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培育

时间:2023-03-27 02:10:4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培育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使得社会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在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享乐主义、物质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异化了他们对幸福的追求。培育当代大学生幸福观,使高等学校自身功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论文关键词]高等院校 大学生 幸福观 培育
  
  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的就职演讲主题就是幸福。德鲁·福斯特认为,幸福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的根本追求。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完全或哪怕是主要对现在负责。幸福是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同时满足时的和谐感,是人的身心健康和谐与人格充盈的完美状态。大学生幸福观的培育,为高等学校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第一,对幸福内涵的理解直观。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就是有一定的付出而获得充分的享受。他们认为别人追求幸福具有合理性,却不能够把别人的幸福当成是自己幸福的一部分。付出而享受天经地义,但付出得多与少,享受得好与坏,在大学生的心中却没有尺度。换句话说,当代大学生认为幸福就是我行我素,别人的幸福与己无干。这种狭隘的幸福观势必会使得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可能为了自身的幸福而去损害他人的幸福。
  第二,对幸福目标的界定直白。当代大学生中对幸福的认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倾向。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倍受呵护,随着改革开放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上一些人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享乐欲望不断膨胀,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他们除了追求感官刺激与快乐以外,没有培养足够的追求幸福的意识,也缺乏追求幸福的能力。
  第三,对幸福价值的追求直接。物质生活的富足使得当代大学生安于现状,没有危机意识,崇尚“知足常乐”的价值取向,对于幸福缺乏主体创造意识。因此,他们对于未来生活没有崇高的理想和目标。普遍现象是,一些大学生能够坚持正常上课,能够坚持完成课业,但对于自身的前途和就业前景茫然无措,不会提早规划人生,当然也就无从谈起追求幸福。课堂上,幸福就是课程内容不理解却没有被提问,搞个小动作却没有被老师发现,作业顺利蒙混过关;课堂外,幸福就是毫无约束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这些事情是否有益。这种对幸福价值的直接追求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真正的幸福感。
  第四,对幸福来源的表现直率。当代大学生基本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其教育环境和成长空间优越。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大学生往往脆弱、冲动、无知、偏执,对于自己拥有的一切,缺乏感恩意识,不思回报,也并不珍惜。他们不知道自己肩负着比自己更重要的脱离自身利害的社会责任。
  
  二、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缺失的原因
  
  第一,高等教育体制方面存在缺陷。制度化教育是“人们为了捕捉随生产剩余、社会分层和文化更新而来的新的教育机会利益而对教育进行重新设计、选择和调整时所产生的具有正式化、规范化、等级化、集权化乃至科层化倾向的教育”。制度化教育是以“精英论”为指导思想,旨在造就和选拔精英的教育体系。实际上它是把社会上的所谓精英和其余的人区分开来,其目的不是根据一个人的社会背景去排斥他或挑选他,而是按照现有的精英这个概念去挑选所谓优秀的人。制度化教育虽然不能说它绝对不能造就出精英,但是它的标准及实践表明,它实际上是把学习与文凭、文凭与就业资格、就业资格与社会地位等同起来,形成了一种带等级特征的学历社会,迫使学生从小就要攀爬那没有尽头的作业、升学、考试阶梯。在制度化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与幸福渐行渐远。
  第二,高校教育的异化问题越来越严重。首先,教育的异化表现在人的异化上,现行教育的明显特征是过分重视分数,不关心人的需求,学生丧失了独立的主体地位和意识,变成学习的工具;其次,教育的异化表现在学校管理的异化上,学校教育市场化、职业化、产业化,教育功利主义日渐抬头。异化的教育使学生成为教育的奴隶,脱离了人,教育也就不能称之为是教育了。在现有的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实质上无法脱离应试教育模式的教育体制下,片面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片面强调学校教育的整体性,扼杀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无法顾及学生的幸福观和全面素质。
  第三,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正在丧失。家庭对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心理氛围、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是终身挥之不去的。当前大学生的父母大多为接近50岁的中年人,其事业正在上升阶段,自身的幸福还在创造过程中,有时工作中的挫折和不顺心往往干扰家庭生活气氛,甚至给子女的幸福观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更不用说顾及子女的幸福教育。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幸福观有所缺失。
  
  三、培育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幸福观念教育,指导大学生认知理解幸福。理解幸福的能力就是具备正确的幸福观,不断充实正确的关于幸福内涵的能力。幸福观是人们在追求幸福和享受中所持的观点和看法。一味把幸福寄托在外在的物体上,幸福也就成了没有根性的浮萍。幸福感的产生必须依赖于个体的认知与情感,依赖于正确幸福观的形成,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开展幸福教育的首要内容。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要求以他人的幸福为己任,主张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享受与劳动的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幸福的论述和看法,对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二是吸收中西传统文化中关于幸福观的精华内容。这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理性、科学幸福观的有力补充。三是树立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在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时,应加强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引导,形成理性、科学的幸福观。
  第二,实施幸福认知教育,帮助大学生发现感受幸福。幸福观教育应该从最基本的感知要素开始培育。感知要素内容丰富,其核心是体验幸福和把握幸福。体验幸福是对幸福感受的认同,把握幸福是对幸福感受的升华。一方面,认知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体验幸福,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幸福的来之不易、幸福的此消彼长和幸福的稍纵即逝,激发起大学生对幸福的尊重和依恋感;另一方面,认知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把握幸福,使大学生能够把握幸福的分量和质量,激发起大学生对幸福的追求和满足感。高等学校只有不断实施认知教育,才能帮助大学生发现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
  第三,倡导幸福追求教育,帮助大学生创造享受幸福。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幸福的建筑师。培养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既要加强其道德人格的塑造,还要引导学生做善于交往的人,更要教给他们创造快乐的方法。大学应该重视个体精神生命的丰富,引导大学生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追求幸福。只要关注高等教育中的每个细节,汇聚生活中幸福的点点滴滴,为大学生创造和谐温馨的“幸福场”,学生自然就会感受到幸福的活水源源而来,大学生的幸福观培育就会健康、有序地开展起来。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培育】相关文章:

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05-17

试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08-09

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论文04-12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困惑与高校德育体系建设05-19

谈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和心理08-14

关于大学生道德修养培育问题启示的研究论文06-10

试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探究及引导策略04-26

浅谈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探析08-19

论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论文(通用10篇)12-13

当代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的方法和途径分析论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