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苏轼文学批评文体特征

时间:2023-03-10 12:29:2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析苏轼文学批评文体特征

  论文摘要:苏轼作为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一生写的文学作品教不胜数,不但他的文学作品文体形式多样,而且他的批评文体也呈现出多样的形态。他的批评文体主要体现为论诗诗、序、题跋、书、尺牍、祭文、记等形式。苏轼的批评文体明显呈现出中国古代批评文体的传统特色,其批评文体特征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批评文体的文学化与多样性、语言的美文化和风格的抒情化。

试析苏轼文学批评文体特征

  论文关键词:苏轼;文学批评;批评文体

  苏轼作为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通才文学家,他对各种文学文体都非常擅长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苏轼在宋代也是一位著名的文艺评论家,苏轼有关美学和文艺观点往往散见于他写的各种文学文体之中。因此他的文学文体形式的丰富多彩的特点也就造成了他的批评文体形式的多样性。苏轼的批评文体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就总体来看,苏轼的批评文体主要有论诗诗、序跋体、书信体、祭文体、记体等形式。什么是批评文体呢?所谓批评文体就是批评者在批评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时所采用的文体形态,是批评家在批评时对文体的应用。显然批评文体也是一种文体,也具有文体的一般特点:文学性、想象性等。当然批评文体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严谨性、逻辑性与客观性。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教授在其写的著作《文体与文体的创造》中提到:“从文体的呈现层面看,文本的话语秩序、规范和特征,要通过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三个范畴体现出来,这就是(一)体裁,(二)语体,(三)风格。”…由此可见,童庆炳教授把文体分为三个层次:体裁、语体和风格。本篇论文以童庆炳教授对文体下的概念为依据并参照中国古代文论的有关术语分别从体裁、语体和风格这三个方面来论述苏轼批评文体的特征。本篇论文主要阐述了苏轼批评文体的三个显著特征:批评文体的文学化与多样性、语言的美文化和风格的抒情化。

  一、批评文体的文学化与多样性

  “中国古代文论有别于西方文论的显著特征就是批评文体的文学化。”(2J地在西方,文学与批评是分开的,文学有文学文体,而批评有专门的批评文体,而且西方的批评文体非常注重思维的逻辑性与结构的严整性。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与批评是没有严格分开的,往往是两者融为一体。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古代没有专业的批评家,往往是文学家与批评家同为一人。作为古代一位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苏轼表达有关文学理论的观点与看法采用的都是中国古代最具有文学色彩的文学文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诗歌体、序跋体、书信体、祭文体、游记体等。首先论及苏轼的诗歌体。苏轼在很多诗中阐述了自己的文学观点。虽然是作为一种评论性的诗歌,但这种论诗诗如同苏轼及其他著名诗人写的一般诗一样具有诗歌的基本特征:讲究押韵、运用对偶、注重意境等。因此苏轼的论诗诗明显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如他的一首有名的论诗诗《送参寥师》:“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这首诗是苏轼对空静观的阐述,显然是一首论诗诗,但这首论诗诗采用的都是诗歌的艺术手法,如这首诗运用了诗的优雅的节奏、精当的押韵、整齐的对偶、形象化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来阐明空静观、来评论诗歌,因而具有很强的文学化色彩。

  不但苏轼的论诗诗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苏轼的其他批评文体如序跋体、书信体、记体等同样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苏轼这些批评文体的共同特点是:体制形式自由、结构如行云流水灵活自如、文风平淡自然并且富有很强的抒情性。如他写的一篇有名的书信体批评文章《与谢民师推官书》:“孔子日:‘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日:‘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在这封书信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文学观点。比喻本来是用在具有很强抒情意味的散文之中,从而增添抒情散文的文学色彩。而苏轼却把比喻非常自然地运用到这封书信当中,从而显然增强了这篇书信的文学化色彩。并且这篇书信整篇文章文风平淡自然、语言平实而优美而且富有很强抒情色彩,就像一篇精美的散文,因此文学色彩相当浓厚。另外苏轼的祭文体、游记体等批评文体在评论文学观点和作家作品的时候都使用了很多文学艺术方法,同样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从体裁上来看,苏轼批评文体的一个独特特征就是批评文体的多样性。苏轼采用过很多文学样式来进行文学评论,而且每种批评文体都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来看,苏轼的批评文体样式是非常丰富的。苏轼的批评文体除了上文提到的有诗歌体、序跋体、书信体、祭文体和记体这五种样式外,还有赋体、论体、墓志铭体、碑体、说体等文体形式,因此苏轼的批评文体形式明显具有多样性特点。据郭绍虞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1982年版)可知,在汉代主要的批评文体是序体和书信体。而汉代比较有名的批评家如班固、司马迁、扬雄等都只是采用书信体和序体来进行文学评论。所以汉代的文学家所采用的批评文体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虽然相当繁荣,但这时期的主要文学家所采用的文体也只是几种形式,如书、序、论、赋等。如这时期非常有名的评论家刘用赋体写了一部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专著《文心雕龙》。陆机也是采用赋体形式写了一篇评论《文赋》。曹丕主要使用了二种批评文体:论体与书信体。由此可知在这时期的主要文学家们所采用的批评文体也是比较少的。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批评文体样式:论诗诗。论诗诗的主要代表作品是杜甫写的《戏为六绝句》。杜甫作为一位唐代最有名的诗人之一,其采用的批评文体样式主要是论诗诗,因此其批评文体样式也是很单一的。

