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提升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4-09-16 16:04:4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析关于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提升策略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学效能感 提升策略

试析关于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提升策略的研究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建设高质量的高校教师队伍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而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在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完善在职教师的培训制度和新教师的指导制度,促进教师合作学习与观摩教学,加强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培养,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高等学校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教师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要建设高质量的高校教师队伍,提高其教学效能感是重要条件。

    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self - efficacy)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能力的知觉和信念,是对未来状态的一种判断。源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的知觉和信念。通常,教师教学效能感包括两个不同的维度,即一般教育效能感(general teacher efficacy)和个人教学效能感(personal teacher efficacy)两个维度。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与学关系的看法与判断,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好学生的信念。

    二、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

    从教育理论上讲,教师的素质结构决定着教育效能。教育信念是教师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而教师教学信念的核心成分则是教学效能感,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不仅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正向相关,同时与学生的学业成就也呈正向相关的关系。

    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成果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教师之所以在教学效果上呈现显著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每个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并不相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具体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最终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呈现出明显差异。闭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变量之一,因此,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不仅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关键要素。

    三、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目前,针对我国教师效能感研究的学者们普遍认为,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并非与生俱来。笔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1.个人能力和成功经历

    高校教师个人能力不同,表现出的教学效能感也不同,能力强的教师通常表现出更高的教学效能感。同时,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建立在教师个体对其过去行为解释的基础上,高校教师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成功经历有利于教师产生对教学过程中各种事件的积极预期。调查显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相比具有本科学位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的某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高校教师的教学经历

    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当人们相信自己具备成功所需要的条件时,面对困难也会坚持不懈,遭遇挫折也会很快走出低谷。”l高校教师亲历掌握性经验是对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的信息来源,它是教师效能感最直接、最大影响因素。

    3.高校教师的替代经验

    在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技能培养基本上是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是一种教师自我探索的过程。因此,除了阅读相关书籍,观察学习取得的替代经验是影响其教学胜任力的判断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教师新手,通过观察学习,他会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在类似情况下获得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4.高校的情景因素

    尽管教学评估在教育界和学术界引起了很多争议和非议,但对于高校教学工作的改善起列了重要作用。不仅引起了各个高校对教师工作的高度重视,还促进了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和提高。在迎接评估过程中,加强了教师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相互提供教学评价和反馈,这些都大大有利于教学效能感的提高。

    四、正确看待高校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首先,自我效能不同于个人的真实能力。自我效能中所指的“能力”是个体胜任特定任务的能力,即胜任力。胜任力是一种具有更广泛意义的能力。相对高校教师而言,自我效能体现为对自己胜任力的评价,而不是对自己实际知识技能的判断。自我效能并非要高校教师对自己的知识技能(如教学能力)作出客观评价,而是针对自己是否具有完成某类事情的信心的主观认识。

    其次,自我效能是重要的行为决定因素。自我效能独立于支持行为的其他知识技能,在其他各种技能基本相近的情况下,自我效能往往决定了个体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和最终成果,成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因素。不过,虽然能力和自我效能在作用机制上可以彼此独立,通常情况下每一项困难任务的完成却都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当个体的知识技能和自我效能很好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个体能力的充分发挥。正如人们所说:“有信心不一定会赢,但没有信心一定会输。”

    第三,高自我效能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实际生活中,人们普遍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这其实是一种健康心理的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能力的感知存在普遍的乐观主义倾向。因此,拥有高自我效能并不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反而是心理健康的标志。正如班杜拉(1997)总结的那样“人类现实的困难性质使乐观的自我效能成为一种适应的判断倾向,而不是在认知上无法做到的真实。越来越多的讨论显示人类成就幸福需要乐观的个人效能……因此,乐观的效能信念是一种必需,不是一种性格的缺陷。对能力乐观评价能提高人的志向和维持动机,使人们能从个人的才能中获益最多”。所以增进和促进个人的自我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针对高校教师而言更具有重要价值。

    五、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提升策略

    1.建立健全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

    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是高校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力求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对一个教师进行全面评价,是学校增强教师教学效能感,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有利途径。所以,建立健全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对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完善过程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建立适合的评价指标

    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指标构成上必须体现对教师个体差异的尊重,评价标准应该是个别化的,具有差异性和层次性的,不能一概而论,要从教师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教师目前的学科结构、专业要求及个人教学状况的基础上关注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趋势,以及希望实现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与评价人员共同协商确定评价标准,并能随着教师具体工作情况的的变化做出相应的修改。

  (2)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结构性的课堂观察法、面谈法、问卷法、测试法、日常观察法等,强调定性与定量分析相互结合,其中最重要的评价方法是面谈法。根据面谈的结果,评价人员得出一份诊断性的总结报告,并立即将报告反馈至教师,师生间得到了良性互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在国外大学的教学评价中,为了更广泛地收集教师教学的信息,组织学生面谈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3)注重教师自我评价与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

