大丧,先柩,及墓,人圹, 以戈击四隅,殴方良。”这段关于方相傩仪较早的记载说明两点,一是从大方相归属于夏官司马(武官) 来看,时傩属于武事;二是定期举行的傩舞傩仪的基本功能是驱逐鬼疫,具体包括索室而殴逐疫鬼;在重 k丧葬仪式队列里走在灵柩之前,以免凶邪恶鬼危害棺材里的死者;在墓坑或墓室里,驱逐危害死者的鬼怪。巫舞和时傩在娱神的同时重心慢慢转为娱人,进而发展成为戏剧,清人杨静亭在《都门纪略》指出“盖以涂面狂歌,借以驱疫,虽非演戏,而戏即肇端于傩与歌斯二者。” 元明时期,傩舞傩仪又吸收杂剧的文化元素,如《池州府志》言傩舞“妆神像,扮杂戏,震以锣鼓,和以喧号。” 关索戏简单的以三国时期蜀汉历史英雄人物为角色,在世俗化和艺术化的混沌交错状态中遗存至今,实质则蕴含着傩蜡文化思想,对此,刘锡诚先生指出傩文化“共同特点是在保留着傩戏功能的基础上,把诗、神话传说、歌(包括音乐,主要是打击乐)、舞结合在一起,借助面具的象征力量,以表现人希图控制现实、主宰命运的强烈愿望。”在原始民族宗教信仰里,巫术与宗教常常交融在一起,但巫术与宗教还是有区别的。

    二者本质上“都是在对外在世界不可把握的情况下的一种接近神秘世界的尝试。” 。‘‘巫术是宗教产生的基础,宗教是更高一级的意识形态,宗教包含着巫术的内容。” “巫术可定义为一种与实际活动的打猎、捕鱼、放牧等紧密联系的仪式。” “人类学家都清楚,许多原始社会当中,土人们都谈到了人类最基本和最神圣的仪式, 即通常所说的宗教性仪式,他们说如果不举行仪式,食物收获就靠不住。” 在西南地区,虽然各地对“傩”的称呼各异,但基本标志或符号,如面具和法器以及傩文化的功能却大体相似。时傩的目的不外乎消灾魔,驱鬼辟邪,祈愿福祉、保佑平安等等。关索戏演出前的农历腊月双数吉日,在小屯村五显庙中正殿神位上,贴上“敕封有感风乐王” 字样,神位右旁书“声音童子,\’,左旁书“鼓板先师”。演出之前和演毕之后,都要朝拜乐王。演员在演出之前三天就要斋戒沐浴,单身独宿。在腊月吉日这一天,全体演员以虔诚的态度祭拜乐王,整个傩仪隆重神秘。全体演员跪拜,念《领牲词》:“关索乐王关索经,传与世上众生听。刘备关羽张翼德,桃园结义万古名。东奔西逃无亲谊,三请孔明佐圣君。四川I成都兴王室,五虎上将保朝廷。只因刘家天下满,忠臣义士狂费心。忠臣逝世归天界,上帝封为三圣君。十八大将封成神,保护人民得安宁。哪处顶戴保哪处,善男信女要齐心。若有不信冒犯者, 当时灾星降来临。善男信女齐定信,保佑人畜得清平。” 完毕献祭鸡猪,并将鸡血淋在纸钱上,然后再烧钱化纸,顶礼膜拜。仪式过后,就开始“练武”,其实是排演剧目,并培训新演员。一直排练到除夕前,演员再次在寺庙里用大锅烧水净身三次,净身后,演员集中住宿于寺内,从正月初一正式开演,一直到十六正式演出结束后方可回家。正月初一这天, 吃过早饭,所有演员穿上戏装,戴上面具,在两面飞虎方旗指引下,张飞、关索在阵前,刘备、孔明压阵后,在村中挨家挨户祝贺,称“踩家”。到附近集镇、村落去踩,又称“踩村”、“踩街”,以示消灾魔,驱鬼辟邪,并保佑村落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踩完村落后,就在村中广场演出。正月十六演出结束后,再次以鸡献祭乐王,并焚香捧送“敕封有感风乐王” 神位至村旁南潭泉口,伴以纸钱祭拜烧掉。整个过程庄重神秘, 充满对未知力量的敬畏和崇拜。

