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美术课程学生本体化教学的探讨
论文摘要: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初中美术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为中心。因而,本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对初中美术课程学生本体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初中美术课程;学生本体化教学;素质教育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高速度的知识信息和图片传速使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每天面对许多纷繁复杂的考验,这希望我们的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要培养学生不断学习接受新的知识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行学生本体化教学,不仅应该“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那么在这一轮美术课程改革己成为目前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初中美术学习教学的现状
目前美术学科的教与学的方式主要特征为被动接受,具体表现在: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候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很少有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很少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主见的机会;而教师的教学大多以传授知识为主,很少关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技能等发展;最后美术的教学评价以学习的结果为主,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这种接受和被动式的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当看到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对新学习方式的重视之时,我们来重点看一下美术教育学习状况,在之前的美术课程中注重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并且还存在着单纯重视美术技能传授的现象,很少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你这样讲授美术知识,学生能接受吗?其实初中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学生学习画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当然还有生动的表现力,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兴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如果教师一味地传授知识,忽视美术文化,不重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感觉,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美术教育注重发展学生主体地位、创造能力,并增进情感发展、审美发展的本质,助长了学生学习美术的依赖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挫伤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二、初中美术课程进行学生本体化教学意义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应该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推进的一个障碍,通过拓展教学方式,充分激活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加关注个体差异,并且满足各种学生的美术学习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美术知识的态度和绘画能力,促进学生在其引导下主动地学习。
1.生活教育理论。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理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从而使他们得到有用的知识。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就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育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2.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其实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前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看法和理解,而且,他们具有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单纯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本人尝试着对初中美术课程学生本体化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为初中美术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三、教学策略
1.站在学生本位进行教学,体验成功喜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建构者。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应该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所以,美术教师可根据美术学科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站在学生本位进行教学,采用综合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以激励思维,主动求知,获得技能;在以往生活经验与体验的感悟、领悟过程中,获得美术知识内涵、人文内涵的顿悟。例如,在教学《绿洲》时,绿洲这一节是一堂设计课程,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来制作海报,我用那些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环境问题进行导入,设计环境保护一个大场景,通过环保让学生来认识公益性海报,挑选那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表示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出示图片的时候,让学生寻找这些环保海报的特点。
直接发问:“这两张海报有什么共同点呢?”教室里顿时一片讨论热潮。这时我不失时机地随意地问了一句:“你们在这里面看到了什么?”于是有些学生大喊牙刷,又些同学大喊不只是牙刷,还有城市,又有另外的同学说城市牙刷。于是通过学生们的思考,他们很快发现这两张海报的共同特点。这两张海报的共同点是由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重新组合后形成新的图形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调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大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前我也上过相关内容的课,不过是纯理论性的从头讲到尾,枯燥、乏味、吃力,而且效率不高。两者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缘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情境过于强调了授课的功能,忽视了学生本位的思考,而走进学生的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的课堂教学情境,解放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表达感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动机。动机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活动的主要驱动力,激发学习动机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所以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愈浓,审美教育的效果愈好。在不到二年的新课程教学尝试中,我发现要使他们对你的课有兴趣就应该走进他们的世界;要了解他们的需要,就应该把自我的角色进行有机的转化,试着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模式去看待学生。例如我在上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你、我、他》这个关于人头像绘画的时候,我就从这些“90后”学生最感兴趣的超女李宇春和篮球运动明星姚明入手,让他们先观察并分析这些人物的头部特征,这样的新尝试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爱好和需求并将这些有机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才能让他们对美术课充满兴趣。
3.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绝对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正因为如此,世界才变得精彩。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性特征,又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但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却无视学生之间的这种巨大的差异,把课堂当做加工厂,把学生看作是同质化的原材料,试图加工出统一标准的模式化产品。这种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和个性差异,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致使本应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和活力。其实教师应该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独特点,并通过教学与评估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应该将学生看作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例如我在上人头像绘画的课程时,我多次在黑板上演示,绘画的步骤,要不从外往里画,要不从里往外画,注意绘画的笔触等等,但还是有个别学生接受不了,喜欢根据他们自己的思维进行绘制,当时看到后心里的确满纳闷的。后来我觉得,只要学生能够画得生动、画得有趣,我都应该给予充分肯定。方式虽然不太恰当,但这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与其接受不了别的方法,还不如用自己独特的绘画方式来创作。之后我通过逐步体验和总结认识到其实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站在学生的本体位进行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创作,同时在评价美术作业的时候,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没有学困生,只有差异”。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也是永恒的。教育的作用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为此,我在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时候,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的作业会做全面的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尽力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劣势以及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方向。
总之,美术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其实美术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让美术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得到生活的提炼与超越;同时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方式与策略,让学生把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打下可广泛迁移的美术知识基础,进而形成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页 [1] [2]
【新课程背景下美术课程学生本体化教学的探讨】相关文章: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趣味化探究08-13
浅论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的策略04-21
新课程下初中美术情境教学的尝试08-22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实验操作的问题和策略04-29
新课程下的“快乐”体育教学08-30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初探08-12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论文08-09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教师面临的问题的论文06-04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探究06-09
浅谈高中美术新课程《美术鉴赏》的有效教学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