    发展性教师评价相信教师个人的能力,相信在面对问题时教师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强调在学校中教师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要注重教师自我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过程,可以克服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对教师的工作背景、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等不了解的缺点。在教师自我评价中,教师将收集有关自己的教学数据和材料,对其进行判断和反思得出提高和改进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能感。

    (4)评价要与奖惩脱钩

    发展性教师评价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评价只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将教师的工作表现划分成若干等级,互相进行比较,如果教师评价制度中包含了奖惩的因素,它们显然会影响教师的诚实程度,很难指望教师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将不可避免地引起教师的疑虑,无法保证参加的教师做到襟怀坦诚,严格剖析自己。因此,评价必须和奖惩脱钩,才能与评价初衷一致。

    (5)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教学改进意见

    有很多研究表明,对于评价结果,人们总是急不可耐地想提早知道,甚至会主动地从相关人员那里打听结果而不是一味消极地等待。因此,学校评价组织机构要及时向被评教师反馈评价结果,同时注意反馈的内容要客观、具体,不能只作抽象的、泛泛的、一般性的评价。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这样才能促进教师改善教学,增强教师教学效能感,提高教学质量。

    2.完善在职教师的培训制度和新教师的指导制度

    完善合理的培训制度对改善教师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当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并且愿意继续从事这一职业时,教师才会自发地对职业产生积极的信念,从而成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动力。

    对在职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就显得尤其重要。培训使教师能学习到成功的教学案例,掌握到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和技巧,充分挖掘自身的教学潜能,从而增强他们的教学效能感。因此,学校要多创造机会使他们参与到新教学方法的研讨和教学实践中来。研究表明,经过培训的教师将对教学有更全面的认识,在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方面有着明显的进步,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新任教师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缺乏教学实战的经验和技巧,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新任教师的指导,提供合作教师和指导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可以聘请专家型的教师作为新任教师的导师,帮助新教师分析教学任务,传授教学经验,提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心理上的支持等,这将有利于促进和提高新任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3.促进教师合作学习与观摩教学

    众多研究表明,促进教师的合作学习与观摩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师之间,多开展合作学习、观摩教学,可以避免孤芳自赏、闭门造车。教学经验的分享和进行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促教学经验的交流;另一方面可帮助教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能感。

    而观摩教学能够产生替代性强化作用。班杜拉指出,“示范是促进个人效能感的有效手段,人们在那些有独立的客观指标证明胜任程度的活动中,比较容易判断个人的能力。”图通过观摩学习将给教师提供大量的替代性经验,为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找适合的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借鉴,增强自信心理,从而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4.加强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培养

    “经验+反思二成长”是Posner(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公式,伯莱克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的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为。”可见自我反思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加强对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学活动中的自我检查非常重要,通过拟定问题单,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层面进行自我提问,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其次,教学活动后要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正确定位,客观对待各种评价,将其看作是准确了解自己教学情况、发现优点和不足的大好机会,认真反思,积极提高;其三,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在反思日记中认真剖析成功或失败的教学经验,吸取教训,分析失败原因,完善教学方法;最后,要加强反思经验交流,教师间的反思经验的交流可以引发教师更深人的思考,加深对教学的了解并能够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当教师看到自己进步时,教学效能感随之增强。

    5.进行恰当的教学归因

    教学归因就是教师在完成某一个教学活动后,对教学结果的成败进行原因关系、原因后果和后续教学行为的选择等多方面的分析,形成因果性解释的过程,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与结果的归因和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与结果的归因。如果教师的教学归因方式积极正确,能增强教学效能感;反之,则影响到良好的教学效能感的形成。

    因此,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结果成败的原因进行归因时,要做到客观、及时、实事求是,要正确看待教学成败的原因,对教学结果进行多角度分析,既要认真分析“教”的原因,也要从“学”的方面找原因,对出现的问题要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形成正确的归因,使教师认识到,只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充分准备教学内容,端正教学态度,增强责任感,就会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自己的努力就是有效的,这种积极正确的归因对激发教学热情、促进教学效能感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关注心理健康三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在教师的综合素质中,心理健康是关键要素。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促进教学发展的前提与保障。教师只有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主动投人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个人潜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效能感才能得到提高。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在面对教学困难时,不会逃避问题,会积极主动地迎接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形成较高的教学效能感。而一个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教师在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时,可能会表现得消极、被动,因此导致更多的失败,从而降低其教学效能感。所以要努力提高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试析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提升策略的研究】相关文章:

试析大学外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12-02

试析学科课程教学中学习迁移的策略研究12-06

试析双语教学不同阶段的方法与策略03-27

试析精细化电力营销服务管理策略研究12-04

提升公路经济效益的策略研究11-18

试析校内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12-02

试析中职美术教学策略论文02-18

人文社科类高校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策略论文12-12

试析在反思中改进与提升11-1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