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口服降糖药使用分析

时间:2024-09-22 15:27:0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我院2008-2010年口服降糖药使用分析

                                      作者:李亚才 梁斯婷 李华龙

【摘要】目的 评价我院口服降糖药应用现状与发展动向。方法  对2008~2010年我院口服降糖药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治疗费用(DDDc)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来我院口服降糖药用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临床应用以双类和磺酰类药物为主。结论  2008~2010年口服降糖药需求量逐年增加,口服降糖药使用结构基本合理。
【关健词】 口服降糖药  用药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的老龄化,使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成倍上升,其中90%以上为2型即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1]。控制好血糖,可有效地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而口服降糖药正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我院2008年-2010年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促进其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8年—2010年从我院药库药品信息数据库中口服降糖药(不含降糖中成药)的消耗数量和金额。
        1.2 方法
        将口服降糖药分为双类、磺酰类、葡萄糖苷酶抑制药、非磺酰促胰岛素分泌剂、 胰岛素增敏剂五类。药品使用的剂量单位采用约定日剂量(DDD值),每种药物DDD值的确定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及药品说明书。用药总量=销售总金额/药品零售单价;用药频度(DDDs)=用药总量/该药DDD 值,DDDs 越大说明该药使用频度越大,反之,则此药的使用频度越小。日均费用(DDC) =销售总金额 /DDDs。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2008年-2010年五类降糖药的用药金额、排序见表1,2008年-2010年各类降糖药的用药频度(DDDs)、排序及每日药费(DDC) 见表2 。
        表1    各类口服降糖药用药金额(元)及排序 
         
        表2 2008年—2010年各种口服降糖药的用药情况统计
        药品通用名(商品名) DDD值 2008年
                 3 分析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也随之上升。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糖尿病的患病率还不足1%,而目前已达3%以上[2]。3年来我院就诊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因此糖尿病的临床用药量也逐年增加,同时由于新的降糖药价格的普遍偏高也使得用药金额增长。从表1显示3年来我院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持续增长。表2显示3年来我院口服降糖药DDC各药变化不同,主要受药品市场的竞争、药品招标等影响引起.DDDs排序前几位的都是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小、疗效确切的药物,如二甲双、格列齐特、格列吡等,这与广东地区的口服降糖药用药结构基本一致[3]。
        3.1磺酰
        磺酰类药物药为促胰岛素分泌药,为非肥胖且具有一定胰岛素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人的一线用药。磺酰类药物在口服降糖药中的地位逐渐下降,DDDs排序呈下降趋势。如格列齐特从2008、2009年排序第一位降到2010年的第三位。格列吡和格列酮为短效的磺类降糖药,以降餐后高糖为主。格列吡缓释胶囊和控释片具有服药方便、依从性好、低血糖发生率,是我院近年来应用较多药,其三年DDDs排序基本稳定。
        3.2双
        双类降糖药是一种抗高血糖药物,而不是降血糖药物,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双类还能抑制食欲,能减低体重,除了具有降糖作用外,还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调节血脂,抗血小板凝集等.多年的临床应用证实,二甲双是疗效较佳、费用不高且使用安全的降血糖药,因此常被推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4],表2显示我院二甲双在2009年、2009年DDDs 排序位居第2位,2010年跃居第1位,这与有学者报导的用药情况吻合[5]。
        3.3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以阿卡波糖为代表的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肠道刷状缘近腔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苷酶而延缓碳水化合物消化,延迟其吸收,而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由于肠吸收的葡萄糖延缓,血糖升高缓慢而无较大的波幅,胰岛素的分泌延缓,也可降低高胰岛素血症,不会对心血管构成危险,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从表2看出其DDC值较高,且3年没有变化,DDDs呈下降趋势,说明价格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因素。
        3.4非磺酰促胰岛素分泌剂
        从表1、表2看出非磺酰促胰岛素分泌剂DDDs排序,销售金额位于前列,这由于与磺酰类作用相似,但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短,在控制餐后血糖方面优于磺酰类,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医生与患者较易接受有关.
        3.5胰岛素增敏剂
        噻烷二酮类为新一代胰岛素增敏剂,可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继发的各种代谢紊乱,但并不影响胰岛素分泌。此类药物包括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有明显的改善。但由于其使用成本较高,患者难以承受。因此,DDDs排名一直靠后。
        广泛应用的口服降糖药,格列吡为第2代磺酰类口服降血糖药,主要是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还有增强胰岛素作用,与第1代磺酰类相比,血浆半衰期较短,不易蓄积,是一种强效且较安全的口服降糖药,深受临床医师的欢迎。
        4  结语
        本统计显示,我院的口服降糖药使用数量虽然都在逐年上升,但磺酰类降糖药、非磺酰促胰岛素分泌剂和二甲双的DDDS却都位于前列,DDDC又比其他几类药低,是目前我院所使用的口服降糖药中性价比最好的三类药。因此,这三类药在一段时期内还将在我院糖尿病治疗中作为一线药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人,将会有更多各具特色的降糖药上市,因此,选择适合患者病情,提供性价比高的药品,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更好地为糖尿病患者服务。
参 考 文 献
[1]颜兰英.浅谈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5(10):115.
[2]史轶.2006~2008 年我院降糖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8):585.
[3]张平,李瑞珍,宋湘芝等.广东地区.2001~2005年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 2007 ,18(26):2015. 
[4]杨文英.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糖尿病治疗指南要点解读[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5):3.
[5]胡爱华,宗凯.2005~2007年口服降血糖药应用分析[J].医药导报 2009,28(2):256.

【我院-口服降糖药使用分析】相关文章:

我院门诊处方合格率调查分析03-05

土地使用权特性与归属分析03-29

我院2010年门诊中药注射液不合理应用分析11-17

潜水排污泵的工程使用问题分析论文03-03

使用微机系统分析医院内感染03-24

对我院2011年1-5月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03-10

关于我院网络专业“工学交替”的探索与实践11-21

浅谈对我院美术教育和教育实习现状的思考11-17

骨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质量的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03-27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