  此外唐代其他著名的文学家所采用的批评文体主要是书信体与序跋体。如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与白居易在进行文学评论时采用的都是书信体和序跋体这二种文学样式。宋代,除了苏轼外比较有名的文学评论家有欧阳修、陆游、杨万里、黄庭坚等。据郭绍虞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1982年版),欧阳修的批评文体只有诗话体、序跋体、书信体和墓志铭体这四种文体形式。而在《中国历代文论选》中一共选了陆游十三篇评论文章、杨万里的十篇评论文章和黄庭坚的五篇评论文章。陆游的十三篇评论文章按文体分为序跋体、记体、墓志铭体、书信体四种;杨万里的十篇评论文章文体可分为论诗诗、序跋体、论体三类;黄庭坚的五篇评论文章按文体可分为书信体、论诗诗和记体三类。由此分析可知宋代虽然有些评论家批评文体形式比较丰富,但是没有一位文学家的批评文体的种类能比苏轼的批评文体种类还多的。至于元明清时期,虽然有些文学评论家在文学评论史上非常著名,如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王世贞、徐渭、李贽、汤显祖、王骥德、袁宏道,清代的金圣叹、王士祯、郑燮、袁枚、翁方纲、章学诚、王国维等,但这些文学评论家在批评文体种类上相对来说并没有苏轼的多。如果从对中国古代文学评论史的贡献和影响的大小来看,苏轼在文学评论界并不是最有名的,但如果从批评文体种类来说,苏轼的批评文体种类是相当丰富的,没有谁能望其项背。

  总体而言,苏轼在进行文学评论的时候采用的是具有很强文学性的文学文体,并不像西方评论家在写文学评论时那样采用的是纯粹客观而又过于严格呆板的论文体式。西方的论文体式由于过于讲究逻辑性和客观性,因此西方的许多评论文章不但丧失了文学性,而且显得很枯燥和冷漠。然而苏轼运用文学文体来论述文学观点,从而使得苏轼的批评文体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学色彩。另外与中国古代其他文学家相比,苏轼的批评文体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文体样式的多样性。这主要是因为苏轼在中国古代是一位通才文学家,他不但对各种文学体裁都非常善长而且对书、画、乐也非常精通,因此这就造成了他的批评文体形式多姿多彩的特点,而且他的每种批评文体都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二、批评语言的美文化

  由于苏轼的批评文体采用的是文学文体,这种文体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因此这就使其语言风格也具有较强的文学化色彩。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写到:“盖奏书宜雅,书论宜理,铭尚实,诗赋欲丽。”曹丕在这里认识到了不同的文体所使用的语言是不相同的。写给皇帝的奏书应该使用雅正的语言,诗和赋运用的是华丽的语言。所以从中可知语言是要受到文体的影响的,有什么样的文体就需要采用什么样的语言与其相适应,否则就会失去文学本色化色彩。“当文论家自觉选择用文学化的文体来言说文学理论时,他们实际上也选择用语言风格的美文化的追求。”苏轼的批评文体采用的都是文学化的文体,如诗歌体、书信体等,因此苏轼批评文体的语言当然就不像西方纯评论文章的语言那样严峻、精谨、冷淡,而是具有很强的文学化色彩,呈现出一种美文化的风格。苏轼论诗诗的语言总体上的特征是清新流畅。如《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雨。双翎决将起,众叶纷自举。可怜采花蜂,清蜜寄两股。若人富天巧,春色人毫。悬知君能诗,寄声求妙语。”苏轼这首诗虽然是一首评论诗歌的论诗诗,但语言并没有像一般评论文章的语言那样冷峻、严肃而又刻板从而使人感到厌倦。相反这首论诗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流畅、自然而又本色,语言明显具有一种清新之美。在这首诗中,作者还运用了很多审美意象,如瘦竹、幽人、幽花、树枝、雀、树叶等,这些审美意象共同形成了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意境。读者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像是在读一首抒情诗一样,深深地陶醉在诗中宁静而优雅的意境之中。读者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主要是因为这首诗语言明显具有诗性特征,也就是语言具有很强的美文化特色。

