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参与,提高实效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如何注重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就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一、注重学生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绝不是用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吸引学生,更不是搞花架子取悦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的生活者,让他们能够体会到用文明健康的方式过更好的生活的乐趣,引导他们明白“其实生活可以更好的”。这样,学习者自身内部就会产生更持久的兴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生活经验有限,他们渴望提高“过更好生活”的能力,他们需要有人对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困惑与苦恼加以疏导,而他们感受到的、关心的也就是他们的学习兴趣所在。
二、注重学生参与的方式
在实践中,学生有他们自己喜爱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式,不同年级段的学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低年级有些方式可以“百试不厌”,但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学生对参与方式多样性的需求增强了。因此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方式需要不断创新。在求新、求变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万变不离其宗”。
这样有助于我们找到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的规律,这个“宗”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以往我们重视学生通过言语活动进行参与的方式,现在我们也要重视与学生非语言交流的研究,提倡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中。
三、注重学生参与的能力
如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找不到生活的感觉,脱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那就是无意义的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能力,活动所蕴涵的个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太浅显,学生就会认为是“小儿科”而敷衍了事;活动所蕴涵的个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太深,学生又会无所适从,茫茫然走形式。活动仅仅是形式,没有引发个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学生就没有真情实感的表演。由于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参与能力的发挥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教育走在学生发展之前时,才是好教育。教育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因此我们要对学生参与的能力进行引导、培养,不断拓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们既要跳一跳,又能摘到桃子。
四、关注学生参与的过程
关注学生参与的过程就是要让课堂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让学生参与的过程成为课堂教学主流,避免学生的参与和老师的教学流程脱节。在这方面,教师要进行科学的预设,教师在准备教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学,要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成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现在的学生思维很活跃,在参与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教师也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时候,教师的职责并不是要解答问题,而是要与学生平等对话。
五、注重学生参与的快乐
在教学《当灾难降临的时候》这个内容时,学生在现场模拟活动中,成功地进行了科学、有效的自救、互救。他们在享受成功的乐趣的同时,增强了自护本领、合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把他们当做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去关照、宽容、锤炼他们。有人说苦与乐是相依相伴的,学生经过自己艰苦的探究、辛勤的感悟而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了宝贵的生活经验,自然就会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快乐,为他们的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重参与,提高实效】相关文章:
开发民间美术 提高美术教学实效03-10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方法的思考11-15
怎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质量03-04
优化练习形式提高教学实效的论文04-01
浅析有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11-2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02-22
探讨提高中职英语教学实效的关键要素03-23
巧用信息技术 提高英语课堂实效03-10
巧设问题 提高导学案使用的实效性12-0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