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对心理情绪的影响及建议

时间:2023-01-15 13:52:1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对心理情绪的影响及建议


  [论文摘要]在高校,“社会工作”越来越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的重要途径。随着社工地位的日益提高,很多同学开始质疑社工本身的价值或意义。研究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对其心理情绪的影响状况,有助于消除大学生社会工作中的不良心理影响,增强大学生社会工作的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高校 学生社会工作 心理情绪
    
  一、引言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在校期间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参与社会工作锻炼。人们普遍认为,学生在大学期间综合能力是否提升,取决于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态度和积极程度,取决于他们对社会活动的理解、支持和实践。因为“社会活动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和交往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社会工作锻炼的方式”也就成为了“当前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社工地位的日益凸现,很多陷入社工怪圈的同学开始质疑社工本身的价值或者做社会工作的意义,抱怨声此起彼伏。就此,本文针对TH大学本科四个年级、文理工所有院系的学生展开抽样调查,试图总结归纳出该校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对其心理情绪的影响。并以TH大学为鉴,为高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工作与调整心理情绪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研究参考,并在客观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二、文献综述
  
  1.关于学生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作为一种
  应用实践活动,在已有的学术研究中并没有严格的
  定义。一种较为宽泛的概念认为,社会工作通常是
  指“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所做的不取报酬的工作,‘包括当学生干部、社会志愿者等工作”。换言之,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它的本质是助人活动,特征是提供服务,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活动。
  而高校学生社会工作是指“大学生在各类学生组织中所承担的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性的活动,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具有组织文化的育人作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工作实践的锻炼作用和理论修养培育作用等四项功能。。根据CNKI按照“学生社会工作”主题进行搜索,只有10篇相关论文,而这10篇论文基本在论述社会工作的功能和建设,对学生产生的多元的心理情绪影响没有涉及,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2.关于心理情绪。心理情绪是一种对内心状态的描述,范围涵盖广泛,在不同的场景下所指也不同。例如,包括厌烦情绪、保守、失衡、抵触、焦虑等等。。在本文中,主要指受访大学生心理情绪的焦虑、对生活状态的满意度、对工作的热爱、抱怨、缓解压力几个方面。针对高校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并不匮乏,但是就“学生社会工作”的具体、有针对性的研究还不充分。
  
  三、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该校本科生参加社会工作的现状及其对学生心理情绪的影响。这项调查以TH大学全校本科生为抽样框,随机发放151份问卷,回收的实际有效问卷142份,调查成功率为94%。其中,女性受访者46人,男性受访者96人,各占调查对象总数的32.4%和67.6%,接受调查的男女比例基本符合TH大学实际男女生比例。学科分配比例参考TH大学文、理、工科学生总人数比例,分布结果为28:13:101。

关于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对心理情绪的影响及建议


  
  四、结果分析
  
  (一)大学本科生参加社会工作现状
  在TH大学,多数学生参加过社会工作,且工作量大。在接受调查的142名学生中,47.2%参加社会工作,几乎占总数的一半。同时,“身兼数职”是该校学生参与社会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有7.7%的学生同时兼任3—5份社会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有近1/3的学生每周要出席2—3次工作会议。
  由于工作性质的灵活度与任务的紧迫性不同,工作能力的差别影响下工作效率的不同,工作兴趣的不等导致自愿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同,造成了学生处理社会工作时间的不等。56.7%的学生每天用来处理社会工作的时间普遍在0.5—1个小时。另外各有25.4%和14.9%的学生每天处理1—2小时或2—3个小时的社会工作。按每周计算,大多数学生至少投入7小时左右处理社会工作。
  
  (二)参加社会工作对心理情绪的影响
  1.参加社会工作对产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压力既可以是负面心理情绪的直接反应,也可以是引起负面心理情绪的原因。对感受压力大小或感到压力很大的频率的调查,既可以反映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亦可以借以分析引起心理情绪异常的原因。调查表明,共有34%的受访者对“我很少感到压力很大”表示“完全不同意”或“基本不同意”。在表示同意“经常出现焦虑情绪”的答案中,参加社会工作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不参加社会工作的学生,在表示“不经常出现焦虑情绪”情况下则正好相反。这都充分说明,参加社会工作的学生更容易经常出现焦虑情绪。
  2.对社工热爱程度与抱怨情绪之间的关系。参加社工的不同动机,会间接导致学生做社会工作时的心理情绪的不同。对参加社会工作的67名调查对象进行频数分布表分析,结果显示40.3%的参加社工的学生都不确定自己是否发自内心地热爱社会工作,所占比例最高;而对“发自内心热爱社工”回答“基本不同意”与“完全不同意”的总人数所占比例为35.8%,比回答“同意”的比例高11.9%。同时,完全出自热爱而做社会工作的仅占4.5%,而“完全不同意”的学生却占到了10.4%,多于发自内心热爱社工的学生人数的2倍。这表明,在参加社会工作的TH本科生中,不了解自己是否热爱社会工作的学生最多,且整体上更加趋向于不热爱。
  
  五、结论与建议
  
  首先,高达47.2%的社会工作参加率可以说明,TH大学本科生具有较高的参加社会工作的热情。但参加社会工作的确实给心理情绪造成了负面影响,且并不能证明因为参加社会工作得到锻炼而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对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工作的状况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妥善处理社会工作,尤其是要学会对自身心理情绪的调节,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本次调查关注了社会工作份数、每周参加社会工作会议次数和每天处理社会工作时间三个角度,看出承担的社会工作份数越多,每天用来处理社会工作的时间就越长。因此,建议参加社会工作的学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对社会工作作出必要的选择,避免冲击正常的学业和生活。
  最后,对于参加社会工作的学生来说,发自内心地热爱社会工作也会对心理情绪产生积极影响。换言之,越是发自内心地热爱社会工作的学生,越不经常抱怨社会工作占用了自己的学习时间。因此,建议高校学生在进行社会工作选择时,不要盲目、功利,同时注重兴趣的培养。而对于高校教育管理者来说,在加强学生社会工作的具体措施方面,应当加强宣传和引导。既要营造参加社会工作的良好氛围,调动广大学生参加社会工作的积极性;又要全面宣传社会工作的体系和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社会工作岗位”,并帮助学生做好社会工作的规划,处理好学习生活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增强社会工作的实际效益。

上一页  [1] [2] 

【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对心理情绪的影响及建议】相关文章:

试析心理训练对排球运动的影响及作用05-08

浅析高校学生公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论文05-17

浅析人体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的影响10-28

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与影响04-26

浅谈语文教学心理学在说话教学中的影响08-22

高职生学习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建议的论文06-17

护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分析06-13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思考与建议08-30

议高校学生会发展研究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