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多元职业智能培养

时间:2024-08-01 03:14:5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多元职业智能培养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培训和教育的双重功能,它既要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生存和发展技能,又要以其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发展学生的多无职业智能。专门职业技能、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共同构成高职大学生的多元职业智能。“企业内学校”视阁下的师生一师徒制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养成大学生的多元职业智能。

  [论文关键词]专门职业技能 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转换能力 德技兼备 职业智能

  职业智能是一个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技能和能力在内的综合体,学生主体必须经由不断的学习、训练和实践,才能养成多元职业智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其职业属性决定了它必须发展和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专门职业技能作为大学生多元职业智能建构的基础,当是大学生需要养成的基本职业能力。

  一、专门职业技能是大学生个体的职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专门职业技能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主要是指个体掌握特定职业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胜任特定职业工作的能力,在熟练操作的情况下,完成预定的工作任务和特定的生产项目等,因此,掌握专门职业技能能够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培养学生专门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j35号)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这为高职教育进行高层次专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宏观层面的政策指向。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看,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相对独立的、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多种智力。至今所确定的有八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自知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然观察智力。”专门职业技能则包含着上述智力中的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等多种智力,因此,专门职业技能培养应当成为提高个体多元智力的重要一环。
  “专门职业技能是高职大学生个体的职业生存和发展前提”这一命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和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专门技能型的人才,而不是培养理论型、研究型或创新型的人才;其次,高职大学生毕业后,主要到企事业单位的生产一线从事具体工作,在专门职业技能缺乏的情况下,其职业生存将会面临严重挑战。因此,能够掌握关键职业技术技能,并且比较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工作,当是高职大学生职业成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专门职业技能方面却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即社会要求高职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地胜任岗位需要,但是,许多刚毕业的高职大学生并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因为有些院校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基于学科论逻辑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种与企业生产实际和具体工作情景相脱离的知识和技能。为了解决上述矛盾,许多高职院校都进行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吸收、借鉴其他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与嘉维化工有限公司合办了两个校企一体化视阙下的教学班,以继续推进专门职业技能培养方式的教学改革。合作教学班为学生提供了“企业内学校”的教学环境,并采用与之相匹配的师生N徒制教学组织方式,这种项目导向下的教学组织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门职业技能。所谓师生制是指由理论课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向学生讲解操作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所谓师徒制是指由实训指导教师或能工巧匠进行现场实际操作演示和指导,这种教学组织方式能够协调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技能。
  对于认知、技能和能力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研究专家认为:“掌握理论知识与形成实践能力之间并不存在直接联系,理论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因其具体内容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种能力也更多的是并列关系,而非等级关系、演绎关系。”因此,职业教育应当弃学科导向的从理论到理论的传统教育理念,着力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就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专门职业技能培养而言,首先从职业分析人手,在借鉴德国KMK学习领域课程合理经验的基础上,对该职业岗位需要具备的技能进行解构,细化各项职业应用技能和岗位工作技能,制订合理的专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合作办学班设在企业内部的优势条件,将课堂的学习、训练和课堂外的生产性实践岗位有机地衔接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以师生制教学组织方式培养学生认知方面的专门职业技能,以师徒制教学组织形式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养成实际工作所需的专门职业技能。为了提高技能训练效果,教学活动需要设计项目导向的面向机电一体化岗位的训练内容,将数控加工机床及其配套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作为重要的专门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并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进行演示、训练和操作。在此过程中,对学习和训练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给以指导,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动作技能和沟通能力。例如,就平面削任务中的削用量训练任务而言,由于涉及削深度、每齿进给量、削速度及主轴转速和给进的速度等诸多方面的操作技能,许多学生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操作,如果教师及时地给予针对性的指点和示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和训练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专门职业技能,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实际工作所需的专门职业能力。然而,面对工作岗位变化频繁和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高职学生还必须发展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多元职业智能培养



