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时间:2024-08-10 13:46:1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师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摘要]:新课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焕发着蓬勃生机,使我们的课堂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示在大家眼前。《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给新课程的实践者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探究学习这一教学策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灵活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培养新一代高素养的学生。“任务驱动学法”是一种很好的适合信息技术学科采用的对学生全面培养的教学方法。
 关键字:信息技术  多媒体  课程目标  学生能力
        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的要求
        课程目标
         中学《信息技术》教材是针对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实际情况,强调信息技术语其他学科的整合,强调学生主体参与、动手动脑,力求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达到培养和提升信息素养,同时又促进其他学科课程学习的目的。
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上选取了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教材在编排形式上,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任务驱动、协作探究的教学思想。资源网站中还包含了课程中需要学习者观摩的电子作品,教师与学习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媒体素材、免费软件资源,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拓展知识。
学生实际情况对任务驱动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
         (1)“我不能”的畏难情绪,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中小学校,许多农村小学基本上无电脑,学生在小学阶段也未使用过计算机,更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进入中学阶段,便不愿尝试新的学科,新技术的探究。
         (2)“意志力薄弱”,部分学生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由于通过自己努力而“达不到”,劳而无获。因此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最终丧失了学习兴趣。
         (3)“散漫”,少部分来自街道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有接触并使用过计算机,但对信息技术缺乏认识,提到信息技术课就认为自由活动课、上网课。如果机房不开网络或者上网速度慢,这些学生变自由的离开微机室到课堂外进行活动,更有甚者,上课铃响后根本就不往微机室走,在校园内四处闲逛,养成了自由散漫的恶习。
教师的责任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责任,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学习的使命, 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地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势在必行,必须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得以提高。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的某一阶段,学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紧紧围绕一个目标进行研究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切实可行且必要的一种措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步骤
        1.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
        小组人数以5~8人为宜,推选组长。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才有竞争的基础。控制小组成员的变量很多,如学生的性别、性格、兴趣爱好、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等,必须对学生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做到应心中有数。
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如双优生与后进生的搭配,既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又有利于促进优等生的灵活变通,即所谓“教学相长”;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相搭配,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相搭配,在各自发挥其优势的情况下,相互学习,使认知风格“相互强化”。       2.确定内容的要求
         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加大了“主题活动”、“探究学习”、“操作体验”、“知识链接”等多个组成部分,对于中学信息技术每周一节的课时来说完全不足以完成教材内容。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趣爱好,教师在备课时有必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便确定相应的任务。
         3.巧妙导入明确任务
         确定任务后,教师要具体、详细的向学生讲清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信息技术》八年级上侧重《体验动画的魅力》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操作体验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教师应像变戏法似的引出体验的过程,要求学生探寻其中的原因,既简单又轻松地引出课题,学生也认清了自己的任务,估计又力所能及,自然愿意去完成任务。
         4.学生实施阶段
         向学生讲明要做什么后,教师不能采取“放鸭式”不管,教学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师,教学的指挥、调度仍掌握在教师手中。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这一阶段,教师的“指导者”“学习伙伴”、“导航者”身份较为明显,学生在亲切友好、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知识、技能的意义构建。
         5、评价学生实施成果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展示其作品,进行讨论、总结、评比,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教师让各组学生代表依次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各组所选的代表每次应该是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展示完,其他学生或教师如有疑问,可以向小组代咨询问题,学生代表或小组同伴都可以回答,最后由老师评价,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等,注意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兴趣。
        几点体会
    “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其自身的特定含义和应用方式。目前,基于课程整合思想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正式借助其他学科的任务来驱动教学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信息技术学科。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凉席、相互促进的。因此,也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时,要先向学生讲清任务,学生在教室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主题活动,以活动为中心,在任务活动的驱动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写作探究,完成既定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各种方式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具体的实施中,学生并不是对所有问题都感兴趣,也不是所有学生都对一个问题感兴趣,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做调整,或根据小组的不同情况,随时更换布置任务,只有恰到好处的问题和适时的引导才能时时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在布置任务时,也应向其他相关学科内容及学生的生活实践做适当的扩展或留任务让学生课后完成,以便学生的独立能力进一步的培养,只有当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时,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才能持久的坚持下去。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学习信息教师的过程中,他们的行为习惯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以前爱利用信息技术实践去课外活动的学生也足见不去了,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多了。
         在课堂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问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发现不少学生愿意主动与我交流 ,并且每次完成任务,都希望我去看看,去一同分享他们获得的成果的喜悦,这也是我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来,带给我最大的成果的快乐感和当信息技术教师的优越感。 
参考文献: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师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关文章:

巧疑善问,实现课堂最优化11-20

试论高职教育视阈中的师德、师能、师智与师艺03-28

也谈教师角色的转换-做名勤师、智师和情师12-05

创业咨询师论文12-08

高级经济师论文03-17

工程师论文大全03-23

机械液压工程师论文03-23

师德师爱论文(通用5篇)02-02

苏州中级工程师论文03-2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