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加强校园媒体创新提升新闻传播效果
【摘要】校园媒体是引导校园舆论,教育学生并提供信息的重要媒介。本文围绕高校校园媒体的定义与分类、功能、传播对象与效果等方面的不足与对策等予以梳理,以期高校创新媒体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关键词】高校 校园媒体 媒体创新
媒体是社会中传播新闻以及引导舆论的重要信息载体。高校媒体作为媒体中的一员,以其跟大学生接触较多,在引导校园舆论,教育学生并提供信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校园媒体的发展问题为媒体和教育界人士广泛关注,但目前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它的定义与分类、功能、传播效果等方面。因此,如何通过校园媒体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资源整合、营造和谐舆论环境,实现有效提升新闻传播效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园媒体的定义与分类
在现有的研究中,校园媒体的定义虽然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内涵大致相同。研究者将校园媒体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校园媒体主要指校园内的广播、有线电视、报纸以及网络媒体。也有人认为校园媒体就是指校园内拥有一定读者的群体,并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代表性新闻类、生活类媒体。一般来讲,校园媒体的研究主要采用狭义定义。广义的校园媒体涵盖上述种类之外,还包括校内的告示板、条幅、标语。有研究者指出,校园媒体是以在校的大学生为主要目标受众,用于信息沟通的媒介形式。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组成了如今的立体式信息传播渠道,构建了新时期的校园媒体。这个定义较其他研究者的定义更为全面。
校园媒体传统的种类主要分为校报、校园广播、有线电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型的校园媒体形式如校园新闻网等逐步出现,以及新出现的各种校园媒体在社交网站、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的建立,使学者们将视角转向网络校园媒体的研究,试图从传播渠道的更新上寻求校园媒体发展的新途径。“网络时代大学校园媒体”的概念随之出现。有学者指出尽管新媒体具有广泛参与性,表达形象性,信息多元化等特点,但其信息未严格把关,发展未进入正规化轨道。高校校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据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的统计数字,目前全国校报达1000余种。最正规和主要的传统常规校园媒体——校报仍占上风。
二、校园媒体的传播对象和效果
良好的传播效果是发挥校园媒体思想道德教育、教学以及校园媒体对校园文化塑造等方面作用的前提。校园媒体的传播范围主要是在校大学生或教职工,受众相对稳定、目标相对明确。不但如此,校园媒体也正日益突破校园局限,其影响正向社区、社会和学生家长辐射。
有学者指出目前高校校园媒体的整体传播效果欠佳。主要表现在媒体间缺乏相互协调;新闻形式虽然多,但优势特色不明显;同时出版周期过长,缺乏时效性而无法吸引读者。对于校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流于浅层消息,缺乏深度和自由度。目前对于大学生受众的研究只集中在心理学层面,有学者依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学生对校园媒体的选择分为三类:一是关于求知心理需要的选择。如对学校系列讲座关注,对学习园地、英语沙龙的兴趣,这是源自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自我完善的探索;二是基于从众心理需求的选择。年轻人作为紧追潮流的一代,有偏重时尚的口味,期盼得到身边同龄人的认同和肯定;三是基于好奇心理需要的选择。即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阶段,他们渴望成熟和成功,追求至善至美。但是大学生对校园媒体的宣传总体上处于被动地位,很少主动关心其报道动态,往往是一个单向的传播过程,缺乏反馈和互动。有学者以武汉大学校园媒体为例,通过对“校媒到达情况”,“学生对媒体的关注度”,“学生对校媒的满意度”几个指标对高校媒体传播效果进行评估,结论是校园媒体的传播效果主要受到硬件(如经费与设备)和软件(如内容与资源)制约。
三、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功能,提高传播效果
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高校媒体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信息传播功能、教育功能、舆论引导功能。
1、信息传播功能
近年来媒介不断发展,媒介形式多样,内容也更加丰富。大众媒介向高校学生传播海量信息的同时,校园媒体也一直作为高校师生的传声筒,传播校内外的贴近学生、贴近校园的信息。学者们认为校园媒体在担负信息传播、推动信息校园的实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师生每天都面对着来自学校内外的各种信息,一个完备而又系统的信息传播中心可及时地对新闻信息进行挖掘、筛选、加工和传播,使校内外各种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2、教育功能
