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媒体语境下宁夏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阐释了新媒体时代传媒产业链上的从业者,面对新技术挑战,转变观念积极应对的路径,论证了宁夏高校传媒教育教学改革的诸种必要因素,为建构新媒体语境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基础性的理论梳理和实证分析研究。对宁夏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范式。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语境;宁夏高校;培养模式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介形态和传播环境日新月异,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新媒体传播景观的快速变化受到广泛关注,新媒体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观念改变和认识上的觉醒,尤其对那些以信息传播为研究路径的高等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确立至关重要,人、技术、应用之间相互关系的再定义,将会有助于明确数字化语境下传媒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
一、新媒体崛起——不可逆转的趋势
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机制,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等媒介实现的个性化、细分化和互动化的传播方式,部分新媒体在传播属性上能够实现精准投放,点对点的传播。对新媒体概念内涵及外延的阐述可以明确的认识到新技术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新技术对人的创造性的挑战。基于这个前提,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对于从事信息传播工作的媒体从业人员来讲,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思维习惯,增强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与信心至关重要。对传媒教育机构来说,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教育模式,克服学习新技术的恐惧心理,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时代变革的要求。
二、传媒市场需求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导向
《北京青年报》社长张延平曾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谈到:“实施公开招聘,最后录取最多的不是大学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实际需要的是既能跑动又有思想的记者,既能管版又能管人的大编辑,既懂媒体又懂经营媒体的管理者,既懂传统媒体,又懂新媒体的跨媒体人才。”这实际上说到了一个关键词“媒体融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融合与渗透是以技术的进步为前提,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最新的网络技术,了解到科技所带来的新闻业的变革、科技给记者工作带来的好处,以及媒体与受众关系的变化——媒体和受众通过网络和其他网络媒体进行更富有交互性的交流。同时学生也将考虑由新技术引起的道德问题,和新技术对新闻机构以及新闻产业的结构带来的改变。他们将学习为多媒体或网络媒体撰稿,包括怎样使用连接和数据库、发布新闻报道并根据事件的发展更新内容。他们将学习为网站制作网页、上传到服务器以及使用数码相机,将尝试运用音频和视频制作交互内容。他们将认识到移动技术的巨大影响,学会适应技术的不断发展,意识到新技术甚至可以颠覆传媒界从业者的观念和地位。
三、宁夏传媒市场专业人才现状与前景展望
自200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着力进行新闻媒体改革,经过结构调整,政事分开,实现了“局台分离”和报刊、广播电影电视资源整合。尤其是宁夏卫视与上海第一财经的合作模式,开创了我国体制内电视媒体跨区域深度合作的先河,为东西部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一方面加强了东西部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另一方面对本地区高等院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活跃在宁夏传媒市场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高等院校自主培养的新闻学专业人才,他们是推动当地新闻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伴随中国传媒业的迅猛发展,传媒机制体制的变革,融合媒介的从业人员所需具备的新知识、新技术能力,传统新闻教学模式已不适于新媒体发展所需。以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新传播系为例;1983年创建以来的二十八年间,共培养了二十多届几千名学生,2005年前毕业生基本还可以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之后的毕业生就业机会逐年下降,截止2010年真正能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一方面,传媒市场的急剧变化,开设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增多,用人单位岗位饱和。另一方面,传统的新闻学理论及教育教学模式所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媒介融合所要求的技术能力。通过整合宁夏大学的优质资源,结合市场所需人才类型,研究形成符合宁夏特色传媒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具体实践的步骤如下。
1.建设新闻传播学科教学实验中心。新媒体传播的特征及环境,离不开兼具音视频专业知识的人才,对于高校来讲建设、完善相应的教学实验室十分必要。通过调研发现,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的媒体与设计学院下设新闻传播系、设计系、电影电视系、文化产业与管理系;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下设有新闻系、传播系、广播电视系、广告与传播经济系。这些院系及专业方向的设置一方面基于各自院校原有的资源及特点,所处城市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基于媒介融合环境对人才需求的考量,及时调整原有学科定位或重新开设新的学科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为学生的就业搭建平台。新闻传播学科是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在学科定位、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培养“厚基础、精专业、重能力、强创造”的传媒专业人才的需要,适应新闻传播业界和社会日益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标准规格音视频实验室对教学改革意义重大,这是前提性的条件。宁夏大学要借助于教育部211工程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文科教学实验设备的资助,建设宁夏大学“文化与传媒教学实验中心”。校内整合相关现有的实验室、设备、人员,规划更具教学实用价值的,市场服务意识的、能满足学科发展需求的实验中心。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搭建具有市场前景的音视频工作站、演播室等教学基地,不仅能够解决教学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为校园文化的全面建设及服务社会增添新的亮点。