    二、关索戏的傩蜡文化思想成因

“一切东西都既是古老的也是新颖的。一切艺术都是历史积淀的产物,过去弥漫于今天,今天艺术的结构与主题、
媒介与技巧、造型与形式,都是过去的继续⋯ ⋯ 对意义的理解只能来自相关事物的联系之中,来自人们共同生活的洪流中各种事物的相关性,从这种相关性中,每一特定时刻和特定事物才能获得意义。” 对关索戏而言,其傩蜡文化思想成因首先与其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关。

    郑志明先生指出“高温多湿的华南地区,昔为蛮荒瘴之城,瘟疫一旦流行,死者一枕籍,颇多折磨。在医药不甚发达的传统社会,人们转向特殊的信仰经验,经由各种神奇传说与灵异事迹,趋向于尚鬼信巫的宗教活动,形成驱瘟禳灾的生活习俗, 也就不足为奇。” 。。关索戏所在的澄江地区生产水平低下, 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据说,道光时期(1825~1847年)就有大约15起灾情,或地震地质灾害。在灾情面前,人们自然想到巫术蜡祭,于是演出关索戏, 以求平安丰产。

    而在云南兰坪、碧江等地居住的白族支系那马人中,也盛行类似的戴面具的、以歌舞形式祭祀神灵的习俗活动,可见特殊的自然环境是产生傩蜡文化的根本土壤。

    弗雷泽曾指出除个人巫术之外,“在野蛮社会中, 还有另一类常见的可称之为‘公众巫术’ 的事例, 即一些为了整个部落里的公共利益而施行的巫术。”” 关索戏的傩蜡文化思想渊源应与此类公众巫术有关,小屯村为汉族聚居的农业村落,世界各地稻作文明里,巫术性农业祭典和狂欢性的蜡舞历来都存在,“以傩歌傩舞为主的祭祀活动,其目的仍然是祈求农业丰收,是一种古老的五谷神祭拜仪式。” 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日“神农氏始教耕,于是始作蜡祭, 以赭鞭鞭草木。” 《路史·前纪》曰“炎帝神农氏,每岁阳月,盍百种,率万民蜡戏于围中, 以教其· 170 ·岁之成。” 在国外,如普列汉诺夫就对南民答那峨土著巴戈包人的“农作舞” 有过细致的描述:“在他们那里,男女都从事农业。在种稻的日子里,男人和女人一大早就聚集在一起,着手工作。男子走在前面,一面跳舞,一面把铁镐插入地里。妇女跟在他们后面,把谷粒撒到男子们所挖的坑里,用土把它盖好。”-- 由此可见,作为傩蜡文化的小屯村关索戏,其产生及遗存自有其特定的自然经济基础,在恶劣贫瘠的生产环境和瘟疫灾害不可预知和对抗的情形下,人们借助巫舞、傩戏以及蜡祭等手段沟通神灵,祈求庇佑就顺理成章。而这种定期举行的“公众巫术” 或傩蜡仪式反过来又促进社会聚落的稳定和发展。“巫术不仅对于个人言,可以促进人格完整,对于社会言, 它也是一种组织的力量。” 在分裂性社会结构的乡村聚落里,共同的傩蜡文化仪式、原始宗教信仰以及原生民间俗信无疑增强了部族的凝聚力和秩序性。   即“宗教使人类的生活和行为神圣化,于是变为更强有力的一种社会控制。”生长遗存于水平低下的乡村部族及偏僻封闭聚落空间的傩蜡文化,虽然渊源于巫术及其相关仪式,但比传统巫术更有兼容性和开放性。我们知道,在“民神杂,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 的时期,普通人都可以与神通灵,导致神性权威的坠落与社会秩序的混乱。于是通过“绝地天通” 方式,“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与神灵沟通的权利被控制在巫手里。而傩蜡文化则广泛吸收儒释道文化思想,并不断增饰民族英雄或历史人物,在理性化、艺术化的同时珍视的保留其神圣性。关索戏就是小屯村人民不断增饰传说中镇守关山的英雄人物“关索” 而创造的神奇传说和独特的傩蜡文化体系。据载滇黔等地的关索岭地名甚多,除文山、永平外,大多数均流布在诸葛亮南征的进军路线上,或者是靠近行军路线的地区,凡是关索岭,山势都很高, 而且很险要,均属军事要地,岭上都建有关索庙。 然专家考证和史说皆无关索其人。《黔书·附说》条说, 山关高者,车舆货物过, “置索挽之”,于是类似此类险要及事故频发的峻岭,均被命名为关索岭,而为了祈求平安,过关山时的挽索被幻化为镇守关山的猛将“关索”,并与当地的关羽信仰及三国故事叠加,经过不断增饰,最终演变为集神话、傩仪、戏剧以及宗教文化一体的关索戏以及相关的傩蜡文化体系。

