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有益”的提问方式

时间:2024-10-15 22:26:2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数学课堂上“有益”的提问方式

       面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其积极性?有益的提问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问就是有学有问,在学中解决问题,遇到问题通过学习解决。因此,数学教师的提问艺术显得比其他学科教师更为重要。通过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对职中学生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提问,并且是有益的而不是徒劳的提问。
        一、激情性提问
        这个提问方式是为了创造生动愉悦的情境,令学生由于心生疑窦而造成悬念,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形成思想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探索思考。这类提问在实践中很多,举不胜举。如:同学们在初中学习过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拿两支笔划出来。结合教室里的墙面加以分析,让学生观察:所有的两条线都是我们在初中所学的位置关系吗?有没有不是这些关系的两条线呢?这样通过复习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出了新知识——异面直线。这样学生在积极探索思考中学习,从而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铺垫性提问
        它主要用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为了降低思维难度,并给学生解决问题提出方向,可以铺垫性的提问道出转化的途径。比如讲梯形中位线定理时可先提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当提出梯形中位线定理时再问:“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中能得到什么启迪?”
这样一来,怎样引辅助线的难点就很容易被突破。
        三、点拨启发法
        循循善诱的教师往往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并以此营造教学的高潮气氛。例如:学生在小学就认识了“>”和“<”,但在学了“ ”和“ ”后总是弄不清该用哪个符号。在教学中我把“>”和“ ”放在一起,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符号的两边各是怎样的特点、有怎样的相似处:这两个符号的开口对比,一个是数大的,一个是元素多的,通过再举实例比较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它们的含义。同理,在上面的点拨中,可启发学生掌握“<”和“ ”。这样把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学生就不会对新引出的符号感到陌生了。
        四、迁移性提问法
        大家知道,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其间有密切联系,教师可在提问或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过渡到对新知识的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内容中来。比如,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其定义由学生复习一下,找到关键词:“一个未知数”,“等号”。如果“等号”变成“不等号”如何呢?根据学生思考尝试性地对知识和方法进行迁移,从而引出了一元一次不等式,这种方法在教学中应运得比较多。
        五、发散性提问法
        这种思维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正面、反面、侧面多途径思考所学知识,从而沟通不同部分教学内容的联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颇有好处。例如:将“求证抛物线y=(m2+1)x2-2mx+(m2+4)与x轴没有交点”一题分别改成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问题、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问题、二次三项式的恒等问题、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问题,从而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
        六、设“陷”性提问
        针对职中学生,在教学中恰当地设置“陷阱”,制造思维冲突,可训练学生明察秋毫、明辨是非的本领,促使新思维严密,强化教学效果。下面的课题教学设计,展示了课堂设“陷”、质疑、辨疑的简略过程。       课题:圆的一般方程。 
          
        七、巩固性提问
        在授完新课之后,教师可针对本课的重点或难点变换角度提出问题,以达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目的。例如,在讲完“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一节后提问:“在ax2+bx+c=a(x-x1)(x-x2)中,a、x1、x2各表示什么?”可让学生对各字母表示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提醒学生分解式中的a不能漏掉。又如,在学完反比例函数一节后还可以问:“自变量越大函数值反而缩小,这样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吗?”从而让学生抓住反比例函数的本质,巩固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的掌握。
        八、激疑性提问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于无疑处生疑,亦是进矣。”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少“徒劳的提问”,表现在:
        1、目的不明确;2、零碎不系统;3、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4、无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能力大小;5、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没有间隔停顿;6、用语不妥,意思不明,甚至随口而发不计后果。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充斥的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地答“是”、“不对”。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
        我们提倡“有益的提问”,其特点是:
        1、表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2、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的发展相适应;3、能诱发学习欲望;4、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具体目标;5、富于启发性,能使学生自省;6、有一定难度,具有探索性,能促进思维发展,其作用体现在促进学习、评价学习、评价学生、检查效果、调控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问的方式,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职中学生在数学上有所提高。

【数学课堂上“有益”的提问方式】相关文章:

答辩提问方式指南03-18

教师要注重数学课堂上提问的科学性12-11

如何注意论文的提问方式?12-11

怎么讲究答辩时候的提问方式?03-28

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12-08

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12-05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在课堂上提问的有效策略12-02

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问方式的探析论文02-18

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11-2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