  二、综合职业能力是大学生养成多元化职业智能的标志

  综合职业能力是个体职业能力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个体所应追求的职业能力理想。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都需要大学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首先,个体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其养成综合职业能力的根本原因。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为大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养成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是高职教育和社会上技能培训机构的本质区别。其次,高职学生未来的工作单位基本上是中、小企业,这些单位所提供的工作岗位通常是一种复合岗位,因为它没有实力聘请生产所需的各类人才,这要求在该单位工作的员工必须具有跨岗位、跨专业的能力。最后,社会发展和个体求变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现实依据。当代社会,产业革命不断催生出一批又一批的朝阳产业,也不断淘汰着一批又一批的落后产业,这使得人们不太可能终其职业生涯于某一特定岗位。只有具备了综合职业能力,“当职业岗位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政治发生变动的时候,个体不会因为原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老化而束手无策,而是在变化了的环境里解决寻求自己新的坐标起点,进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学生个体必须养成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等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
  理论分析与现实当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当是所有理论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的愿望。为了继续推进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的教学改革,我们合作办学班的课程设置、教学环境优化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开发,都进行了项目导向下的改革,从而提供了有关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样本。在课程设置方面,打破了传统的由教师主导所制定的三段式课程模式,采用以项目课程为主导的课程模式,在此理念下,由教育研究专家、教师和企业的能工巧匠,合作拟定项目导向下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导向的教学组织活动。在教学环境优化方面,合作办学班为学生提供了“企业内学校”的教学环境,学生将在设在企业内部的教育教学场所中完成三年的学习过程,从而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养成提供了良好的认知与训练条件。例如,就《内孔加工》项目的教学活动而言,首先,教学活动由理论课教师所主导的师生制教学组织开始,教师重点对项目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点、工作任务、步骤和注意事项、实践操作,做出详细的介绍和解释,让学生对项目的任务有一个认知层次的把握,此过程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其次,教学活动进展到技能实训阶段,也就是师徒制教学活动所主导的阶段。在学生训练过程中,可能有些学生只能领会技能操作的一部分,难以把握整个项目的操作要领,此时,需要教师或能工巧匠用语言或者示范动作对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以帮助其顺利完成课堂训练任务。与此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达到以技能实训提高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目标。
  职业转换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中的高级职业能力,是学生的可持续职业能力,具备该项能力的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变换。这种能力对于高职大学生尤其重要,因为许多高职大学生缺乏职业理想和职业转换意识。校企一体化是培养大学生职业转换能力的最佳平台,根据现有的成功经验,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和手段对合作办学班的学生进行职业转换能力教育:首先,利用“企业内学校”的优越条件,在课余时间带学生到生产一线参观,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企业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岗位群,帮助学生树立岗位可能发生变化的意识。其次,有计划地带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操作和维护数控设备,参与模具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对他们进行简单的电子仪器设备的调试、维护和管理训练等,以培养学生的复合技能。在此过程中,其职业转换能力逐渐得以初步形成。职业转换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标志着学生具备了综合职业能力。当然,高校德育课程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多元职业智能的核心要素

  高校的教育具有系统性,它一方面传授知识和帮助大学生养成技能、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互促发展。对此,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有关德育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来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多元职业智能是一种互促发展的关系,南于高校德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所以,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经由高校德育教育而渐次形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以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论述了高职院校开设德育课程的必要性,加涅学习结果所包含的态度内容与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两者之间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因此,态度学习及其所内含的德育就理应成为学生多元智能教育和发展的一部分。著名职业教育学家Yelon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技能形成和迁移的教学模式,“即MASS(Motivation,Awareness,Skill,Support)模式,他认为影响技能迁移的因素有四个,即动机。意识、技能和支持。”上述理论通过动机和意识论述了德育在学生技能形成中的作用,从而为我们以德育促进学生技能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在实际的德育教学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认为(有部分高校教师也认同此观点),他们来到学校是为了学习实用的工作技能,德育课程由于不能促进技能的形成,显得没有一点实用价值。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高职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职业道德缺失等问题,这些现象与高校德育的缺失或“不在场”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对以上高职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找准德育的切入点,树立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理念,避免单纯枯燥的理论说教,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与具体的情景结合起来,将德育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结合起来。在理论课德育中,其内容主要侧重于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想、信念、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内容的认知教育,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制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认知,对于道德品质在帮助个体顺利融入社会中的作用,弗洛伊德以超我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作为人的社会化的最高阶段,“超我是从自我中分离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部分。它是个体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养后逐渐形成的,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上述理论认为,超我实现的前提是个体必须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而德育的主要作用即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在学生实现超我的过程中,德育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技能实训课的德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全程伴随着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岗位转换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并以合格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从而实现以德育促进学生技能发展,以技能训练促进学生认知、态度、能力和思想品德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智能总目标。
  总之,在多元智能观指导下,通过实施项目导向下的师生一师徒制教学组织形式,并以“企业内学校”为多元智能的实践平台和实现载体,当学生个体历经多次的学习和技能训练活动,随着其专门职业技能、核心职业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渐次形成,高职大学生的多元职业智能最终得以养成。从而在以德促技、以技培德的良性循环下,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具备多元智能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为和谐个体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做出高职教育应有的贡献。

上一页  [1] [2]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多元职业智能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高职院校大学生多元职业智能培养】相关文章: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12-11

