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模式,打造高素质技工人才

时间:2022-06-08 10:59:1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创新管理模式,打造高素质技工人才

         近年来,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尤其是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培养培训技能型紧缺人才为已任的一大批技校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应运而生,从而拓展了职业教育的领域。
        一、树立人人可以塑造成才的教育观
        由于几千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的束缚,加上我国现阶段城市与农村,管理人员与一线员工在工资、福利等分配制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导致人们视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大学为成才之路,以考试为成才的手段,以分数为成才的标志。自1999 年以来,普通高等学校连年扩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普及高中,每年大约40%的高中落榜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大约10%的高考落榜生和未参加高考的四校生(普高、中专、中技及职业高中的毕业生)进入各种高等教育机构以及技校。他们不仅仅文化知识水平低下,而且不少人上进心缺乏,学习兴趣淡漠。技校必须把这样的学生重新教育,重新塑造,确信人人有才,人人可以成才。学校要点燃学生对技校学习生活的热爱,对专业的热爱,对技能学习的热爱,开发他们潜在的智力和能力,把他们个个培养成高技能人才。如果说重点大学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不容易的话,那么技校将高考落榜生培养成高技能人才则更艰辛,对社会贡献也很大。技校的生存、发展就奠基在这一点上。
        二、正确锁定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加速建设小康社会,并应对国际上激烈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和军事竞争,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以及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显得十分迫切。技校定位在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也就是要培养培训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某一职业的基础理论,又具有熟练的专门职业技能,能进行技术改革和技术创新的高级工(职业资格三级)与技师(职业资格二级)。技校锁定这个具有鲜明职业特征的培养目标不动摇,淡化专科学历教育意识,不搞对口升本科,引导学生一心一意实现技师的培养目标,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燃眉之急。
        三、按就业导向设置专业
        技校是地方性院校,必须面向当地市场,面向企业办学,为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特别是设置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的技能型紧缺人才的专业,诸如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模具制造与维修等等。 
根据各行业职业岗位群的多样性,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方向性及培养技能的专业性,且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每一专业领域采用“大专业+ 小专门化”模式,但专业设置不宜过多、过全,力求设置一个办成一个,尤其要努力创办示范性专业和骨干专业,以便辐射到校内外,打造自己的专业品牌,只有这样技校的特色才能呈现出来,教育质量才可能得到提高,毕业生的高就业率也能实现。      四、开发新课程体系
        课程是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的载体,因此技校要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其核心是开发新的课程体系。技校有自己特定的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不能照搬普通专科学校以学科知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而要创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根据技校现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国家高级工、技师的职业标准,其课程体系由文化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实训课程所构成。其中文化课程与职业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文化涵养和职业素质,达到国民人格素质的要求和较高文化知识的要求;职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达到高级工与技师的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德育教育渗透在各类课程之中。与“大专业+ 小专门化”模式相适应,职业基础课提供各专业横向共同的知识平台,职业技术课提供专门工种的技术。
        五、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技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校企合作,可使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学校教师与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等诸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使校企合作不仅在形式上而在真正意义上,不仅是短暂的而是持久地发展下去,校企双方必须有理念上的共识,利益上双赢与制度上保证。
        “订单”培养、定向招生是校企合作一大新举措,企业向学校提出“订单”培养计划,包括提出培养专业、各专业人数、人才规格、学习年限、质量监控、实习安排、就业保障等。学校接过企业“订单”,向社会定向招生,进而实行定向培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安排上与企业需求相吻合,按照企业要求培养人才。
        六、加快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实施教学改革的主力。技校要加快建设一支数量适度,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他们必须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有系统的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职业实训与生产实习。
        鼓励教师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转化、技术改造,主动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在产品开发和技术转化中锻炼和提高。
        建立公平、公正,富有激励的工资福利制度和科技职务职称晋升制度,不断提高、改善广大教师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条件,鼓励教师在事业上锐意创新。 

【创新管理模式,打造高素质技工人才】相关文章:

谈谈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论文04-02

转变教育理念,打造高效课堂论文04-25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探讨论文03-13

创新教育论文11-13

浅论高等院校非学历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探析论文04-01

如何为幼儿打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论文04-20

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产品研发关系浅议论文04-18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03-01

旅游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与解决措施论文03-11

科技创新论文格式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