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和应用日趋深刻、广泛。当前一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管理理念落后、信息资源分散、机构设置臃肿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等问题,高校应该更新管理理念,整合、集成信息资源,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培训,进一步推动信息化管理的深入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理念;机构的调整;教育环境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衡量高校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校跨越式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成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高等教育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微观来看,高等教育信息化管理包括高等院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从宏观角度看,它涉及到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和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领域。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高等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蓝图。随着中国教育事业“十一五”建设的逐步深入,高等教育行业的信息化管理逐步由校园网建设、自动化办公等逐步深入过渡到校园信息资源建设以及数字校园建设。本文分析在高校信息化管理面对的新变化和遇到的新挑战,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一、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内容以及应用
高校管理信息化从理论上说就是高校从工业时代的传统管理向信息时代的现代管理演变的过程。高校信息化管理不仅符合现代大学管理的规律,还是高校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取得重要进展,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普及到了学校的各个部门。同时,各类教学、科研逐渐数字化、网络化,各种素材库、网络课程等已经成为教学和科研须臾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高校信息化管理还包括各种计算平台、交流平台、管理平台、知识平台、协作平台等各种平台的建设,包括多个信息支撑系统,比如用户管理与身份认证系统、数据交换系统等。概括起来,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一般应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是教育环境的信息化,主要包括校园网、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终端等基础设施,以及电子政务系统、教学管理系统、财务、人事、档案等应用系统的建设;二是教育资源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题库、电子文献、网络课程等;三是组织建设的信息化,主要包括机构建设、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其中,环境建设是基础和前提,资源建设是核心和灵魂,组织建设是保障。
二、高校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对高校管理理念的冲击
信息化理念的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方面。信息化要发展,理念必须要先行。信息化的发展依赖于理念的进步,只有树立正确的信息化理念,才能促进信息化建设合理有序地发展。空有优秀的技术人员和配置很高的软件、硬件是无法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的。信息化管理不是计算机软硬件购置那么简单,而是信息技术与工作、学习、生活相结合的过程。在高校推进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落后和陈旧的理念,严重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具体表现在某些高校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很不充分,甚至存在着片面的理解,以为信息化就是购买计算机和软件,只要花钱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没有充分理解信息化的内涵,更没有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有些高校的领导认为信息化无关大局,信息化管理工作通常被置于辅助性、从属性、服务性地位,只有执行权而没有决策权。有的认为那仅仅是技术人员的事情;有些认为信息化需要花费很多钱,是“烧钱”的事情;还有人认为信息化可以一蹴而就,不需要持续的长久的建设。以往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中,主要突出基础设施的建设,却忽视了高校各级人员的思想观念和相关理念的更新,致使信息化建设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因此高校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中的理念建设,提高各层次人群的信息化素养,使人们的思想观念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二)高校内各部门数字信息资源难以整合
目前我国高校的数字信息资源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但是,普遍存在着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集成设计等现象,致使各个系统的集成度和互联性较差,数字资源比较分散,数据冗余现象比较突出。各个部门的数据类型和开发技术存在差异,致使许多部门的信息难以整合,信息的交换也就不会畅通。虽然各个部门都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但各个部门之间不能有效地沟通和合作,往往是各个部门分别开发一套信息系统。这样的结果是,虽然可以实现自己部门所涉及业务的信息化、高效化,但是,一方面重复开发信息系统难免会多付出很多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各个学院、教师、学生来说,他们要面对多个部门的系统来完成自己所需的事情,费时费力且浪费资源。
(三)给高校机构设置带来的挑战
信息化势必推动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流程化,因此,势必引起机构的调整和人员的重组。由于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支持,原有的机构设置有些不太适应了,一些中间环节势必需要减少。例如多级教务管理可以减少为一级两级,因为信息可以在同一层次上共享,而不必自下而上到达校长办公室,再自上而下传达到教职工、学生。这样既能保证教务管理的宏观调控,又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提高了服务水平。信息化还使得高校财务工作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通过控制和集成管理学校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所有信息,为学校提供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手段,支持学校财务与决策活动,达到办学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的目的。这样,高校的财务管理不再需要以前传统的垂直式组织结构,而是管理中心下移,需要减少中间环节,建立一种扁平化、网络化的财务组织,以此保证横向交流的更加顺畅。为了规范高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促进高校事业发展,就有必要设立一个高校会计核算中心。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高校必须要进行机构改革,新增或者撤销一些机构,以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如果本应因此而撤销的管理部门仍旧存在,必然对信息化进程形成阻力。
