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现状
论文摘要: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着教学观念滞后,缺乏合理的目标定位,课堂教学随意性强,教学两相厌,语文教学有效性低等问题。其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归纳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中职语文 有效性 课堂教学目标 目标设计
我们常常说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赋予了课堂教学目标重要的地位,并且在理论上也给足了课堂目标重要性的理由,但在中职语文的具体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制定呈现出非常凌乱的现状,存在着诸多争议和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现分述如下: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空缺型
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空缺情况是屡见不鲜的。其一,中职课程中,语文课程要求为学生专业发展服务,在这种发展趋向下,语文课被边缘化,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其二,课改以来,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于是相应产生了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不需预设课堂教学目标,课堂上由学生掌握主动权,把课堂交给学生。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空缺:
课堂上文字梳理完毕,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问:邹忌怎么可以娶两个老婆呢?妻是喜欢邹忌说他比徐公漂亮,那妾怎么是害怕才说他漂亮呢?
教师说:对于这位同学提出的这个话题,不是一两句话讲得清楚的,我们先要对中国古代的妻妾制度来作一个了解。
接下来时间里,教师侃侃而谈,讲述中国古代的妻妾制度,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
上述案例中这种目标空缺的教学形态,随意性很强,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有的观点认为这就是重视学生主体性的表现,这就是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行为。然而这类目标空置的课堂教学看起来气氛很热闹,学生积极性很高,并且也着眼于解决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但实际上这样的教学行为没有集中去解决需要落实的内容,而只是在呈现出学生积极参与的样子,讨论争论不断的一堂课后,学生收获的只是热闹的兴致。教育本身应是一种目的明确的行为,有一个总目标和整体的教学理念需要逐步去达成。而无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又怎么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呢?所以无论语文教学怎么改革,也都不可能脱离整体的教育目标,而课堂正是落实总目标的具体执行单位,所以预设目标也好,课堂生成也好,课堂目标的设定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公式化
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还存在着不少套用固定格式的现象,许多课堂教学目标既适用于这篇文章也适用于另一篇文章,比如课文是小说,课堂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是诗歌,就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是散文,目标则是培养学生散文赏析能力;换成是文言文,目标也依然按公式套述出来,就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类似于公式一样,可以套用在任何一篇课文,只需要改变课文类型即可,虽然理论上也都不偏离整体的教学意图,但忽略了每篇课文的闪光点和其特有的教学价值,目标近乎形同虚设,对教学行为很难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笼统化
1.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化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还有一种现象是混淆了目标与过程,仔细辨别设计内容,发现目标设计其实就是授课过程的内容安排,缺乏目标意识。
例如《哦,香雪》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1)让学生自主阅读,理清小说情节结构,概述小说内容。(2)进行分析性阅读,重点把握引起山村变化的原因以及香雪的人物形象。
上述课例中目标理解错误,目标行为的达成条件和程度缺失,这更符合教学内容的安排,而通过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而要达到何种程度的目标,才应该是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设计。
2.课堂教学目标表述的抽象化
观察学习诸多教案,有不少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主人公的形象分析,学习其高尚的人格”,“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等,这些课堂目标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内容设计过于宽泛笼统,是一种理念上的表述,没有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致使课堂目标的功能得不到发挥。列举两则课堂目标案例进行比较:
A:《好雪片片》教学目标:①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哲理深意。②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保持善良的优良品质。③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阅读能力。
B:《荷塘月色》教学目标:①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生动的语句,应有重叠词与通感句,陈述其生动之处,其中应有对叠词与通感的解说。②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依据课文的顺序列出作者抒发的感情,并进行概述,其中要有“‘幻想超脱现实’与‘无法超脱现实’的矛盾心理”的描述。③在理清文章情感脉络的基础上,选取几段文字,陈述文中景色能够表达心中之情的理由(要有4-6段),其中应有“抑郁苦闷,朦胧之间的协调美”。