    关索戏的成因也说明“宗教文化的解释功能是将整个宇宙设想为对人来说具有意义的大胆尝试。”” 《(礼记·祭法》中说: “山林川I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 皆日神。”“由于对自然缺乏认识,人创造了种种的神,这些神成为他们的希望和畏惧的唯一对象。” 恩格斯也说: “在原始人看来, 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

    在所有文明的民族所经历的一定阶段上,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正是这种人格化的欲望,到处创造了许多神。”u克利福德·格尔兹指出“一个社会的文化,是由一个人为了按照该社会成员所认可的规矩行事而必须知道和信仰的东西。” 孔子也指出祭祀的真正目的在于“人事”,即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盖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慎之;远者,人之所易忘也, 而能追之,厚之道也。” 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反过来影响人、塑造人、约束人,对人们的行为发挥着强大的规范功能。具体到关索戏这种傩蜡文化体系,人们不遗余力地去增饰,必有其实用功能。小屯村相传为诸葛亮南征时先锋大将关索屯兵所在,而学者专家也基本同意将关索戏归于军傩,如今关索戏演出前后的祭祀似乎将关索当做戏剧保护神, 即“乐王” 来祭 }巳。《春秋元命苞》日“翼宿,主南宫之羽仪,文物声名之所丰茂,为乐库,为天倡,先王以宾于四门,而列天庭之卫,主徘倡,近太微而为尊。” 《晋书·天文志》亦言“翼二十二星,天之乐府,主徘倡戏乐。” 可见“乐王” 指天庭主管戏乐的最高主宰,翼宿星君。而巫舞、傩舞则借助神秘的乐器通天地人体之阴阳,抗御疾病瘟疫。
    庄子指出: “游鸟说问于雄黄日:逐疫出魅,击鼓呼噪,何也? 日:黔首多疾,皇帝氏立巫咸,使之沐浴斋戒,以通九窍;鸣鼓振铎,以动其心;劳其形移其步,以发阴阳之气;饮酒茹葱,以通五脏;击鼓噪呼,逐疫出魅,黔首不知,以为魅祟尔。” u-《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解释舞蹈的起源是指出“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积蓄,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 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又说“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 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宜导之。” 《路史·后纪》在复述这段话时再次明确“大舞” 对阴阳的调节功能。“阴康氏之始,水渎不疏
,江水不行其原,阴凝而易阏;人既郁于内,理著而多重— —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道之,是谓《大舞》。” 孔子也对大蜡仪典而发感慨日“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 基本可以明白,关索戏的傩蜡文化思想的产生及遗存至今,一定有其实际功能及现实需要的缘由。关索戏无论对于军队还是当地的居民都有极其明显的现实功效,傩舞、傩仪一则可以疏通人体阴阳之气,舒经活血,在原始医疗卫生水平低下的现实下,健康的体魄可保证部族的繁衍昌盛及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以巫术及原始宗教信仰为思想渊源的关索戏这种傩蜡文化体系,借助歌舞这种特定得傩蜡祭祀仪式,企望沟通神力,借此调节大地阴阳,祈佑谷物丰收,国泰民安。