探讨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意识12-07

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12-03

试析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课程设置12-06

试论徽商精神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01-15

简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2-11

论体育高职院校建设多元体育文化的思考11-30

论述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高职生的技能素质12-07

探究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行为12-11

  • 相关推荐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多元职业智能培养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培训和教育的双重功能,它既要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生存和发展技能,又要以其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发展学生的多无职业智能。专门职业技能、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共同构成高职大学生的多元职业智能。“企业内学校”视阁下的师生一师徒制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养成大学生的多元职业智能。

  [论文关键词]专门职业技能 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转换能力 德技兼备 职业智能

  职业智能是一个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技能和能力在内的综合体,学生主体必须经由不断的学习、训练和实践,才能养成多元职业智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其职业属性决定了它必须发展和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专门职业技能作为大学生多元职业智能建构的基础,当是大学生需要养成的基本职业能力。

  一、专门职业技能是大学生个体的职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专门职业技能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主要是指个体掌握特定职业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胜任特定职业工作的能力,在熟练操作的情况下,完成预定的工作任务和特定的生产项目等,因此,掌握专门职业技能能够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培养学生专门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j35号)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这为高职教育进行高层次专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宏观层面的政策指向。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看,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相对独立的、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多种智力。至今所确定的有八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自知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然观察智力。”专门职业技能则包含着上述智力中的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等多种智力,因此,专门职业技能培养应当成为提高个体多元智力的重要一环。
  “专门职业技能是高职大学生个体的职业生存和发展前提”这一命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和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专门技能型的人才,而不是培养理论型、研究型或创新型的人才;其次,高职大学生毕业后,主要到企事业单位的生产一线从事具体工作,在专门职业技能缺乏的情况下,其职业生存将会面临严重挑战。因此,能够掌握关键职业技术技能,并且比较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工作,当是高职大学生职业成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专门职业技能方面却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即社会要求高职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地胜任岗位需要,但是,许多刚毕业的高职大学生并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因为有些院校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基于学科论逻辑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种与企业生产实际和具体工作情景相脱离的知识和技能。为了解决上述矛盾,许多高职院校都进行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吸收、借鉴其他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与嘉维化工有限公司合办了两个校企一体化视阙下的教学班,以继续推进专门职业技能培养方式的教学改革。合作教学班为学生提供了“企业内学校”的教学环境,并采用与之相匹配的师生N徒制教学组织方式,这种项目导向下的教学组织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门职业技能。所谓师生制是指由理论课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向学生讲解操作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所谓师徒制是指由实训指导教师或能工巧匠进行现场实际操作演示和指导,这种教学组织方式能够协调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技能。
  对于认知、技能和能力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研究专家认为:“掌握理论知识与形成实践能力之间并不存在直接联系,理论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因其具体内容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种能力也更多的是并列关系,而非等级关系、演绎关系。”因此,职业教育应当弃学科导向的从理论到理论的传统教育理念,着力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就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专门职业技能培养而言,首先从职业分析人手,在借鉴德国KMK学习领域课程合理经验的基础上,对该职业岗位需要具备的技能进行解构,细化各项职业应用技能和岗位工作技能,制订合理的专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合作办学班设在企业内部的优势条件,将课堂的学习、训练和课堂外的生产性实践岗位有机地衔接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以师生制教学组织方式培养学生认知方面的专门职业技能,以师徒制教学组织形式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养成实际工作所需的专门职业技能。为了提高技能训练效果,教学活动需要设计项目导向的面向机电一体化岗位的训练内容,将数控加工机床及其配套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作为重要的专门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并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进行演示、训练和操作。在此过程中,对学习和训练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给以指导,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动作技能和沟通能力。例如,就平面削任务中的削用量训练任务而言,由于涉及削深度、每齿进给量、削速度及主轴转速和给进的速度等诸多方面的操作技能,许多学生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操作,如果教师及时地给予针对性的指点和示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和训练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专门职业技能,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实际工作所需的专门职业能力。然而,面对工作岗位变化频繁和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高职学生还必须发展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多元职业智能培养