(四)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不少学校由于自身教学管理人员技术能力欠缺,往往都委托校外软件公司来进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程序设计与开发,而校外的程序设计人员由于对教学管理工作缺乏感性认识,对教学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内在联系了解不够充分,在设计各项系统功能时就不能全面考虑功能的独立性和联系性,他们开发的软件因此很难适应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实际上,教学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学校、职能部门、各个院系、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具有决策、规划、组织、指导、控制、协调、评估、激励、研究、创新等功能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同岗位的人员往往只熟悉自己所接触的一些方面,很少有人能够熟悉整个系统的运作,所以,就算有学校的管理人员参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程序设计与开发,也很难设计出满足实际需要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另外,一些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信息技术能力还不高,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网络,不能很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和管理,这些都不利于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施。
三、对高校管理信息化的几点建议
(一)更新管理理念,把信息化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
一般理解的高校信息化管理,即指高校在日常管理、教育与教学中,开发并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建立信息社会需要的教育环境。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高校信息化就是要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个能使教育者和学习者方便地获得信息和交换信息的环境。特别指出的是,高校教学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的所有环节信息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现代化的过程,是高校信息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信息化不仅是一个硬实力概念,也是一个软实力概念。高校信息化首先应该是观念的信息化、文化的信息化。我们不要迷信买了软件,配置好了网络硬件就万事大吉。表面上的信息化不能根本解决高校的发展问题。尽管多媒体与网络理所当然是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先锋,但高校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决不能等同于高校的信息化。
(二)整合、集成各部门的信息资源
高校信息化管理是一项持续、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全校的数字资源,做到协调有序、统筹兼顾,需要学校信息化决策层、组织协调层和技术服务层要协调统一,从全局的高度设计学校的信息系统,而不能从部门的角度各自为政,必须上下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步调一致。高校可以集成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人力资源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组织部信息管理系统、人力资源信息共享与交换系统、人员进校、离校服务系统、人才招聘系统等等;集成财务系统:校园网上支付与收费平台、校园一卡通支付结算系统、预决算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综合信息统计与决策支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财务信息关联。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数据和系统的质量。此外,在软件环境整合、数据库整合和运行环境整合上也要加强研发和推进。在集成整合过程中,学校不应该着急去引进新技术,而要根据自己的人力、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模仿他校的办法,稳步有序地进行。
(三)进行机构改革,适应信息化管理需要
传统的教学管理工作,要人工处理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而且效率低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管理,不仅可以改善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下的弊病,消除信息传输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信息的原始性和准确性得到保障,更可以实现人工方式下不能实现或者难以实现的功能,同时还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把学校、教务处、院系、教师、学生连为一体,快捷准确地实现上传下达,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目标的实现。由于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人们简化了工作程序,促进了管理分工的集约化,加速了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过程,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力地促进管理扁平化。信息化可以将信息的决策服务功能最大化,使学校的办学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同时缩短了决策周期。高校要顺应这个趋势,削减一些机构、增加一些必需的机构。高校信息化不仅让老师得益、学校得益,更重要的是学生也得益。学生几乎可以在网上取得所有需要的信息,在思维上、行为上都与信息化社会拉近了距离。高校可以考虑设置一个综合的信息中心,把握高校在信息化变革中的方向和路径。
(四)做好培训与服务,提升人员素质
推进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我国高校要从长远的目标出发,密切关注国际国内信息化的动向,加速与企业、政府信息化管理体制的接轨。同时根据现有基础和实际需要,实行引进、培养、培训、锻炼等策略,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有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的高校人才队伍,让他们引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加强多媒体教学环境培训工作和办公自动化培训,加强对一些中老年教师、大学生新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和信息技能的培训。
信息化管理在高校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和应用。但是实际上,我们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运行新的管理模式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当前高校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各种效益以及应该付出的劳动等方面的情况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我们要更加切实地研究信息化管理这个根本性的课题,更加深入地探讨其中的机遇与挑战、成功与困难等,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推动高校信息化管理的深入发展。
上一页 [1] [2]
【高校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相关文章: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范文03-09
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的论文03-06
试论两校区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1-29
试论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1-29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03-05
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节目面临的挑战和对策12-10
高校行政管理普遍问题与对策01-31
高校管理育人的问题与对策论文12-17
从教育评估谈中职学校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12-0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