2.实验教学的可预期目标。第一,学生可以在仿真的教学环境中直接参与各工种的演练。每学期安排适当的课时在此环境中模拟进行。培养适应数字媒体时代的宽厚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第二,促进文科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并将全面改善和提高新闻传播学科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促进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第三,实验中心对校内外师生及本区高校的相关专业实行全面开放,为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实验教学、自主设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科研和其他相关需求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
3.开设具有区域优势和特色的新闻学课程。宁夏党委宣传部长杨春光在“积极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挑战,努力提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一文中强调: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需着力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专门人才,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文化生产。”而这类人才的匮乏是当前制约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宁夏传媒文化市场所缺失的专业人才,地方高校及时调整建设新学科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求已十分迫切。近五年来,宁夏设有新闻传播学科的三所高校,每年的毕业生好几百人,实际在各新闻媒体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的人数不足10%,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匹配的工作,另一方面传媒机构专业人才匮乏。以宁夏广电业为例,急需采编节目制作人才、传媒市场拓展人才、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出境记者和主持人。所招聘到的外地人才往往因水土不服而安不下心,本地人才向往外地的事业环境而外流,地方高校培养的新闻专业人才因实践能力不足、专业知识陈旧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广电媒体产业的发展亟待地方高校创新教学模式,重新思考新闻学科的建设,在媒介融合和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国策大背景下,宁夏高校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创新学科建设迫在眉睫。
4.重视联合社会力量广开办学渠道。第一要赢得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与课题资金的支持,研究适合区域特色的地方高等传媒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第二要联合当地传媒产业,培养急需人才,开设短期专业培训课程,研究行业前沿问题;开设新闻专业硕士研修课程,以提升当地传媒从业者的学历学位层次。第三要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传媒人才数据库,定向、定岗、定时培养当地媒体所需专业人才,针对性的实施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第四要建立研究所开办专业期刊,推动教学研一体化发展,为从事新闻及相关行业的学者、从业者搭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第五要建立学生自我运营的电子期刊和广播电视台网站,理论结合实践,在真实的传播环境中实施以教师为总编辑的教学模式的更新。
四、新闻传播教育的国际化视野
纵观近20年教育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开放办学”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宁夏地处内陆,经济文化欠发达,高等教育的发展能否成为地区经济的助推器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作为19世纪初期引进的新闻学,20世纪70年代引进的传播学,直到90年代中后期才站稳脚跟的新兴学科——新闻传播学源于西方,包括人类传播科技的一次次突破,都深深刻有着国际传播的烙印,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传播人才,不仅是中国新闻教育面临的课题,也是地处西部内陆的宁夏高校新闻学教育需研究的问题。
1.重视技术应用为学科发展打牢基础。任何传播,离不开传播方式、媒介和信息存在。西方国家传播教育的专业划分一般有三种情况:一种按传播方式划分,一种是按媒介种类划分,一种是按信息类型划分。但无论东西方以怎样的方式来分割专业,都离不开对信息处理的技术手段,因此对新闻传播学的学生来讲,有关传播科技的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除计算机以外的各种现代传播科技知识,以网络传播为中心的各种现代化电子传播、出版技能都尽可能加强。
2.重视吸收新鲜血液充实师资队伍。新闻学是应用性学科,一方需要吸收那些具有媒体从业实战经验的媒体人从事教学活动,同时又不能过于依赖这些没有经过良好学术规范训练的“半路出家”的师资,他们自身的局限性,使接轨于国际化的新闻教育教学难度加大。因此鼓励新闻传播学科的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并为此提供相应的条件,在不断的学习与交流中提升自己,打开国际化视野尤其重要。
3.加大新型实验设施的投入。21世纪的新闻教育,必须有“高投入”的观念,要购置比较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加强实验基地的建设。过去那种廉价的新闻教育观念必须抛弃,学生如果不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新技术技能,就无法面对就业市场的竞争。对于宁夏各高校,这是目前最难解决的问题。尽管每年对文科试验室设施也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但却不能化零为整,尤其是电子技术更新的速度太快,不能以整体的思路建设试验室,就会迅速面临设备的陈旧与老化。
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令这个世界充满生机和风险。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不断翻新的信息技术带来了丰厚的商业利益,人们对“技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依赖性。“技术崇拜”已成为这个时代无法回避的现实。数字化语境中高校新闻学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丰富与创新已经跨上了时代的战车,宁夏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上一页 [1] [2]
【新媒体语境下宁夏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相关文章:
微传播语境下新媒体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11-20
消费社会语境下的媒体迷新表征11-20
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11-25
新媒体变革--跨入人本传媒时代02-05
证券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1-19
试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课程教学11-16
高校新校区建设融资模式02-0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