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科学课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时间:2024-08-29 00:49:4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科学课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科学课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科学课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的学科,它是学生开始系统接触科学知识的一个窗口,对于学生将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科学素养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论文关键词:科学;学习习惯

  新的课程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有效的课堂教学。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建构与落实,就得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做起。我认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地学习习惯,在科学课中,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分析

  目前本年级(五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尤其是有效教学开始后,这种不良习惯又加剧了。如一些学生书写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长此以往,便产生了错误的积累,严重地影响了后继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不少在低年级学习成绩还名列前茅,可到了五年级,成绩逐步下降,一般来说这与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习惯一般都比较好,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表现也比较差,尤其是在认真思考、细致观察、坚持结构化预习等方面,所以说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二、做法

  (一)意识培养

  首先培养了学生的习惯意识。明确什么是良好的习惯,怎样做,做什么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我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明白,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之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为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的习惯包含着许多内容,通常情况下,一节课从以下几个环节:课前准备——课中探究——课后研讨——复习巩固——练习、作业等环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这就要让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到实验室时带队的习惯、课中认真倾听的习惯、记笔记的习惯、及时提问的习惯、主动学习的习惯,还有学完一节课进行总结归类探求方法、升华经验的习惯等。

  (二)习惯培养

  1、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导读评价单准备材料的习惯

  科学课导学案中的问题导读——评价单有结构化预习的的各种元素,包含学习目标、学习准备(材料准备)、学习过程、知识链接及自己的疑惑提出等,而材料的准备是保障科学实验的关键。可现实情况是:教师提前1-2天发放布置问题导读——评价单进行结构化预习需要准备的材料,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把准备材料的事记在心上,家长也不支持——。针对这些,我采取了如下措施:根据教材列出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由科代表适时提醒并检查当天实验准备的材料。有些材料的准备也需要分好工,师生共同承担。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课前材料准备齐全,我采取等级评价制,先自查,评出等次;实验小组成员根据自评情况,开展互查,评出等次;全班相互交流,由各小组长(或小组推荐的代表)在全班交流小组评定的情况,在各小组无异议的情况下,按各小组得到的优、良、般、差的数量,依次排出优、良、般、差的小组,并将排出的结果用统计表在班上张贴公布,进行有效评价,表扬优秀合作小组、优秀个人。这样坚持训练,学生就会养成按需如数准备好研究材料的习惯,为实验、学习探究提供材料保证。

  2、培养学生良好细致实验观察品质的习惯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细致实验观察品质。教育学生明白“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的道理,给学生讲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观察结果的故事,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傅科由简单的单摆现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转的。所以,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能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性。我着手从观察的客观性、持久性、敏锐性、全面性、选择性五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1)观察的客观性:“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是科学精神的骨髓。应当使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2)观察的持久性:有价值的科学发现绝不是“走马观花”的结果。如达尔文经历了几十年含辛茹苦的观察与实验,写出了著名的《物种起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3)观察的敏锐性: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伽利略就是从教堂吊灯摆动现象,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由此,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这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关键之处。

  (4)观察的全面性: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如对一个苹果的观察,如果同时使用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去感觉,其效果显然更全面。

  (5)观察的选择性: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经常抓不住观察的重点注意些不该注意的东西,如:用酒精灯加热物品时,本该观察被加热物发生的现象,但有些学生却只看到了酒精灯的火焰在跳动。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观察的准确、全面、细致。

  3、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小学生的一大特征就是表现欲强,总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谁在说,怎么说的,而往往忽略了说的内容,这就影响了交流的质量。因此,我开始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一是要求学生听同学展示交流回答问题时,不一定赞同,但起码要做到理解,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二是不随便给予否定,即使持有不同的意见或理解,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同时我还积极开导学生,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听、倾听的好习惯,并交给学生一些方法:

  (1)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些什么;

  (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

  (3)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倾听方法,学生学会了先听后说,真正养成了倾听的习惯。

  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科学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是课堂有效教学目标建构与落实的基础与前题,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让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科学课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试论新课程下科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探析11-18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论文01-11

中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06-22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6-23

试论如何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好习惯03-21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12-04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精选6篇)06-13

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能力要求及培养策略03-17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导入策略思考11-18

试论关于中职学生良好职业态度的培养03-2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