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让学生学好历史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怎样让学生学好历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常单纯地传授知识。这样的课堂,对于课本知识要点来说,教师的任务是完成了,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否真正把握了历史知识的蕴涵?他们是否真正了解了历史的真谛、掌握了历史、能把握现在甚至去展望未来呢?我们都知道,历史是富有兴趣的一门学科,本应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很难做到。如何最大限度地焕发课堂生命活力?如何实施更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业发展,让学生不为“掌握”而学习,而是通过学习去了解历史?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有了点滴的体会,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种教学感悟:
一、善于利用风俗习惯和乡土史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若只是照本宣科,只重知识,不重趣味,不加以积极诱导,课堂上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都比较熟悉,课堂上如果能把历史同风俗习惯结合起来,不但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加深对风俗习惯的了解,同时还能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如讲到“春秋五霸”时,就可以和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联系起来。“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与清明节合二为一,有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另外,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历史都有着特殊的浓厚的感情,因此在讲课时,根据教材内容适时插入一些涉及家乡的史实,不但能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增强对家乡无限热爱的情感,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充分利用乡土历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看似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讲活了,把历史学科的趣味性、现实性、情感性和人文性的一面展现给了学生。正是因为开展这样的教学,所以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二、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中学生发展的外界环境,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中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能影响中学生的认知心理,而且能促使中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中学生本身的自我运动。
运用情境教学首先需用“着眼发展”的观点,全面提出教学任务,而后优选教学方案,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及教师本人的素质,选择创设情境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生活展现情境;设疑创设情境;语言描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多媒体演示情境。将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历史教学过程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质量非常有利。“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没有固定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及教师本人的素质,选择适当的创设情境的途径,及时把握情境设计的时机和切入点,达到情与境融合的效果,真正发挥地理情境的感染作用。我们也应该注意,任何尝试都不要只注重形式,而应考虑学科特点、注重实效,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浮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使教育改革朝着良性轨道发展。
三、将历史教学通俗趣味化
通俗的课堂,趣味的演讲,一定可以激励学生去追寻和感悟历史的真谛。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对通俗的语言是更加容易接受的。教条的知识教学一般来说容易使学生们产生厌倦的感觉,而富有激情的通俗讲法则会引人入胜。易中天老师凭借他丰富的知识、极富激情的通俗讲法,使众多的人对三国充满了兴趣。若我们在教学中也能把历史教学通俗化,那么学生对历史的情趣就会更加浓厚。所以运用最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所需要讲授的历史知识与学生自己的实际学习生活最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寻找到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的情感突破点,是一节好的历史课的重要之处。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只能“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进行创造。这样一来,谁对历史了解得更为深刻和透彻,谁能够把历史体现得更为现代化,谁就更可能成功。实际上,伟大的时代必定具有历史感,伟大的人物也必定具有历史感。只有平庸的人才会把历史和时代相隔离,也只有那些平庸之辈才会对历史任务般的学习不屑一顾。何况历史本身就是一部连台大戏,有人物,有故事,有情节,有动作,有悬念,有高潮,充满戏剧性,岂能不让人兴趣盎然?
总之,每位历史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创造出精彩,使我们的课堂弥漫着生命的气息,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拓展内容】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学习已成为人生的重要需求。从适应与发展两大任务出发,树立自主型的学习观,自觉地、能动地、有目的地从事学习活动,“懂学”、“会学”,已成为时代对人的迫切要求。
历史教材学生粗略都能看懂。在历史领域里,“知”与“不知”的矛盾并不突出,更多的是“知”得多与少、深与浅的差异。对于历史学习而言,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参考书(《辞海》、教师用教学参考书、教辅书籍等),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创造性地学习,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选择信息的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进而达到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和谐统一呢?首先,要把握一个根本点:准确、完整、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历史基础知识。其次,要抓住两个观点:①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地归纳整理,构件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②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认识历史,包括科学地评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等。具体的学习方法,下面按现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各个组成部分依次予以说明。
一、关于教材“说明”的学习
1、利用“说明”明确教材内容上、下限,合理划分历史阶段。
2、利用“说明”明确教材体例和学时,按教材体例构建知识体系,按学时合理安排和调整学习时间。
3、利用“说明”明确学习要求,如教材每章开头筐内的引言和正文内容必需掌握;教材中的地图、图画、表格、文献资料前标有星号的必须掌握;练习题为必作作业等。
二、关于教材目录的学习
教材目录是教材的总纲,是教材知识体系的主干。教材目录的学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教材目录,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比如,《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共五章,除第五章专题介绍近代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与阶段划分无关外,其余四章明确标志了世界近代史的四个阶段,依次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从节题上看,第一章包括两方面内容: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及其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第一、二、三、四节),早期殖民活动(第二节);第二章包括三方面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到来(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节),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第三节),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第六节);第三、四章均包括资本主义发展、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列强的殖民扩张和争夺四个方面的内容。综合分析四章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世界近代史的四条基本线索:资本主义发展史、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史、民族解放运动史、国际关系史、其中第一条线索是起主导作用的、体现历史发展进程本质的主流,因此说,世界近代史是资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度的历史。
