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迁移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论文摘要:举一反三是我们一句传统的古语,作为老师,课堂上我们除了教会学生学习知识以外,更重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地位日益显现。本文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分析了迁移理论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并且针对迁移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笔者分两方面介绍了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个是知识文化方面的迁移,另一个是学习能力方面的迁移,为提高迁移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论文关键词:迁移理论;中学语文教学
一、绪论
迁移理论最早产生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它是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我们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可以将学习迁移分为两类,一种是之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产生影响,另一种是指后来的学习对之前学习的影响。从效果上来说我们可以分为正的迁移,即某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促进作用,以及负的迁移,即某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产生阻碍的作用。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说法,叫做举一反三,这也是迁移理论的一种体现。
二、迁移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而课本上的知识却相当有限。因此,迁移理论在语文的应用中显得更加明显。从写作方面来看,中学要学会所有类型的文章,不同类型的文章在中学教材中都有所体现。学生通过学习这些题材的文章,进而掌握相应不同文章的区别,例如记叙与散文的区别点所在。通过比较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可以体会语言的运用。在阅读方面,同类型的文章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加深我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同背景下作品对比能够使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升华对语言的理解。总而言之,语文课本只是语文这门学科的一个载体,我们需要通过它来使学生举一反三,旁类触通,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三、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迁移能力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中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学会教材、课本知识,而是通过教材的学习来领悟学习语文的窍门。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我们课堂上的重点,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从效果方面分析,我们可以将迁移分为正面迁移和负面迁移,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们应当防止负面迁移的产生,努力促成正面迁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一个引路人,在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接下来我们分析在迁移教学中,老师应当具备哪些基础能力。
(一)要有迁移教学的内在规划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过程中的迁移训练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局限于课本内容的传授,在课堂上,主动采取恰当的迁移策略来让学生进行学习。迁移的技能需要老师用心思考,并且在课堂上不断锻炼而提高的。迁移的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她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学习迁移技巧的时候,老师也要学会迁移,其知识结构也会随之改变。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自身的敏锐性,要能够在教学中展开联想,让迁移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当迁移教学方法开始内化,成为老师的一种习惯时,迁移教学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二)知识的广泛性
我们在进行迁移教学中,除了方法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东西让我们施展各种迁移技巧,很难想象一个自身知识匮乏的老师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有效的迁移。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非常广泛,远远不是语文课本所能体现出来的。作为学科引路人,我们需要在将大量课本之外的元素带入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中学总共有八到九门课程需要学习,各门课程之间的交叉非常广泛,作为老师需要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广泛猎取知识,以此来夯实我们的教学技能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数量呈几何级数量增长,为了保持教学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为提高迁移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三)强化概括能力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它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需要提高它的利用效率。如前文所述,我们需要广泛的知识,如何将广泛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迁移对我们也是一个考验。我们需要强化自身的概括能力,以此来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将大量的知识概括成为简短的语言,同时还要对各种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将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四、迁移学习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知识文化内容方面的迁移
这主要指的是对文章内容理解方面的沟通,通过不同时间学习的内容来相互促进学习的效果。它的主要应用的领域在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上,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方面。比如在古文的学习方面,我们就可以很好的采用迁移的学习方。古代语言在表达方面跟我们现代差别比较大,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吃力,尤其是一个一个单项的记忆给学生增添了极大的困难。但我们将大量的古文放在一起,就会发现古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会有大量的趋同性,我们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将其联系起来,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古文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学生通过迁移学习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文言文的整体表达统一认识,在遇到类似文言文时,可以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在阅读文章时,我们可以将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结合起来一起学习,例如我们中学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有《孔乙己》、《友邦惊诧论》、《阿Q正传》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几篇文章简要的进行对比,分析鲁迅文笔的一些特点,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话能够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加深印象,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其文章内涵。我们还可将教材里类似的文章结合起来进行比较,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文章类别这一概念,然后触类旁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当起到一个指引的作用。比如说在学习《智取生辰纲》时,我们应当结合《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进行比较,针对性地提出以下问题:小说的背景是什么,它跟作者的出身环境有什么联系?不同的场景跟小说主角的性格特点有什么联系。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形成归类,对阅读同一类文章会有相同方式的理解。
(二)学习能力的迁移
前面我们阐述的主要是在文章内容方面的迁移,也是最基础的迁移,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把握学习能力方面的迁移。所谓学习能力的迁移是指通过学会分析的方法和写作的特点来让我们摆脱课本的束缚,进行更高层次的自主学习。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如何分析小说,如何对一篇小说进行鉴赏,学生可以凭借这个技巧来对戏剧等进行鉴赏。老师应当创造合理的环境条件,让学生实现学习技能上的迁移。
在这里,我们要采取两步走的策略。首先,在课堂上我们的学分析方法要有规律性,每一步都要具有客观性,我们需要让学生体验整个过程,让学生明白分析的一般规律,明白拿到一个作品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其次,课堂上的阐述老师往往会限制学生的发挥,因此我们还需要在课外安排学生进行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只有通过进行类似的共同工作,学生才能对分析方法产生共鸣,不是只学习其表面形式。课后练习内容与课堂知识之间的重叠程度越高,产生的迁移的效果将会越明显,因此,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也是我们老师需要认真思考的地方。
上一页 [1] [2]
【迁移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相关文章:
学习迁移理论在《编译原理》教学中的应用08-20
探析电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08-23
浅谈激励理论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08-27
教学中图形组织者的应用探析论文04-21
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应用论文04-30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探析论文05-08
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5-16
探析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与写作的结合06-06
探析现代建筑理论08-04
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探析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