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 立足课堂
笔者作为品德课程的一线教师,谈谈对实践品德课堂的一些体验与收获。一、我们来自生活,我们回到生活
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是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那就要从我们的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品德课中找到他自己的、独特的情感。所以,我们在研究品德教材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促使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道德是生活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生活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品德课程追求的是从儿童的整体生活出发,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
二、乐中学,做中学
当代西方活动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割,知行统一,欲知必行。他提出了“做中学”这个重要的理念,主张通过儿童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真实经验促进发展。
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探究是儿童的天性,教师不能淹没孩子的这一天性,而应充分激发它。在新课标品德的教材中有大量能够激发孩子活动和探究的话题或主题,而且教材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多都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
当然,孩子毕竟还不是成熟的社会成员,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灵活运用,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开放空间,放飞感情
小学品德教学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因为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道德行为只有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强化和巩固。品德教学的开放性,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
1.内容的开放性。我们在教学中,要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实际中开发学习资源。
2.教学活动形式的开放性。本课程经常采用的教学形式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与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充满儿童情趣,愉悦儿童身心,放飞儿童情思,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全身心地感受,在自然和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认识。同时,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还可以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3.教学活动时间、场所、人员的开放性。品德课程是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的,本课程内含了一种校外课程的理念。因此,我们应该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框,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观察,到工厂、农村去参观访问,到社会上去调查了解。如果学生“出不去”,我们还可以把劳动者“请进来”,请各行各业的人员走进课堂,让孩子们和他们活动、游戏,使教室成为开放的空间。
教学实践让我们深感:品德教学必须反映儿童的需要,贴近儿童的生活,用活动来支撑,用兴趣来驱动,用情感来维系,用心灵来体验,让老师来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让孩子用美好的心灵创造社会。我们只有立足课堂教学,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才能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才能更好地体现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实现本课程的育人目标。
【育人为本 立足课堂】相关文章:
以人为本,创和谐课堂01-07
以人为本优化英语课堂教学12-03
谈“以人为本”构建班级情感文化03-05
试析以人为本创建和谐宿舍11-18
企业管理以人为本艺术分析06-04
“以人为本”初中政治教学探析12-30
以人为本,关爱问题学生论文01-01
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论文12-01
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的文学教育路径探析03-28
以人为本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探析12-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