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日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4-08-07 21:09:4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关于高校日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外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日语作为一个热门语种近年来在全国很多高校中发展迅速。如何审视目前的日语课堂教学,如何充分考虑高校日语课堂内外的诸多因素而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本文的一个出发点。本文拟尝试采用新的视角来解读日语课堂教学,将文化因素以及跨文化意识等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文化因素的导入应贯穿语言学习的全过程,语言学习的过程更应该是文化的学习过程。

  论文关键词:日语课堂;文化因素;跨文化意识;文化差异 

  一、日语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外语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主要内容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以英语为主的外语专业教育在全国各地高校中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日语专业异军突起,成为学生规模仅次于英语专业的一个热门专业。虽然日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很多高等院校里,日语专业的学生是从零起点开始学习的。虽然在师资配置和教学硬件设施上,高校日语专业教育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毕竟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日语专业特别是低年级日语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停留在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而众所周知,语言的学习在低年级阶段,特别是作为小语种的日语的学习,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对学生的整个专业素质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如何在这一阶段改进教学方式,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高等教育中的外语专业教学的发展特别是高校日语教学的发展必定会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很多高校的日语教学仍停留在相对传统的模式上,简单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学过程相对机械,教学内容程式化。虽然很多高校日语专业的建设发展迅速,引进人才的力度和规模也很有突破。但在目前的高校外语教学环境下,日语教学很难摆脱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虽然素质教育的目标早已被提出,但在探索具体的教学方法上,目前还没有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授课模式基本上是围绕着教材进行的一系列备课、答疑、复习、测试等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即使有兴趣深入学习,久而久之也会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其次,课堂互动比较欠缺。外语教学很容易陷入一种填鸭式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传统的文科类学科,无可否认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积累,需要学生必须通过相对丰富的方式介入课堂。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和学都是围绕着教材这一主线开展的。潜意识里很容易将教学过程任务化,这就会使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被压缩,最终发展成为老师唱“独角戏”,学生无法积极投入的局面。第三,课堂教学培养方案的不合理性。虽然外语专业教学的发展较之以前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大多数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中,都沿袭了传统语言类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往往让学生疲于语法与单词、课文的记忆。无可否认这是外语学习的基础。但这也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相对欠缺。

  二、语言教学与文化因素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对文化本身的定义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简单来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世界上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民族,同样也有各种各种不同的语言,它作为不同民族思想意识的体现形式,当然也与各种不同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语言的学习过程就不能局限于语言本身的学习,而应该放开眼界,扩大视野,把它和与之相关的文化有机联系在一起,也只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语言本身。而作为从事语言教学活动的教师,只有深入思考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并在教学实践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教授语言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象就是文化的差异。而作为日语教师,在面向学生教授这门语言的时候,文化差异的现象就更有其特殊性了。中日两国的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而日语本身就是受到汉语的影响而产生的,所以大家往往习惯性地认为这种表面上的相似性是我们学习日语的一大优势。诚然,我们看到很多日本的文化元素都觉得似曾相识,看到日语汉字和假名就可能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这来源于我们中国的汉字。其实这种思维上的习惯性有时候反倒不利于我们去学习日语。也许在一开始的时候,学习者会因为这些先决条件而觉得学日语比较轻松,但时间一长这种条件将可能反过来制约日语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产生这种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对日本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古代汉文化作为日本的母体文化对日本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但是毕竟这是两种独立的文化,所以日语和汉语即使有很多关联和相似的地方,在表达上还是有着更多本质的差异。如果对日本文化的一知半解或不够深入,势必会影响的日语的学习。所以我们在日语课堂上既要明白两种文化的相似性,更要强调文化的差异,从文化背景入手,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去了解日本文化,去真正了解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这样的日语课堂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关于高校日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日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因素如此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跨文化意识,在讲授日语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跨文化教学。中华民族和日本大和民族虽然在文化方面渊源很深,但两国人民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毕竟有很大不同,由此所产生的社会文化特质和风土人情也截然不同。在教授日语这门外语的时候,语言习惯上的差异固然不能忽略,而更深层次上的文化差异更值得我们去仔细把握。语言教授过程中的跨文化意识,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对除了本民族之外的文化要持一种宽容的理解态度。这不仅仅是为了学好一门外语,有时候通过与自身文化的对比也有利于我们更客观更清晰地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能学好一门外语,还会收获对不同文化的较好的适应能力。虽然目前高校里也开设有与文化相关的课程,如日本概况、日本历史等。这些文化相关课程在数量上处于一种很明显的劣势,而且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上也往往是到了高年级才开始开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语言本身的学习并没有形成一个同步的过程。而且与精读等课程相比,这些课程一般都处于一个相对次要的地位,学习者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积极性也不是很高,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要面临毕业或继续深造的选择时,学习往往有明显的功利性。而文化涉及到的内容是很广泛的,是需要学习者进行长期的钻研和积淀方能有所成果。而且这个学习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不但要求学习者培养主观兴趣,更需要教师投入相对较多的时间进行教学活动。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日语专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到处都能看到日语学习者的身影。学习热潮对日语教育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随着一大批高校日语专业的兴建和进步,日语课堂中的问题就很明显地呈现出来。

  三、结语

  语言的学习与文化密切相关,日语课堂教学也绝不是一个单一的语言教学过程。在日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把文化因素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为此,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反思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式的设计上,因为这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这方面内容既要求教师的课堂准备必须匠心独运,安排恰当合理,同时也对学生的课堂状态有一定的要求。作为课堂引导作用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当数量的文化知识储备,同时还必须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诉求,而且要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第一位的,要想达到比较好的课堂效果,必须对学生进行非常有效的引导。这就不仅仅需要外语专业方面的能力,更需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对自身学习过程的整体认知能力。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并不仅仅是记住了若干文化概念,而是真正将其消化理解并吸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让合理科学的思维习惯转化成一种高校的学习能力,只有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真正了解日本社会及日本民族的思维习惯,日语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迥然不同。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更有利于培养出全面高素质的复合型日语人才。

上一页  [1] [2] 

【高校日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相关文章:

日语教学的新模式研究分析11-14

试论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有效性研究03-04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12-11

构建“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11-20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11-22

教育模式的研究12-04

论述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终身体育教育模式的研究03-06

浅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多元学习模式研究教育论文03-09

新时期高校语文教育管理模式研究论文02-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