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非常重要,要提高认识,创新模式,综合运用创景导入、设疑引探、模拟启导、网络教学等方式,同时,要防止陷入误区,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整合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最终达到整体优化,它是高效率、高速度实现课改目标的有效手段。
一、开展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已慢慢渗入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将数字、图片等直观地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受的形象,激发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从而产生无限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讲者和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较强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引入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突破时间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起到化无形于有形,化抽象为形象,转换思维模式,降低思维难度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更透彻。
二、开展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模式与方法。
1、创景导入模式。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形象或场景,激起学生的真情实感,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观、听、记、思考、记忆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热膨胀知识中蒸汽导管弯曲形状,升国旗、港口码头中起重设备等等,诸如这些来自于生产生活中实例,通过创设情景能唤醒学生对活动本身的好奇心,来唤醒其认知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2、设疑引探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点创设疑点,以及多媒体模拟演示功能,为学生的探索猜想提供模型和验证,从而逐步理解物理概念及相关物理量间关系,提示其规律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对教学媒体展示内容的观察、思考,抓住模拟事物的基本特征与原来的事物相关、相连、相似之处,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认识事物的本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使观察力、思维力得到提高、发展。
例如有关物质比热的教学中,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例“烧开水过程吸热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然后学生自己去猜想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再结合课件展示,模拟演示通过对水加热时间长短,水升高温度多少,水的质量多少等分析比较,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热量与其他几个因素的数量关系,再通过新的问题提出,对不同物质而言吸收热量多少是否相等?继续模拟演示实验过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在此基础上抓住最后一步的模拟实验过程如果质量相等,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和煤油两种物质吸收热量不相等的关系,引入物理概念比热。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概念,充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
3、模拟启导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提供设有典型的现象和过程,或者设有提示或富于启发性的事物与现象,引导学生探求真知,运用信息技术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主动去获得知识和能力。例如初二教材中有关液体的蒸发具有致冷作用的教学,学生从已有知识知道液体的汽化过程要吸热,既然是吸热怎么又会致冷呢?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甲从游泳池中走出,身上水淋淋,上岸后整个身体直哆嗦。而乙始终站在岸边,他们有着完全不同感觉。从甲身上水在不断蒸发,而乙没有发生水的蒸发现象,甲感觉冷是因为水需要吸热,而人是放热过程,人体表面皮肤温度降低,人感觉就会冷,通过这个课件学生真正领会到“致冷作用”的含义,实质是液体蒸发时从周围物体吸热,即周围物体放热,导致周围物体温度降低,再结合巩固性练习“两只温度计,有一只玻璃泡用蘸有酒精的棉花包住,另一只没有,过一会儿发现两只温度计的示数不同”,学生很容易自然理解。4、网络教学模式。开放的互联网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将不再主要依赖教师的授课和课本进行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师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资源的收集利用,以探究、发现、创造、展示知识等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初三教材中“液体的压强”,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有关压强的知识,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状况,学生从网络上搜索长江三峡工程的有关知识,收集到“经济效益的世界之最”、“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水库淹没和安置移民工作难度之最”,一方面学生了解到中国重大工程建设动态,又激发了学生爱国的热情。通过专题学习网站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网络上的丰富资源为学生探索科学奥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实践的平台。例如初三物理“能源”的教学,先为学生搭建一个以“能源”为主题网站的框架,站内设有“能的转化”、“常规能源”、“新能源”“环保能源”、“节约能源”等辅主题及相关内容,再让学生去网上搜索有关信息,充实专题网站。当然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并不仅是如上述所讨论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多的其他教学模式,根据不同教学要求应该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模式,也可以在一堂课上将几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有机的整合,可以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需要防止进入的误区。
开展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这其中,需要防止陷入以下误区,从而少走弯路,提高教学效果。
1、用物理课件上的视频或录像来代替物理实验。物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物理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与实验。所以物理实验是不可替代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物理老师我们应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如果缺少实验器材我们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教具,或用身边的一些废旧物品来做些简单的实验。有些老师认为有了别人做好的演示实验动画或视频就不需要自己动手做了,更有些老师认为这样的实验效果比自己做的还要好,所以干脆不做实验,让模拟实验来代替物理实验。我想这样肯定比不上学生自己通过活动来获得的知识更加效果好。
2.大量地在课堂上运用课件,使学生进入超负荷的学习状态。信息量大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特点,如果运用不当,课件或链接内容过多,信息量超出了学生在45分钟内的接受能力范围,那么所教知识只能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眼前一闪而过,使得多媒体成了现代化的“满堂灌”。所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课前准备时,一定要遵循“适量”原则,切不可贪多求快。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相关文章:
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02-22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方法浅探11-16
浅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外语教学效果03-10
运用计算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02-21
提高学困生数学教学效果02-22
提高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想法11-18
对提高初中物理群体成绩的探索12-05
如何提高课堂数学教学效果?11-17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效率的提高03-2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