  二、综合职业能力是大学生养成多元化职业智能的标志

  综合职业能力是个体职业能力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个体所应追求的职业能力理想。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都需要大学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首先,个体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其养成综合职业能力的根本原因。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为大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养成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是高职教育和社会上技能培训机构的本质区别。其次,高职学生未来的工作单位基本上是中、小企业,这些单位所提供的工作岗位通常是一种复合岗位,因为它没有实力聘请生产所需的各类人才,这要求在该单位工作的员工必须具有跨岗位、跨专业的能力。最后,社会发展和个体求变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现实依据。当代社会,产业革命不断催生出一批又一批的朝阳产业,也不断淘汰着一批又一批的落后产业,这使得人们不太可能终其职业生涯于某一特定岗位。只有具备了综合职业能力,“当职业岗位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政治发生变动的时候,个体不会因为原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老化而束手无策,而是在变化了的环境里解决寻求自己新的坐标起点,进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学生个体必须养成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等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
  理论分析与现实当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当是所有理论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的愿望。为了继续推进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的教学改革,我们合作办学班的课程设置、教学环境优化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开发,都进行了项目导向下的改革,从而提供了有关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样本。在课程设置方面,打破了传统的由教师主导所制定的三段式课程模式,采用以项目课程为主导的课程模式,在此理念下,由教育研究专家、教师和企业的能工巧匠,合作拟定项目导向下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导向的教学组织活动。在教学环境优化方面,合作办学班为学生提供了“企业内学校”的教学环境,学生将在设在企业内部的教育教学场所中完成三年的学习过程,从而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养成提供了良好的认知与训练条件。例如,就《内孔加工》项目的教学活动而言,首先,教学活动由理论课教师所主导的师生制教学组织开始,教师重点对项目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点、工作任务、步骤和注意事项、实践操作,做出详细的介绍和解释,让学生对项目的任务有一个认知层次的把握,此过程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其次,教学活动进展到技能实训阶段,也就是师徒制教学活动所主导的阶段。在学生训练过程中,可能有些学生只能领会技能操作的一部分,难以把握整个项目的操作要领,此时,需要教师或能工巧匠用语言或者示范动作对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以帮助其顺利完成课堂训练任务。与此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达到以技能实训提高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目标。
  职业转换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中的高级职业能力,是学生的可持续职业能力,具备该项能力的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变换。这种能力对于高职大学生尤其重要,因为许多高职大学生缺乏职业理想和职业转换意识。校企一体化是培养大学生职业转换能力的最佳平台,根据现有的成功经验,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和手段对合作办学班的学生进行职业转换能力教育:首先,利用“企业内学校”的优越条件,在课余时间带学生到生产一线参观,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企业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岗位群,帮助学生树立岗位可能发生变化的意识。其次,有计划地带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操作和维护数控设备,参与模具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对他们进行简单的电子仪器设备的调试、维护和管理训练等,以培养学生的复合技能。在此过程中,其职业转换能力逐渐得以初步形成。职业转换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标志着学生具备了综合职业能力。当然,高校德育课程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多元职业智能的核心要素

  高校的教育具有系统性,它一方面传授知识和帮助大学生养成技能、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互促发展。对此,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有关德育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来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多元职业智能是一种互促发展的关系,南于高校德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所以,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经由高校德育教育而渐次形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以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论述了高职院校开设德育课程的必要性,加涅学习结果所包含的态度内容与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两者之间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因此,态度学习及其所内含的德育就理应成为学生多元智能教育和发展的一部分。著名职业教育学家Yelon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技能形成和迁移的教学模式,“即MASS(Motivation,Awareness,Skill,Support)模式,他认为影响技能迁移的因素有四个,即动机。意识、技能和支持。”上述理论通过动机和意识论述了德育在学生技能形成中的作用,从而为我们以德育促进学生技能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在实际的德育教学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认为(有部分高校教师也认同此观点),他们来到学校是为了学习实用的工作技能,德育课程由于不能促进技能的形成,显得没有一点实用价值。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高职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职业道德缺失等问题,这些现象与高校德育的缺失或“不在场”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对以上高职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找准德育的切入点,树立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理念,避免单纯枯燥的理论说教,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与具体的情景结合起来,将德育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结合起来。在理论课德育中,其内容主要侧重于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想、信念、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内容的认知教育,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制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认知,对于道德品质在帮助个体顺利融入社会中的作用,弗洛伊德以超我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作为人的社会化的最高阶段,“超我是从自我中分离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部分。它是个体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养后逐渐形成的,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上述理论认为,超我实现的前提是个体必须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而德育的主要作用即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在学生实现超我的过程中,德育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技能实训课的德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全程伴随着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岗位转换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并以合格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从而实现以德育促进学生技能发展,以技能训练促进学生认知、态度、能力和思想品德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智能总目标。
  总之,在多元智能观指导下,通过实施项目导向下的师生一师徒制教学组织形式,并以“企业内学校”为多元智能的实践平台和实现载体,当学生个体历经多次的学习和技能训练活动,随着其专门职业技能、核心职业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渐次形成,高职大学生的多元职业智能最终得以养成。从而在以德促技、以技培德的良性循环下,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具备多元智能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为和谐个体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做出高职教育应有的贡献。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