上述两则案例中,A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宽泛,运用了“感受”“把握”“学习”“培养”等行为动词,模糊了目标的如何操作以及可测程度,在课堂中缺乏实践作用,这类空洞抽象的目标也容易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而B的目标设计就有着明确具体的教学结果,在课堂上就有着可操作的内容和可衡量的学习结果。
3.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错位化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长期影响下,在目标的设计上仍然还是保持着以教师为主体的思维模式,这种错位的目标只注重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走进秋天》——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目标:①让学生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沉浸于大自然之中,使学生获得对大自然的亲近而美好的感情。②让学生将关爱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浸润在心灵深处。③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善于抓住特征,并通过联想和想象对观察对象进行多方面的对比、类比,从而加深对观察对象的感知、理解和领悟。
这则案例中的目标以教师的教为主体,主要表现在“使学生……”,“让学生……”,还有更常见的表述是“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等句式,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只是表述的问题而已,但是这种传统的目标制定方式正说明了观念性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作为被动体而存在。而事实上,教学目标设计的对象是学生,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课堂教学目标最终的达成与否,是看学生的学习结果如何,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从本质意义上说应该是学生学习目标和结果。
四、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偏题化
1.专业服务倾向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要求为专业服务,为此开展了许多尝试,但有很多做法却偏离了语文课的本真。
例如,有教师将《萝卜》一文处理成专业训练课,课中语文教师成为一家外贸公司的总经理,四组学生分别是四个业务营销部门的员工。四个业务部按春夏秋冬区分,要求每个组选定一个部门负责,负责组织协调等工作并且安排好组内成员的分工任务。接着接到公司的订单任务:美国向我公司订购2吨萝卜,品种由我方挑选,但萝卜品种需通过EMAIL、FLASH或MV等表现形式上传图片,介绍萝卜的品种特点、营养价值和吃法等,可以让美方满意并签下合同。四个营销部门各自出台一套营销策略,最后选出一个表现优秀的部门去完成这次的订单任务。
很明显,这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着眼点是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服务,努力在语文课堂中植入专业教育,为此撇开文本内容,设计成职业训练课,诸如此类的做法在当今比较盛行,比如:职高语文中的《卖白菜》要针对营销商贸专业的学生,讲商务来往中的诚信;《古代服装及其他》就要针对服装设计专业,用大量图片展示中国古代服装的变化;《我的空中楼阁》让美术专业学生用半节课绘画自己心中的空中楼阁,后半节课进行作品展示点评。
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已经偏离了语文的教学目的,尽管中职语文课程定位是为专业发展服务,但这种服务是从语文能力培养的角度而言的,而并非狭隘地把语文课变成专业课。
2.大杂烩倾向
例如《绝版的周庄》的教学目标:①训练学生查找、搜寻、整理信息的能力。②整合学生收集的图片等资料,带领欣赏江南古镇周庄的神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③组织学生讨论,周庄在现代社会中要保持古韵还是跟上时代的脚步进行现代化建设。
这类课以课文内容为依托,把课文泛化,天文地理、历史文化、政治哲学无所不包,语文课被精心制作成大杂烩,并且认为这就是人文性的发挥。文化内容适当地述及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关注,但是语文课都只是从这条线出发,语文成了快餐式文化,对学生其实并没有好处。
朱自清先生在《文心·序》中有一段话很值得我们去回味:“(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词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于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而只取其思想,那便只将书里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甚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思想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没有什么用处。”
语文教学应遵循语文学科的特性,从语文的基础能力出发,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具备一定素养基础上引领学生获取感受、体验情感、分析现象、形成见解、提升智慧、积淀文化,并逐渐累积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失去语言基础的思想是没有根基的,漂浮着的,达不到深远宽阔的程度。
只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好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反思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所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一页 [1] [2]
【试析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现状】相关文章:
试析中职教师教学设计现状调查报告12-09
试析对文学现状的忧虑03-27
试析课堂教学语言的美感12-04
试析中职学校体育困境与出路11-22
试析中职学校文化建设11-18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论文03-20
试析土地生态环境现状与变化03-28
试析目标市场营销战略03-28
中职教育的现状思考11-2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