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活力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上过分依赖课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我们忽视了生命的存在,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数学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生命活力。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堂上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多给学生留有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实在在的教学,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一、 真诚面对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要过多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发展,给学生创造更加民主、平等、和谐、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教师不再是依靠对某一类知识的占有,而是依科学的知识组织,即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各种知识组织起来,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在目标上,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取向;在方法上,以不压抑学生的天赋和才智为原则。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心灵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场所。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交流过程,通过交流,主体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应用,从应用到反思,每个环节都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得以顺利完成。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他们的推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积极和合作交流中才能得以发展。
二、 课堂还给学生,用爱的心灵激发思维的火花。
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
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实、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 三、 联系实际问题,让学生体味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增强学生生活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源泉”
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脚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如教学《概率》时,结合生活的掷硬币游戏从而导入新内容的教学。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数学《教育储蓄》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利息、税后利息”••••••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把学生培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
总之,新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应当把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思路、给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使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象历史在戏剧中的重演,使学生真正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事实上,尽管获得结果特别是获得准确的结果是重要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这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比获得结果更重要.这是因为,这种问题解决的“过程”,不仅是结果的动态延伸,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创新能力的一面镜子,更是开启智慧、发展智力、培养潜能、提高素质的源泉。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数学学习的课堂才能真正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活力探究】相关文章: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03-29
“自主、合作、探究”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12-11
新课程改革下英语写作教学探究11-19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趣味化探究02-26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探究01-14
数学活力课堂教学的尝试11-15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和谐课堂的研究12-08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之我见12-11
利用探究方案,激活数学新课程教学的探索11-2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