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摘 要: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市场需求,融入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从而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词:中职 校园文化 市场 企业 特色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学校想要招得进、留得住、教得好、送得出,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贴近市场、贴近企业。我们培养的毕业生要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但是从现实来看,不少中职生还不习惯于这种要求:上岗时面对全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工作岗位——“下不去”;所学知识和工作实践脱节——“用不上”;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法——“留不住”。就业磨合期过长、不适应企业需求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前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自我封闭,缺乏和企业文化的交融和接轨。所以,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校园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已成为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虽然在专业设置和课堂教学上职业教育工作者已取得了共识,但校园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突出表现为脱离市场办学、缺乏职教特色。
职业学校创建较晚,其校园文化往往脱离不了传统的普教痕迹,与普教校园文化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职业性”。综观目前的中职校园文化现状,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脱离市场办学,忽视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中职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最密切,其校园文化建设不应该闭门造车式地疏远企业。因此,中职校园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对接,必须广泛地与市场文化融合。
二、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思路
1、围绕市场需求,构建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
2008年,本着“立足制造行业,培养紧缺人才”的原则,我校成立了由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教务主任、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组成的市场调研小组,先后深入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北京等地大中型制造企业进行市场调研,认真听取企业就专业建设方面的建议,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为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提供理论依据。在科学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利用24年技工教育与12年中专教育的宝贵经验,将中专的专业与技工学校的工种对接起来,如工业设备安装专业与铆工、管工、行车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与车铣刨工、钳工对接起来,把专业分解为多个工种开展招生、教学培训和就业工作,为企业选择员工、学生选择专业提供清晰、明确的概念。05年以来,我校进行了三次专业调整,将原来二产、三产各6个专业,陆续整合为焊接、工业设备安装、机电、机械加工技术4个骨干专业(6个工种),此后又根据企业订单增设了电子技术应用、工业设备安装(行车工、起重工)3个专业。今后,我们将把焊接专业做大做强,力争五年内再上一个台阶;把铆工、管工、钳工、电工专业建成省级示范专业。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作为职业学校,我们要抢抓机遇、适时而动,通过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与市场紧密结合,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动力。
2、针对企业需要,注重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
中职毕业生大多走向企业,客观现实决定了中职校园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亲近。毕业生能否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欢迎的员工,是当前中职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校企合作订单办学,学校为企业单独编班,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我校在与企业合作办学过程中,先后设立了沪东班、外高桥班、宝冶班、STX二氧班。教学内容上,如果定向去造船企业,就讲《船舶概论》、《船体识图》、《船体安装工艺》等课程并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如果定向去安装企业,就讲授《钢结构识图》、《钢结构制作工艺》、《钢结构施工规范》等课程并进行相关技能培训。 从我们的实践情况来看,订单办学克服了以往教学的盲目性、封闭性,学生训练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对企业而言,得到了符合要求的、技能达标的合格员工,实现了校、企、生三方共赢。
(2)增加教师的企业背景和企业经历,让教师成为校企文化结合的纽带,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多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面向企业和社会公开招聘高技能人才。四年中,我们先后聘用17名技师及高级技师,他们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五年中先后派去内蒙多伦大唐煤基稀烃项目、上海江南重工、上海沪东中华等企业实践16人次。学校对双师型教师实行重奖,规定对取得技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奖励3000元,取得高级技师资格的奖励5000元。目前,学校有双师型教师50人,占专业教师60%以上;有技师资格的31人,占双师型教师的60%以上。
(3)增加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经验。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的一项基本教学制度,也是强化学生职业素质的良好途径。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多年来,我们一直将学生实习就业作为拉动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不断扩大就业网络,先后同上海江南重工、北京锅炉厂、大连STX、辽河油田等几十家国家大型企业或本地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秉承“为学生就业终身服务”的理念,努力增加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09年,我校先后同十几家用工单位签订了400多人的订单,涵盖当年招生全部主干专业。截至目前,08级在校生中有967人走上了实习工作岗位,09级有472人被企业预订。
(4)提升学校的企业氛围。校园文化氛围和企业文化氛围差异很大,因此,中职学校要积极吸收企业文化成分,缩小与企业文化的距离,帮助毕业生从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转变。我校的办法是:第一,创设“企业”空间。我们把实训基地的教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统一穿上实训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第二,施以“企业”管理。在日常管理中,我们注意加强对“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明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第三,形成“职业”氛围。我校走廊悬挂和张贴的人物是“全国十大劳动模范”、“能工巧匠”;我们实训基地的标语是“劳动改变命运,技能创造幸福”;我们的口号是“不管蓝领白领,成功要靠本领”。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形成职业认同感,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实现校企“零对接”。
3、突出中职特点,构建特色的校园文化
(1)用“三全”管理,规范行为养成。“三全”即全员、全面、全程。小到一句脏话、一口痰,大到顶撞老师、聚众打架,每一条都量化成分数,作为学生实习就业时排队的依据。有了“就业”这个指挥棒,学生自然会在平时注意言行举止。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在我们分配到江南重工的第一批学生中,由于学生们将在校时的良好习惯带到了企业,诸如三人行走自动成排、敲门前喊“报告”、见到师傅主动问好等,令企业管理者刮目相看,并称其为“神奇的北工现象”。当然,这也为日后该企业陆续接纳我校毕业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开展丰富活动,创建乐教乐学的和谐校园。中职生大都处在15-18岁的青春躁动期,此时,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探求欲是最强烈的,这种激情在校园里必须通过一个平台展现出来,这个平台就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只有把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准则教育贯穿在中职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去,校园才会成为学生们的一方乐土。因此,作为日常教育的一个载体,校园文化建设决不能缺失。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我校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方案,它们在创建和谐校园进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累的过程,它不同于一般性的业务工作,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一朝一代所能完成的。对于办学历史普遍不长的中职学校来说,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更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和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职学校要更多地汲取市场和企业文化精神,将之与自身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从而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相关文章:
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论文02-27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03-03
浅谈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电子教学设计03-08
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论文11-19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03-06
以就业为导向下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12-06
以就业为导向下中职英语教学探索论文02-27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