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模式下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与思考
摘要:语文生本教学是一种有别于师本教学的新理念,它给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然而在实践中一直有一个问题令我们关注和思考,就是在这热热闹闹的课堂背后到底能让我们的学生获得多少有益的东西?本文就这一问题做出了一些探讨。关键词:生本教学;课堂阅读;误区与思考
生本教学刚进入我们的视野,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教师们发现原来课还可以这么上,学生竟然有如此大的潜能可以挖掘。因此,这些实验教师满腔热血,积极投身到这一令人兴奋的新生事物之中。实验轰轰烈烈,可时隔一年,教师们热情似乎渐渐退潮,犹有偃旗息鼓之感。人们不禁要问:先前那个令人亢奋的生本教学模式不行了么?
众所周知,传统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彰显的是教师一言堂的霸主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学生一直被认为是被动接受的个体。整个阅读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及情感体验,教师犹如保姆一般,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实践,导致学生的思维囿于教师亲手为他们画好的圆圈内不敢越雷池于一步。思维的僵化,思想的火花何以点燃!而生本教学则是一种迥异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生本”、“生本”,顾名思义,以学生为根本,这种教学模式应该说是近年来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条好路子。它既遵循教育的基本原则,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行为,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能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就本质而言,这种模式应该是符合当前课改的理念及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的,因此,我们绝不能因为实验中出现一些问题就全盘否定一个新生事物,致使其不能枝繁叶茂,顺利成长;当然,我们也更不能忽视其负面影响,我们只有积极地从中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扬长避短,顺利前进。静言思之,笔者认为过往的生本阅读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讨论过分流于形式
虽然课前教师已经布置了一些前置性作业,或许有些同学已经对文本有所了解,但课本的内容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有的教师为了腾出时间给学生展示,却忽略了对课文内容的处理,结果对于课文中需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挖掘的东西总是草草处理,或者直接跳过。如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简单介绍完作者以后,给三分钟时间读课文,随即展开讨论。课堂上看上去活动形式多样,嘻嘻哈哈,气氛活跃,可一堂课下来学生却知之甚少,这种教学上的虚假繁荣是要不得的。课后学生若不反复阅读文本,就无法熟悉材料,更谈不上什么阅读感悟和情感体验,自然阅读后的讨论与交流是极其表面甚至乱来一气的。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认知规律,把文本的认知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分析教材隐含的信息,让学生与文本深入接触,主动地、专心致志地、饶有趣味地去读,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的独立思考留出一定的时间、空间,尽可能让他们用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体验和独特感受,让学生的心灵不断地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二、课堂气氛过分追求热闹
诚然,生本教学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里,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正如孔子所言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样,教师放下师者的架子,把自己看成学习过程中普通的一员,做孩子们的合作伙伴、“大朋友”,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创造精神充分地激发出来,这是现代教育极其倡导的。而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实验教师在阅读活动的指导中过分追求气氛的效果,片面认为只要把课堂气氛弄得热热闹闹就行,一堂课学生参与得多,讨论热烈,掌声雷动就是成功的标志。
其实,这与现代课堂教学提出的科学、生动、高效的原则是相背离的。教师若把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到课文的一些细枝末节上,这种讨论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可言,课堂讨论应基于文本中那些有价值的内容,着重具体而有深度地进行讨论和鉴赏,课堂活动的形式也应该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服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面而积极有效地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鉴赏的水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美好和崇高的情感。 三、表扬用得过滥
在生本的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打开心中一扇扇思考的大门,保护学生的表现欲,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理解、宽容、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及情感体验,充分享受语文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教师一方面应该带着宽容的心去肯定他们,哪怕学生的这些阅读感受并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还是应该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对学生的回答、观点和认识给予中肯的评价,切忌一团和气附和式地讨好学生,无原则地表扬学生,以免学生混淆是非,模糊正确的道德情感标准。而过往的活动中一些教师对同学在课堂上的发言中出现的一些语病、错误信息等,甚至是认识观念上的问题都听之任之“听而不纠”,甚至无原则地用“真好”、“很好”、“你真是太棒了”诸如此类的溢美之辞夸赞学生,弄得学生嘘声四起,哭笑不得。如此的“口水表扬”非但毫无价值,甚至连教师的形象也受到影响。例如有一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论语》十则》中的内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时,一个学生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可那位教师却还一个劲地点头表示赞许,其教育教学效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四、问题限制太多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学生是根据自己的“阅读期待”,与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大家都知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在阅读的情感体验中“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时,学生们对“藤野先生的穿衣服太模胡”有不同的解读,有的说藤野先生穿着随便,不讲究;有的说藤野先生太懒散,生活习惯不好;也有人说先生是一个另类,正如一位不修边幅的艺术家。本来学生有这样那样的认识与解读不值得大惊小怪,也无离经叛道那样恐怖,教师稍作正面引导即可。然而那位教师非要先指责学生一番,然后生硬地向学生灌输教科书中那冰冷冷的所谓标准答案,师道尊严的霸气此时暴露无遗!事实上,由于个人的知识背景、个性特点、家庭与社会背景的不同,社会生活经验的差别,个人的理解能力和角度也不同,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化的认识,尤其在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中,更不能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而是要精心设计话题来激发学生的个性理解。所以,在课文内容鉴赏的设计上,教师应摒弃强调“答案唯一”的限定性问题,容许答案的多样性,应该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化思考的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意识,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突破教室和校园的围墙,走向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以上只是笔者在生本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看法,以此为鉴,不断反思,同时也希望能借此抛砖引玉,得到同行们对生本教学的宝贵意见,使我们在生本教学这条美丽而多艰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长远。
参考文献:
[1]徐秀梅.关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几个误区的思考[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12).
[2]刘彩云.“生本”教育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学语文:下旬2010(5).
[3]李晓菊.浅议生本理念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A,2011(2).
【生本模式下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与思考】相关文章:
生本模式下进行数学分类推进教学12-11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思考03-0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及思考03-26
刍议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12-05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2-02
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12-10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03-05
论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思考12-0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