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进行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与方法

时间:2022-11-18 19:34:4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进行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与方法

【摘要】 职业院校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提高学生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起到重要的作用。利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和组织丰富多彩课外活动进行人文素质的渗透与培养,是提高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也是职业院校注重人文教育品位提升的又一创新性实践。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人文素质  思路与方法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与普通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不少差距,如何创立属于医学职业院校自身特色的人文教育模式,已成为医学职业教育关注思考的热点问题。随着对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提高,在医学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科学的内容,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已成为医学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1  当前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1 职业院校医学生文化知识底子薄
        职业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之间最显著的差异表现在人文素质的高低与知识面的宽窄上。由于高校多年扩招,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本身人文素质薄弱,再加上多数职业院校注重对专业课学习及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多数职业院校医学生文化基础差、知识面窄,语言表达和文字书写能力欠缺,有部分医学生写不出一份格式、用语完全正确的总结计划,有的毕业生甚至连应聘信也写得极不规范,尽管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能,但文化知识匮乏严重制约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另外,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宠爱造成一些学生自我倾向比较严重,缺乏爱心与同情心,导致在参加工作后不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与社会问题,思考与处理问题片面。
        1.2 职业院校医学生公德意识弱化
        社会公德意识,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交往行为的规则意识,是社会整体利益的反映,是社会公众普遍认可的公共生活准则,它规范和调节着人际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人们公共生活的道德需要。医德医风是社会公德的晴雨表,医德败坏、医风不正极大地影响了公民对人生、对社会的信心,职业院校医学生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社会公德素质将影响着未来社会的面貌和状态。
        目前,职业院校医学生中存在着一些道德缺失现象:具体表现在追求个人利益至上,集体利益意识淡化;追求个人自由空间,缺乏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公德意识薄弱;劳动观念不强,独立能力较弱,依赖思想较严重等等。在这种社会公德意识弱化的情况下,出现了部分医学生毕业进入临床后,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对病人缺乏同情之心,态度生硬,言辞粗暴,方法简单,病历书写随意,字迹潦草,甚至收受病人红包,如果这些失范现象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加强职业院校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教育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不可或缺的前提和条件[1]。
        1.3 职业院校医学生沟通表达能力较差
        沟通表达能力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表面上来看,沟通能力似乎就是一种能说会道的能力,实际上它包罗了一个从穿衣打扮到言谈举止等一切行为的能力,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医务人员,他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医学专业知识及医学专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驱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帮助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成功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比娴熟的医术对疾病的治疗更有帮助,人文精神应该是拯救医患关系的一剂良方。
        当前,职业院校医学生中存在着沟通表达能力欠缺现象:部分医学生人际关系冷漠,追求个性张扬,刻意塑造与众不同的个性表现;有些学生沉迷网络,其人格和人际交往模式也被网络的哪种虚拟环境模式化,而回到现实,难于融于群体之中,阻碍了合作团队的建设;有的学生孤僻,有事憋在心里,不与人进行沟通,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可能自暴自弃;还有些学生缺乏尊师爱友、尊老爱幼观念,自私,懒惰,这种“唯我意识”的形成,极大地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发展,影响了毕业后医学职业生涯的发展。
        2  在医学专业课程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渗透的思路与方法
        2.1 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熏陶和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是关键。医学专业课程教师对医学生影响尤其重大,他们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医术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从着装到言谈举止等一切行为都应渗透人文精神,体现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为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应提倡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推进以提高文化素养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应清楚认识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医学技术的渠道,更应作为育人的渠道,将人文精神教育融汇于医学课程教学之中,有效地促进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临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育人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教导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恰当涉及医疗理论和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如医疗改革、医患关系、社会学、法律法规等,将这些知识贯穿到临床各科教学中。这样不仅使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教学中得到体现,而且提高了人文教育效果,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2]。       2.2 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
        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风险高的学科,在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没有被人类完全认知的领域,不是有钱就能包治百病的,因此需要医患双方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与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而产生的误解。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讲过一句名言,他说医生有三大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3]。有情感的患者,将生命交给医生时,医生的一句解释,一句鼓励,一个点头,甚至一个微笑对病人都非常重要。医生高超的语言能力能给病人增加信心、希望和力量,表现在使病人的全身免疫能力、代偿能力、康复能力和各系统协调能力等大大增强[4], 病情可立见起色;相反,一句泄气的话,也可以使病人抑郁焦虑,卧床不起,甚至不治而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有关课程内容和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和中心发言,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沟通能力,要求学生在其他同学发言时,尊重他人,耐心、虚心聆听;在个人发言时,谈吐从容、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充满自信,语言表达准确、清晰、简练和易懂,同时注意眼神沟通和肢体语言的表达。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在班级形成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
        2.3 在临床教学见习、实习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职业教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学生见习、实习阶段,尤其应注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应选择职业道德高尚、人文素质较高、业务能力强、认真负责的医生担任临床教师,教师应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塑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医务工作人员形象,将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能以及与病人的沟通交流技巧,展现给学生,作为学习的榜样。其次,教师应结合学生见习、实习所接触的典型教学案例,进行人文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将人文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学会从道德、伦理、社会、法律等不同角度去思考、研究、解决各类纠纷与问题,提高学生面对实际情况时的应变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实习阶段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实习,也是对人文知识运用能力的实习。第三,进行临床实习的人文素质评估,在制定实习评估标准时,应注意学生的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包括:医学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医患沟通能力等。这样在激励学生学好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5]。
        2.4 注重社会实践,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社会实践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和历史责任的重要途径。专业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广泛的接触社会,让他们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思考人生的行为道德和价值,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的艺术和技巧。去真正理解和践行“以病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医学专业特点,要求学生深入到农村、社区等,开展慰问走访孤老病残、进行医学科普宣传、社会调查及医学社区服务等多种活动,以此培育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尽责”的优秀品质和立志成才、服务社会的崇高追求。 
参 考 文 献
[1]马文樵,陈宜刚.加强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些探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2]毛珍娥.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与研究[J].中国健康月刊.2011.2.
[3]邹先彪.八成医疗纠纷源于医务人员态度及用语问题. [OL].2011-02-12.好大夫在线.
[4]马存根.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 熊忠东,余柯.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医疗纠纷防范探讨[J].职业时空.2009.11.

【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进行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与方法】相关文章:

在作文训练中渗透人文性05-31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分析04-29

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08-12

论舞蹈教学在初中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方法08-12

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文化渗透06-05

高校师范生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探析05-17

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05-28

学术论文写作的思路与方法05-13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渗透06-15

语言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