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转变课程资源观念 活用物理教学资源
论文关键词: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改善教学效果
论文摘要:本文在阐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资源观基础上,着重强调三个方面的资源开发与利用。一是强调课堂上多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发挥学生活动的课程资源功能;二是强调多设计随堂小实验,挖掘随堂小实验的课程资源功能;三是强调唤醒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发挥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资源功能。以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说明这些资源开发与利用所改善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的改革正以不可逆转之势向前稳步推进。作为一名身处改革腹地的山区教师,应该如何参与这场改革?我认为应当转变一些原有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并努力将这些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资源观,谈谈自己的粗浅理解与实践体会。
一、树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资源观
过去,人们常常把课程资源简单地理解为教材、实验仪器、挂图等。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资源,从广义来说课程资源应是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从狭义上讲,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它包括:各种形式的教科书、教师用书、科技图书、音像资料、计算机教学软件、实验室,以及校外的工厂、农村、科研院所、科技场馆、广播电视等。
教师是课程计划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增强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意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实施课堂教学,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应有功能,以促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巧妙设计随堂活动,发挥活动的资源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开发师生对话和学生活动所产生的课程资源,这种资源开发得当,运用自如,将会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比如,在“压力和压强”这堂课的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其教学效果将很难得到保证。但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小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能利用小游戏过程产生的资源开展有效的教学。
教学案例:“压力和压强”的教学
师: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谁愿意参加?(很多学生举手要求参加,但老师挑了一个高大威猛的男生,一个娇小玲珑的女生,目的就是要给学生形成一个力量悬殊的感觉)我们这个比赛是用钉子钻木板,先将木板钻透者为赢家!
师:(对男生说)你会是赢家吗?
男生:(得意洋洋地)当然!
师:(对女生说)有信心吗?女同学摇摇头。(老师让同学们给女同学加油)
师:(把木板和钉子发给他们)同学们,你们来当裁判。我说:“一、二、三”开始。
(3分钟后)
女生:(高兴地叫)钻透了!(给同学们和教师看,此时,男生冒汗了,还在钻,同学们开始议论、疑惑)
师:比赛结果出来了!请两位同学把木板给大家仔细看一看(一样厚),分别再把钉子给大家看一看(原来男生用的钉子钝得很,女生用的钉子更尖锐)
师:为什么女生成了赢家?这个比赛的目的,实际上是看谁用力的效果大,即谁先钻穿木板。
师:这个比赛的结果说明了什么?一个力作用的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讨论)
顿时,学生对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之后的压强概念的建立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课堂教学也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精心安排随堂实验,发挥实验的资源功能
大家都知道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但在教学中往往又没有发挥实验这一优秀的课程资源的功能。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仅靠说教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有时只需以一个小实验就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建立新概念,理解新规律。
比如:“惯性”的教学。如果局限于教材中的惯性现象,大包大揽地由教师阐述一番各种惯性现象,学生将很难理解这个抽象概念。因为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个概念是很抽象的。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对课程资源进行挖掘,对课程知识进行拓展,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动手操作实验,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观察、思考,将眼前的实验现象联系理论,进而逐渐感悟理论。既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案例:“惯性”的教学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提到“惯性”。现在我为大家提供桌面上的器材:一辆小车和玩具木偶。看看大家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体现“惯性”?并尝试对实验的现象进行解释。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教师巡回指导)
师:(5分钟后)请各小组说说你们的做法、观察到的现象。
生:(边说边演示)我们小组是把玩具木偶立放在车上,让小车匀速前进,当小车遇到障碍物时,小车突然停下,玩具木偶则向前倒下。
师:说说你们的实验是怎么体现“惯性”的?能说明哪个物体具有惯性呢?
生:因为木块原先是随小车运动的,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下时,玩具木偶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继续向前,所以向前倾倒。说明玩具木偶具有惯性。
师:还有别的设计吗?
生:(边说边演示)我们小组也是把玩具木偶立放在车上,小车静止,突然拉动小车前进,玩具木偶就会向后倾倒。
师:理由?
生:道理是一样的,原先玩具木偶和小车都是静止的,突然拉动小车前进,玩具木偶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小车前进,玩具木偶静止,所以会向后倾倒。
师:同学们的设计很好,在生活中,我们还见过哪些惯性现象?
生:乘车时,车子突然急刹车,乘客们会向前倾倒;走路时,不小心被东西绊到会摔倒;百米冲刺,到达终点时不会马上停下;竹扫把柄掉了,可以重新套上,然后反过来,在地上猛撞几下,竹扫把就紧套在柄上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惯性现象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随处可见,有时它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有时它也会阻碍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加很多不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多利用有用的惯性,尽量防止不利的惯性。
学生在接触了众多惯性例子和实验后,逐步的在潜意识中形成“惯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认识,体验到无论什么物体,也无论处于什么状态,物体都具有“惯性”。
四、唤醒学生生活经验,挖掘生活现象的资源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了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他们耳闻目睹的大量物理现象可以成为很好的物理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开发出可供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和演示的实验,向学生再现生活中的物理情景,展示物理现象,促使学生把生活体验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进而上升为物理概念的理性认识。
例如:在“汽化与液化”教学中,虽然老师一再强调“白气”不是水蒸气,但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还是错误地认为“白气”就是水蒸气。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这样一个探究实验:
拿一个开水壶,在壶嘴处接一根与壶嘴大小相同的玻璃管。在水壶中装适量的热水,放在卡式炉上烧开。
提问:水沸腾后会变成什么?(学生非常肯定地回答是水蒸气)
在此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后回答:玻璃管里面上有没有看见水蒸气?
追问:你能看到水蒸气吗?为什么玻璃管里面看不到东西,而在玻璃管口却冒出“白气”?究竟“白气”是不是水蒸气?
通过这样一番的观察、思考,讨论与交流,认知的冲突与释疑,使学生真正明白水蒸气是无色透明气体,肉眼是看不到的。
接着再让学生读出玻璃管内气温是100℃,而玻璃管外是室温,通过比较发现高温的水蒸气在玻璃管外遇冷空气,降温液化而形成细小的水珠,从而产生了“白气”。
为了加深水蒸气遇冷变“白气”的条件,教师还可以促使学生逆向思维:如果在玻璃管口处给“白气”加热,现象又会怎样呢?
当把酒精灯火焰靠近玻璃管口处的“白气”时,“白气”消失了。
接着又问:“白气”去哪了?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白气”受热又变成了看不见、透明的水蒸气跑了。再移开酒精灯,学生又观察到了“白气”现象。
强化:当把一块玻璃板靠近玻璃管口时,玻璃板上很快就布满水珠,请同学们解释其现象。并让学生思考回答,冬天口中呼出“白气”的原因等。
经过这样反复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亲切。
在物理教学中,多让学生处在他们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愉快地进行探究学习,不仅可以用好师生这一课程资源,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多思考如何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注意捕捉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巧妙地把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转化为课程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浅谈转变课程资源观念 活用物理教学资源】相关文章: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适应课程教材改革11-21
转变教学观念 创设高效课堂03-20
浅谈教育资源与开放教育资源的比较研究11-14
浅谈利用网络英语课程资源对师生的影响12-05
浅谈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2-05
开发课程资源 优化英语教学12-05
对高校体育教学观念转变的几点思考02-23
浅谈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的反思03-2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