(二)利用教材目录,结合教材内容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比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六章标题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它高度精炼地概括了1956—1966年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是“探索中曲折前进”,是探索性、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联系教材内容具体分析,一是进行了正确探索: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八大正确方针政策的制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整风运动听取党外人士的批评与建议,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国民经济等;二是探索中出现了失误和遭受了挫折:反右派的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在理论上产十不良影响,八大二次会议的总路线忽视了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三、虽然探索道路是曲折的,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深化认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结合和反映中国的具体实际,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造成失误或遭受挫折;在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三)跨章节读目录,利用教材目录把握历史专题知识体系,进行历史专题史学习。以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专题为例,按目录进行知识归类,其知识体系为: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2、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上册第四章第四节);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1918-192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下册第一章第一、二、四节);
4、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下册第四章第二节);
5、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下册第五章第二节);
6、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一经按目录顺序归纳,该专题历史知识体系的内容及其阶段划分就一目了然了。可见,利用教材目录进行历史专题学习,既便于专题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构建专题知识体系,又便于明确专题历史发展的阶段性进而归纳阶段特征,是一种便捷的学习方法。
三、关于引言的学习
高中历史教材编写以章为教学单元。每系开头在框内有一段引言,其内容各有侧重,目的在于帮助我们从宏观上掌握有关历史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言的内容必须掌握,以培养清理基本线索、抓住阶段特征的能力。
(一)利用《中国古代史》的引言,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如第二章引言指出:夏、商、西周分别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鼎盛时期;第三章引言指出春秋和战国时期是我同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这两章引言即指出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又揭示了我国奴隶社会形成、发展、鼎盛气瓦解和封建制形成的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文化部分共6章。这6章的引言结构一致;均补充归纳了该阶段文化发展的原因,点明了该阶段文化发展的特点,概要归纳了该阶段文化发展的表现。以它为提纲,扩而充之,即可系统、完整地掌握该部分教材内容。以第18章《隋唐文化》引言为例:
1.隋唐文化发展原因:隋唐时期,我国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2.特点:辉煌灿烂。
3、表现:
①科技(建筑、雕版印刷、天文、医药)世界领先;
②哲学、史学名家辈出;
③宗教兴盛;
④文学艺术光耀千古;
⑤体育空前兴盛。
(二)利用《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引言,把握与该章内容有关的国际、国内形势及该章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注意把中国历史放在当时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加以考察,明确世界历史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以下册第一章引言为例:第一段概要归纳了当时国内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变化,国共对峙局面出现;第二段指出美日在中国争夺;第三段指出国际形势变动(德日法西斯势力疯狂发展,共产国际错误地制定“抢先”策略)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三)《世界近代现代史》的引言实际上是该章内容的导读提纲,通过它即可把握世界历史某一发展阶段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发展线索。比如:下册第五章引言实际上就介绍了构成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历史的四个方面的内容: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第一节):
①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相对稳定,高速发展;
②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入“滞涨”阶段;
③80年代结束“滞涨”,进入低速发展时期。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第二节):
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的苏东国家改革多有失误,效果并不明显;
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
3、国际关系:
①美苏争霸导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第三节);
②两大阵营逐渐瓦解(苏联企图控制中国,中苏关系破裂;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第三节及第一节第二目)。
4、民族运动的发展:
①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第四节);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亚洲经济的发展(第五节)。
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也就是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四条基本线索,以线索串联内容要点,就能有效地把历史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有利于弄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浅谈怎样让学生学好历史】相关文章:
怎样让学生会学思想品德论文07-30
浅谈历史哲学中的批判哲学08-06
浅谈怎样上好幼师计算机课论文07-21
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论文08-20
浅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论文09-27
如何学好硕士论文10-01
如何学好高中哲学论文08-22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论文08-20
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09-12
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的教学论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