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捕捉反馈信息 有效促进动态生成

时间:2023-03-28 08:03:2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善于捕捉反馈信息 有效促进动态生成

摘 要: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和控制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充满变化的信息传输和控制过程。要捕捉非预设性的信息进行即时处理,并把它变成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成为亟待探讨的“瓶颈”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新课改才能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观察 提问 追问 讨论
        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传递、反馈与调控的过程。当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信息交流并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目标、有计划地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信息传递。要使这些互动的反馈信息对教学系统的调整与优化产生影响,教师必须对这些信息有意识的、有目的、尽可能多地进行捕捉,从中筛选并应用有效的信息,排除一些干扰信息或者与课程无关的信息。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调节教学节奏,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最优化,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捕捉教学反馈信息,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一、在观察中捕捉动态信息
        在八年级教学“认识函数”时,上课没多久突然天色暗下来,外面下起了大雨,学生们的注意力都转到了外面的天气变化,还有些学生发出了“哇”的惊叹声。我感觉此时继续按原来的计划上课是不行了,灵机一动,外面的雨能否作为讲解函数的一个切入点?我说:“啊,这雨下得太好了! ”学生惊讶于我莫名的感叹,都回过神来。我继续说:“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雨,雨滴从高空中落到地面的过程中,会有哪些相关的量呢?”学生说:有速度、时间、路程。我问:“因为有空气阻力,速度V如果不变,哪些是变量呢?”“路程S与时间T。”我又问:“路程S与时间T有怎样的关系呢?”有学生回答:S=VT。我又问:“如果雨量K(毫升/分)均匀不变,我拿一个圆柱形的容器去接雨,体积V会随着时间T怎样变化呢?”学生得出了V=KT。我借雨引到本节课的重点——函数定义上来,这节课在自然的气氛中完成了。
        二、在提问中捕捉即时信息
        在讲解三角形的练习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如图,在△ABC中,∠CAB=90°,AB=AC,E、F为BC上的点,且∠EAF=45°。 
        求证:EF2=BE2+CF2。
        刚给出问题,就有学生甲说:“好像是勾股定理的样子。”学生不经意的一句话其实已经指明了方向,我马上抓住这个想法问:“甲同学的勾股定理思路很有新意,大家可以研究一下。”马上又有同学乙提出疑问:可是EF、BE、CF在同一直线啊?我又问:题目中给出了∠BAC=90°,∠EAF=45°,有利用价值吗?有学生丙说:∠EAF= ∠BAC。我再问:还有AB=AC怎么用?思考一阵后,又有学生丁说: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与△AFC拼合后,有∠DCF=90°,证出△AEF与△ADF全等后,得证。一阵掌声后,我再问:“还可以怎么证呢?”甲同学再次说:“△ABE沿AE翻折,△AFC沿AF翻折,形成以EF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得证。”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回顾整个问题,抓住勾股定理这一亮点,紧紧追问,突破难点,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练习中捕捉理解信息
        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时,当讲到“鸡兔同笼,鸡兔共有35个头,9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我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讲解。正当学生听得认真时,忽然听到最后一排一个“调皮鬼”在小声嘀咕着:“这样想太繁了,把每只兔子都砍掉两只脚,每只鸡都砍掉一只脚不就得了。”我听了开始一,马上心一动,立即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鸡和兔共有94只脚,每只兔子砍去两只脚,每只鸡砍去一只脚,94只脚就少了一半即47只脚。这47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35,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47-35=12(只)。”“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我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我顺水推舟,干脆来个小组讨论。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同学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由于我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
        四、在讨论中捕捉隐性信息
        在讲代数式时有这样一道习题:我市出租车收费标准为:起步价10元,3千米后每千米价1.8元。则某人乘坐出租车x(x>3)千米的付费为多少元?
        在课堂上,学生根据题中的条件,顺理成章地列出了代数式:10+1.8(x-3)即1.8x+4.6。接着我要求学生自己随意地取几个x的值,计算一下应付的费用,让他们体会一下随着x的变化付费会随之变化的关系,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孰料一场争论就在这几分钟的计算过程中酝酿产生了。首先发难的是爱钻“牛角尖”的A同学:“老师,我认为这个代数式有问题。题中指出3千米后每千米价1.8元,那么不足千米怎么算啊?”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下子就讨论开了,自己进行规划、准备、实施和实际应用。看到学生们小组讨论热烈的样子,我发现这才是学生想要的数学。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利用各种途径,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及时捕捉学生有价值的反馈信息,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探究、讨论、交流,有效促进动态生成,这样又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形成学生的综合技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数学课堂更生动、更精彩。 

【善于捕捉反馈信息 有效促进动态生成】相关文章:

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融合论文(精选6篇)04-21

学习专家理论,促进有效课堂05-31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08-12

组织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05-20

试论促进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的有效提出08-04

谈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研究08-23

激发 交流 生成08-09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观察及护理06-15

浅析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06-13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动态分组教学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