    三、关索戏的傩蜡文化思想传承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总是以不可阻挡之势涵化着古老部族的原始民间文化,这种涵化过程是伴随历史的车轮悄然发生的。 就关索戏的傩蜡文化而言,也面临着在现代科技文明与大众文化背后慢慢缺失的危机。对这种文化中的悄然缺失,拉塞尔·雅各比感叹“他们之所以容易被忽视,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缺席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长时间、慢慢消失的; 而且一去不复返了。” 关索戏产生遗存于分裂性社会结构的澄江小屯村,原始稻作文明及相对落后封闭的小农经济社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是其遗存传扬的根本基石。“傩仪所满足的正是这些小农经营者各种各样的疑难和祈愿。也正因为这样,傩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环境里,只能保留与之相适应的松散形态。” 因此,对于弥散式遗存于澄江小屯村聚落中关索戏及傩蜡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发展,首先应本着科学、尊重的态度,调查研究关索戏及傩蜡文化体系的产生、演进及传承规律,避免总是以外来文化的强势心态去打扰乡村的宁静,而要确保关索戏原生态遗存;其次,在制定玉溪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规划的同时,要合理利用小屯村关索戏及抚仙湖文化遗产,立足长远,可利用申报非遗项目等形式来促进关索戏等傩蜡文化传承发展。再次,正如李昆声教授指出的,关索戏傩蜡文化体系的保护传承也应该综合融进玉溪三湖地区文化参考文献:[1]萧兵,傩蜡之风:长江流域宗教戏剧文化[M1.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2]许慎撰、徐校定,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1963.[3]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4]顾峰,一出独特而稀有的傩戏—— 关索戏[J].戏剧艺术,1985,(3).[5]刘锡诚,傩戏与艺术[J]. 民间文学论坛,1989.(3).[6]郭建勋,从《金枝精要》看巫术、宗教与科学之关系[J].宜宾学院学报,2005,(2).[7]赵东检,先秦哲学思想与文艺美学观念[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8] 史宗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9]郑志明,台湾的宗教与秘密教派[M].台北:台原出版社,1990.[10]威廉·弗莱明著、宋协立译, 艺术与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弗雷泽著、徐育新译,金枝[M]. 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12]郭思九,傩戏的产生于古代傩文化[J]. 民族艺术研究,1989,(4).带,将关索戏的传承保护与抚仙湖北岸帽天山5.3亿年前古生物化石群、抚仙湖南岸江川路居甘棠箐旧石器时代遗址、杞麓湖边通海杨山新石器遗址、星云湖边李家山青铜文化、抚仙湖东汉时期水下古城、三国时李恢的传说、秀山等自然人文景观完美融合。最后,政府应立意高远,创新开拓,超前投入,在相关专家组及科研机构的文化主导下,科学保护抚仙湖文化生态环境,改善玉溪三湖文化带区域交通,协调三湖区域文化经济发展,将关索戏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13]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4]马林诺斯基著,费孝通译,文化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5]-.tLY,.专,略论宗教世俗化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J]. 宗教学研究,2004,(1).[16]霍尔巴赫, 自然的体系(上卷)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克利福德·格尔兹著,纳日碧力戈等译,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9]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3.[20]萧兵,傩蜡之风:长江流域宗教戏剧文化[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21]陈奇,吕氏春秋校释[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22]孔又专,论羌民族宗教文化的社会适应性[J].社会主义研究,2011,(4).[23]拉塞尔·雅各比,最后的知识分子[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24]玉龙,贵州傩仪散论[J].傩戏论文选[c].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7.

【傩蜡文化视野下的关索戏】相关文章:

浅析文化交流与传播视野下的幼儿园双语教学08-26

试析生态学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管理研究08-23

议在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08-19

信息多元传播视野下的新闻再传性研究08-09

浅析大众传媒视野下的通俗文学04-29

探究生态学视野下的基础教育优化06-13

后现代视野下华语同性恋电影的美学呈现08-22

试论徽商精神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06-10

关于转身学习视野下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的发展08-20

教育实践视野下高职教师的教育科研理念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