校园媒体的教育功能可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辅助教学功能,综合素质教育功能。学者认为重大事件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而校园媒体可借此契机对师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同时校园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促进学生在理论科研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生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特别是有助于新闻学学生的新闻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此外,综合素质教育包括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处事方式培养、人格塑造等;学者提出高校媒体对大学生有着心理干预的作用,影响着其精神生活,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应对外来因素影响时,校园媒体可对大学生的人格塑形产生“维模效能”。
3、舆论引导功能
校园舆情导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发展,影响到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效果。高校舆论环境分为“高校校园舆论环境”和“高校社会舆论环境”两部分。一个是基于校园内部的舆论,另一个是外部社会舆论对于高校环境的影响。以校园突发性事件为切入点,校园媒体可在此类事件发生时的舆论引导作用。校园媒体应对突发事件时可在第一时间发布事实,利用校内各种媒介开辟专题和讨论专栏,并充分利用高校团体,如学者教授或学生骨干等进行舆论引导。因此,校园媒体由于和在校大学生的接触度较高,对学生分析各种社会事件和问题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可成为塑造学校形象、培养人文精神、化解校园矛盾的主力军。
四、改善校园媒体的不足,提高并扩大其传播效果
为了改善校园媒体的不足,提高并扩大其传播效果,校园媒体应优化配置校园媒体资源,完善相关机制,统筹汇总校园信息,实现人力和设备资源共享;引入媒体社会化运作,面向市场筹集经费,在可持续发展中创造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高素质传播团队,提高教师通讯员团队和学生记者的专业素养,提高报道质量;加强创新,开创校园媒体的特色;网络媒介的出现和兴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有利于校园媒体传播效果提升的互动平台。目前广东省汕头大学、暨南大学等校发展校园媒体的方式值得借鉴:他们借助社会资源,通过企业赞助和社会媒体合作的方式,以高校学生的视角报道社会事件,走出校园并扩大影响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五、加强创新研究,为校园媒体有效传播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对校园媒体定义、功能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梳理,笔者发现高校校园媒体研究虽然覆盖面较广,但还存在很多不足。
第一,对高校媒体的研究同质性很强
从搜索到的2002年到2011年间的文献来看,虽然研究的重点已经细化并逐渐转移到工具和功能的研究上,但大多数研究都是以校园媒体的现状不足与发展策略为主,内容相似度较大,并未出现创新的发现。
第二,高校媒体的研究停留在理论描述阶段
目前校园媒体研究多基于新闻舆论引导和传播与接受等理论研究实证调查,缺少具体的数据论证,可见有必要加强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的有机融合。
第三,对高校媒体的研究多关注校媒发展的不足,而对于受众方面的接收效果关注较少
虽然校园媒体自身存在的资源和资金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群体对于校媒的关注度和认同感,但很少研究从受众的角度出发,系统调查研究大学生受众对于校媒的接收效果和受众自身特点。
总体上说,目前在研究在校园媒体的传播效果方面有待深入,因此发展校园媒体的创新途径可以着眼于如何优化校园媒体的传播效果,以及重视校园媒体报道形式和内容,使之更容易让高校师生接受,达到良好的舆论引导,教育和传播作用。
参考文献
①张晓冰、胡庆亮,《高校校园媒体实践与效能策略研究》,《新闻界》,2009(4)
②宫宇,《媒体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新闻战线》,2002(8)
③赵殷,《网络时代大学校园媒体的特征及运行策略》,《新闻界》,2001(4)
④姜巍,《校园媒体在当代新闻学教育中的作用》,《新闻大学》,2009(12)
⑤吕剑红,《校园媒体提高舆论引导的策略分析》,《新闻与写作》,2010(2)
⑥叶磊,《高校校园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德育功能初探》,《思想理论教育》,2009(1)
⑦李蓓,《校园媒体在净化高校舆论环境中的角色扮演》,《新闻知识》,2010(12)
⑧吕钊红,《和谐校园视域下的校园媒体功能创新》,《新闻界》,2009(12)
⑨王爱萍,《论高校校园媒体的社会性》,《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⑩刘红艳,《试论校园媒体如何做活做深重大题材报道》,《中国西部科技》,2009(8)
【加强校园媒体创新提升新闻传播效果】相关文章:
提升广播新闻传播效果的措施探析08-07
浅析公众服务加强传播效果06-04
浅谈创新教育培训方法 提升教育培训效果08-03
浅谈创新教育培训方法提升教育培训效果08-05
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及传播效果探索08-17
加强上岗前培训 提升新职工素质05-28
浅析文化传播主流媒体变革的原因分析与启示08-25
文化传播主流媒体变革的原因分析与启示论文05-15
加强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