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与生物教学

时间:2024-10-06 06:15:4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研究性学习与生物教学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策略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教材,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必要性;理解;途径;情景;目标;实施策略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倡导“参与式”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教育改革的新观念已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
        研究性学习过程运用于生物教学,具有的优势是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从而获得生物学知识,有效地形成生物学概念;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究能力,而探究能力又是形成生物学概念的前提;培养学生探究生物世界的积极态度,如同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生命科学宝库的金钥匙。
        二、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
        1.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给人才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中人才的重要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目前全国进行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目的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关键就是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将灌输式的传统传授方式改变为启发式、师生互动而积极有效的传授方式。让学生由被动的、机械化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自主学习。
        2.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认识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它是一种认知过程的体现,是“在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学习的心理过程可描述为:发现问题→形成假设→拟定方案→解决问题。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针对问题提出种种假设,然后对所提出的假设逐一地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学习者转变为“研究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实践和体验,知识就不是消极和被动掌握的,而是靠积极努力去获得,学生将会更加珍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观察能力、质疑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系列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激活了学生各学科知识的储备,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将以一种全新的理念认识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自然科学。根据生物学的特点,笔者把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大致可分为三种:实验探究、文献研究、调查实践。
        1.实验探究
        实验研究就是学生通过自主性实验,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生命现象只停留在表面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生命现象进行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许多生命的奥秘和生命活动的规律正是通过实验手段被揭示的,因此,充分挖掘和开发实验在生物学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这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对“酶的专一性”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最后通过事物的内在联系来验证假设,得出结论。通过动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且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得到了科学方法、技能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同时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工作方法。
        2.文献研究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中的问题和疑惑,通过收集图文资料、上网查询等手段,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来解决认知冲突。资料查询活动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是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和有益的活动。
        3.调查实践
        要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教师还应该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例如在研究环境污染这一课题时,可以指导学生针对本地的水质变化、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还可以结合当地有关部门研究数据,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又如高中生物讲述生物的性状遗传内容时,让学生去调查自己与父母的一些性状特征:有无酒窝、单眼皮和双眼皮、有无耳垂、干耳垢和湿耳垢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性状的体现与遗传的关系。通过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更加接近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生物教学的开放度,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将研究性学习从课堂引向生活,学生带着问题观摩现场,从而亲身体验知识的来源和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在多变的环境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程序设计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和研究的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不仅使学生学会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加工信息,而且知道如何对提出的假设推理论证,形成新的学习理论。
        1.创设情景,展示目标
         学习动机和兴趣是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巨大动力。学习目标的提出要从学科本身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实际与社会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和途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分析问题,设定方案
        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后,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对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原有的各种片段知识、素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加工和改组,从中发现必然的联系,逐渐形成较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时候,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和素材,或者提供给学生获得资料、素材的途径,达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
        3.摸索实践,探索验证
        实践出真知,这对于生物学来说尤为重要。自然界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生实践摸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研究、创造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产生了极大的成功体验,同时也能使学生经常保持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验证是判断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的关键,通过实验、调查考察、文献查询,以获得的科学事实为依据来判断假设的科学性。
        五、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1.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接受性学习”为主,而研究性学习则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虽然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也不能忽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对大量系统知识和信息的掌握,这也是成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保证。因此,对研究性学习既不能认为高不可及,也不能无限扩大它的适用范围,要因“材”制宜地开展,不能不顾哪一种知识的讲授,也不管是否适合研究性学习方式,都生搬硬套,结果忽视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不但不能培养学习的探究能力,而且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二者应该相辅相成,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传统教学中。
        2.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对某种活动发生兴趣后,不但“心向往之”,而且“动而求之”,积极主动地和有创造性地去探索未知的事物,从而达到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学生一旦对生物学发生了浓厚兴趣,就会成为他(她)们掌握生物知识、形成技能、发展个性的巨大推动力,不仅能减轻学习压力,还能激发学习动机、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近年来,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以其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极大地发挥了学习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思考提出方案,探索新知识的过程,遵循了由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生物教学为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和探索性因素,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开创精神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沈阳.心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张建伟.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J].教育研究,1999(5).
[3]邹尚智.研究性学习指南[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4]陈洪发.用研究性教学试进行高中学科教学[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1(11).
[5]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01(5).

【研究性学习与生物教学】相关文章: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12-02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06-06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01-01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11-14

试论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1-29

生物研究性课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2-01

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开题报告03-15

研究性学习论文开题报告03-27

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论文12-0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