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本主义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时间:2024-09-22 04:43:2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论人本主义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个性和全面发展普遍受到尊重,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社会发展和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人本主义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价值实质,是要求教育管理活动以学生为本,立足于使其得到尽可能完善的发展。人本主义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有其内在依据,其实践路径在于:一是要树立尊重学生、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二是要建立规范化、民主化的管理制度;三是要建构平等交往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四是要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论文关键词:人本主义;高校;教育管理 

  今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现在普遍越来越重视个性的发展,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就目前来说怎么用科学的发展观去指导高校教育者管理大学生,怎么开展具有价值意义的新型高等教育是摆在当代教育者眼前的问题。而现代教育活动本身的价值是围绕人这个个体来展开的,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引入“人本主义”这一理念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人本主义”教育管理价值所在

  “人本主义”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的一种模式和理论。这种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的古希腊时期。曾经有位古希腊哲学家指出:“人是万物尺度,存在时万物就存在,不存在时万物就不存在”。而“人本主义”这一理念,其原理就是指一切的以人这个个体为中心的管理活动。在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后现代主义也随之兴起。“人本主义”也被赋予了“反传统改革现实”的新的含义。
  有关“人本主义”的含义,有的学者认为其主要有三点:一是注重对个人的研究,认为人本身具有的行为特征,自由对人的影响大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二是重视人本身的价值体现,认为人本身具有创新、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能力。三是注重个人潜能的发展。因此,借助人力本身的能力,比如特殊感觉、知觉去研究真善美,寻求突破人的创造力和人类反应的可能性,还有就是重视人类自身的创造潜意识的探索的思想理论体系就是所谓的人本主义思想。从以上我们探索就很容易发现“人本主义”的三个主要的特征:一是它非常强调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很重视人的独特性,特殊性;三是很注重人自身潜能的发展。总而言之,“人本主义”就是要求一切从人的自身、本位开始,一起的制度的制定和政策措施都要“体现人性美、注重人情、尊重人权,而不能超越人本身的发展阶段,当然也不能忽视了人自身的需要”。
  人本主义教育,就是要利用一切有利于人自身的特定历史的有利因素,从人自身的人性和人利益出发,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强调发展人得个性,调动一切能调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来促进教育对象,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就是要把大学生看做是人本主义教育的教育管理活动中心,一切开展的工作都应按照学生的本性及其发展的特点来展开,围绕人、依靠人、重视人,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能动性,激发他们自身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需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人本主义”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性

  我国至建国以来大的教育方针几经调整,最终确定了“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围绕这个目标,我国在不同教育阶段都制定了不同的教育方针。就以我国的高等教育为例,在这里我们培养的未来的国家建设者,富有创新能力和高级实践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在此,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最核心的内容。现代教育的紧迫性要求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也因此,倡导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理念,实现个体的本位教育观和社会本位教育结合的理念,具有很现实的教育意义。
  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模式都是照搬前苏联的,在当今的教育发展环境下,它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其管理模式比较僵化,在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中,行政化比较多,但是它在当代高校比较流行,殊不知大学是思想上最活跃的地方。大学本来因该是百家争鸣的地方,但是看看现在的大学,行政化很严重,各种规章制度约束着大学生,尽管这些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面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是它忽略了一个学生作为一个教育中心的问题。着中国管理模式,管理上很多,但是极少有疏导,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那么的大学生出现了心理上的问题。这其中还有我国现在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许多的高校,必修课程很多,选修课程很少,教学内容陈旧,缺少新信息,教材几年不变一次。教学方法几十年如一日的灌输多,启发引导很少。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代的发展。如何引入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模式是当代教育者因该首先考虑的问题。可以说我国现在的高等教育正经历着从一个经验管理模式到以人为本、理性管理的转变过程。也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在当代高校中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三、“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在高校教育中的实践途径

  (一)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们的教育者要在高校的管理实践中践行“以人为本”,首先必须要倡导“尊重学生”。具体表象是:一是要在教育管理当中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能动性,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育教学当中。以学生为主,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协调创新能力。二是要在教育教学当中尊重学生自身的人格。在校的大学生都已经是成人了,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认知能力。他们急切的渴望能被社会接纳,被认同。也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
  (二)建立规范民主化的管理体制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要从学生为中心,围绕他们建立一个规范民主化的管理体制。在建立体制前,领导者要考虑首先是学生的感受,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民主化的管理体系,不然一切都是乱弹。在学校的运行机制上,要多考虑教师和学生们的感受,实行制度上的“严”,但是在管理上又要有“情”,严宽结合、情理相济。以教师和学生为主,形成一个宽松、和谐、融洽、民主的学习和教育氛围。
  (三)优化校园治学环境
  真正发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于有一个平等、和谐、宽松教育教学氛围。在这样一个教育教学的氛围中我们才能够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本位优势。在这样一个氛围中要去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想和主观能动性。让学校的教育教学真正活跃起来,改变以往的死板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这样一个氛围中才能真正的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让他们能够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四)构建平等交往式的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不是教育者单项的去领导师生,去管理师生。也不是简简单单的教师围绕着学生团团转。而是一种新型的交互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所有的模式中的角色都是平等的,自由的。教育者要提倡一种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培育学生的主题,为学生这个主体的发展铺好路。人本教育提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其中重要的角色,没有谁比谁重要,没有谁领导谁,一切都是平等的关系下进行的交互式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才可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师为主体才可能发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到最大的作用。也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才能真正的绽放出教育这个人性光芒,才会产生真正的真、善、美的教育硕果。

【试论人本主义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相关文章:

试论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教育\引导\服务功能11-19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微信探究12-08

试论高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缺失及对策分析论文03-07

试论如何加强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12-01

试论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听课质量11-13

试论酒店管理中的员工管理11-21

试论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11-21

高校教育改革与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论文12-25

试论依法管理医院资源12-0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