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挖掘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让美术教育更精彩

时间:2022-11-17 02:57:4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挖掘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让美术教育更精彩

  论文关键词:求知点 激活点 差异点 共鸣点

试论挖掘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让美术教育更精彩

  论文摘 要: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追求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在课堂教学中以把握学生对新事物的求知点,摸清学生认知的差异点,挖掘学生表现潜力的激活点,发现学生情感体验的共鸣点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着力点,会让美术教育更精彩。

  当前,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回锅课”“削减课”“作秀课”现象严重。有的教师一学期乃至一年都是上同一内容、同一目标的“回锅”课;有的教师任意“削减”教学内容;一些公开课的课堂教学,经过多次灌输与加工,教学“自然流畅”,效果貌似优良。其实这种汇报表演式的课堂教学不注重启发诱导,耗时多,效益低,严重扼杀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我们坚决弃的。反思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美术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一、把握学生对新事物的求知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初中学生对新事物有种求知欲,教师可以把当前世界上发生的事件引用到美术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关注生活,创作出有情有感的作品来。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多姿多彩,激发新的课堂活力,生成智慧课堂。
  例如,教学《卡通天地》时,先播放一段新闻录像,这新闻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新闻,如美国总统访问中国,让学生了解内容,观察人物的动作、性格。再定格人物画面,让学生观察人物的头部特征,讨论分析怎样运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来表现的特点。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把握住学生对新事物的求知这一特点,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摸清学生认知的差异点
  初中学生的认知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在诸多发面,如已有知识技能多少的差异,基础厚薄的差异,个人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差异等,这些差异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和体验。
  对于美术课而言,美术作品最能直接体现教学效果。学生的绘画水平起点不一,有的从小接受专业训练,基础扎实;有的天生具备绘画天赋,善于表现;有的自感兴趣,学有所法;有的则不善于观察,认识肤浅,机械模仿,缺乏理解、表现、创新能力……如果作业统一要求,就会导致善画的同学让人羡慕,受人追捧;不善画的同学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丧失自信心和兴趣。因此,教师要摸清学生认知的差异点,进行分层次教学,变因材施教为因材施“作”,让每个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来完成作品,从中获取成就感。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来进行不同的分层学习和作业,这应该是我们美术教育者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完美境界。
  例如,教学《鸟语花香》,此课学习领域为“造型·表现”,本课的教学要求是用毛笔、墨或中国颜料在宣纸上作画。教材内容枯燥,学生难以表现。学生作业要么不讲技法乱画一通,要么就是表现不出墨趣色韵,教学效果难趋佳境。教学时,教师可将学习要求分为ABC三个坡度,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层次的要求如下:
  要求A:临或变式临,以着重掌握基本的技能技法为主。
  要求B:运用基本的技能技法,完成简单的创意训练。
  要求C:熟练运用技能技法,完成高思维含量的创意作业。
  对部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A,我们要予以高度关爱,可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大师作品中水与墨交融的墨色变化,教师还要当堂示范引导他们学会用干湿浓淡画法来画樱桃或葡萄等造型简单的水果,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对有一定的造型表现基础的学生B,可引导他们学习以墨撞水、以水撞墨、以色冲墨、以墨冲色、泼墨等技法,不要求具体绘画内容,只是随意画,用毛笔沾水、沾墨、沾色,使水、墨、色在宣纸上自然交融,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奇特的韵味,使学生在无意中学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等学生对用笔、用墨、用色有了初步的掌握之后,再画简单的藤蔓植物,如,葡萄、黄瓜、丝瓜等。因为藤蔓植物的叶子、藤都有相似之处,只在果实上改动一下即可,有利于学生掌握。对表现能力较强的学生C,要求画面融诗、书、画、印为一体来画花鸟作品。这样分层次的教学满足了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让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太难,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


  三、挖掘学生表现潜力的激活点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是美术教学的基本。为此,教师要着力挖掘学生表现潜力的激活点,从而提升学生感悟“美”的艺术素养。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深爱国内外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体系。引导并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学会鉴赏民族艺术,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例如,教学《诗情画意山水画》时,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可将2008奥运会开幕式中,几位身穿黑衣的舞者画国画的录像播放给学生看,每一位学生都十分感兴趣,认识到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是每一位中国人的骄傲。学生看后会觉得中国画的内容并不枯燥,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写实和写意的表现手法。
  美育专家说:“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敏感性,对孩子潜在的创造意识有启蒙作用。”因此,教师应经常让学生欣赏名师作品,了解国画大师们的作画风格及生活小故事。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大师的作品直接临,让学生一开始就触摸艺术顶峰的作品。教学指导时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地辅导,使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提高充满信心。在后面的练习中要求学生尽其所能凭借感觉和自身独特的视觉角度,抓住事物特征,允许他们自由地去表达。运用中国水墨画的方法进行尝试练习,并相互欣赏,取长补短。接着在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象征性描绘,有诗意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来。在色彩处理上,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干涩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以充分体现中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最后把所有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教师注重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只有当学生开始明白自己的表达得到重视时,他们才会以更大的兴趣去努力学习。这样的教学设计就紧紧抓住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点,让学生领略到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促进了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
  四、发现学生情感体验的共鸣点
  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成为教师引导学生的情境切入点。作为教者,要善于寻找教材内容的共鸣点对学生加以启发、诱导,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其学习情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之去,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
  例如,教学《让世界更美好》,这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内容,教材要求学生设计一张公益海报。上这课时正是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三天,我就用多媒体给学生看灾难发生后的汶川图片,课堂气氛从没这么安静过,学生的内心被画面触动了,从心底深处迸发出“抗震救灾”的激情,思想上产生了共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以“抗震救灾”为题,进行公益海报创作。同学们有的画废墟中的抢救内容,有的画献血捐物场景。同学们之所以能完成很多感动人的作品,是因为他们已有了真挚的情感、活跃的思想和强烈的情感共鸣。有位艺术家说:“只有感动自己的作品,才会感动别人。”
  总之,美术教学不仅是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同时更需要引导学生在“美”的体验过程中逐步积累而形成艺术素养,因而,我们教师应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实、实践、探索、创新等艺术精神。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
  [2]中国美术教育,2009-06.

【试论挖掘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让美术教育更精彩】相关文章:

试论高中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08-22

试论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有效性研究08-20

试论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08-06

家庭体育:发展我国现代农村体育的着力点08-08

试论舒婷的诗歌创作04-26

试论“尊重学生”论文04-28

试论高校课程自主改革08-20

试论家庭和谐德育的思考08-26

试论网络著作权的保护08-05

试论变电检修技术与管理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