  不但苏轼的论诗诗语言具有美文化特色,而且苏轼其他批评文体样式的语言同样具有很强的美文化特征。苏轼序跋体、书信体、祭文体、记体等批评文体语言风格总的特征是平淡而流畅、自然而本色。苏轼的批评文体无论是序跋体、书信体、祭文体还是游记体使用的都是比较平淡而自然的语言,呈现出一种朴素平淡之美。苏轼在进行文学批评时使用的语言文学色彩非常浓厚,读者在阅读他的批评文章的时候就像在阅读优美的散文一样,感到赏心悦目,不像读有些当代文学评论家的缺乏文学色彩的评论文章那样感觉索然无味。如苏轼曾写过一篇有名的序《乐全先生文集叙》:“孔北海志大而论高,功烈不见于世,然英伟豪杰之气,自为一时所宗。其论盛孝章、鸿豫书,慨然有烈丈夫之风,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而开物成务之姿,综练名实之意,自见于言语。至《出师表》简而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与《伊训》、《说命》相表里,非秦汉以来以事君为悦者所能至也。常恨二人之文,不见其全,今吾乐全先生张公安道,其庶几乎!…”这段虽然是对乐全先生文章的评论,然而其语言特点是平实且流畅,就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让人心旷神怡。另外苏轼的书信体批评文体语言也很平实、流畅,显然体现出一种平淡之美。

  如上文所述,苏轼的批评文体的语言总体上的特点是朴实自然、具有一种平淡之美。然而苏轼的批评文体的语言还有其他的特点。一是具有典雅的特点。据王文诰辑注的《苏轼文集》可知,苏轼写的有些批评文体中使用了如下语言:“秀整明润”“锵然玉振”“然可观”“雅制”“清便艳发”,并且在苏轼的批评文体中多次使用了“妙”字等。这些词语不但有很强的文学性,而且显然体现了一种典雅的特点,具有一种典雅高贵之美,令人有一种肃然起敬之感。二是具有豪放旷达的特点。王文诰辑注的《苏轼文集》中,苏轼有些批评文体多次采用了“超然”这个词语或带有“超然”这个词语的短语。如“超然”“超然胜绝”等。苏轼在有些评论文章中还运用了与“超然”意思相近的语言。如“出尘之姿”“萧然绝尘”“超轶世俗”“浩然”“雄”“清雄绝尘、超妙入神”“英伟豪杰”“富健”等。这些语言都体现出了一种豪放旷达之气,明显具有一种阳刚之美。苏轼批评文体的语言,既有平淡、典雅之美,又有一种豪放、阳刚之美。苏轼的这种文学批评以一种恬淡、幽雅、豪放、旷达的语言把握美的对象,以一种朴实的笔触沁人人的心脾、滋润人的心田,从而显示出美文化的特征。

  三、批评风格的抒情化

  苏轼批评文体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文章风格具有浓厚的抒情化色彩。作为一种对诗文进行评论的批评文体应该对文学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论述,不应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然而苏轼的批评文体在对文学现象进行评论时体现出很强的个人情感色彩。何谓情感?“情感就是人们对与之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包括自身状况)的态度的体验。”由此可知情感首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其次这种评价融人了个人的人生体验。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才能说具有情感。苏轼的批评文体写得真挚而质朴、自然而简约,文章如行云流水、灵活而多变并具有很强抒情色彩。苏轼批评文体风格的抒情性主要是通过苏轼在文中平淡而简约的叙述中体现出来的、通过苏轼对朋友真实而肯定的评价中体现出来的。如苏轼在《书子由超然台赋后》中对子由文章的评价是:“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至于此文,则精确、高妙,殆两得之,尤为可贵也。”苏轼在这首题跋中对苏辙的文章先简约地进行了整体的评价,然后又对苏辙的《超然台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苏轼对苏辙的肯定性的评价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苏轼对苏辙怀着深深的兄弟之情、亲人之义。同时苏轼在对子由的文章给予肯定性的评价中又融人了自己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人生体验,如“精确”“高妙”这二个评价子由之文的词语也体现了苏轼的文章的特点,而且苏轼在创作过程中也是向这方面努力的,所以这篇评论性的题跋在对子由的文章表达了肯定态度的同时又渗入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因此这篇题跋情感色彩非常浓厚。再如苏轼写的一篇有名的书信一《与王庠书》中写到:“前后所示著述文字,皆有古作者风力,大略能道意所欲言者。孔子日:‘辞达而已矣。’辞至于达止矣,不可以有加矣。《经说》一篇,诚哉是言也。…”在这篇书信中苏轼运用平淡而简洁的语言对王庠的文章作了较高的评价,指出了王庠的文章有古人之风,值得提倡。从苏轼对王庠积极的评价中,展现出了苏轼对王庠具有深深的朋友之情。文中平淡而简洁的语言渗透着苏轼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这篇书信虽然是苏轼的一篇重要的批评文章,然而这篇书信就像苏轼写的其他普通书信一样充满了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又如苏轼在《答李方叔书》这篇书信中写到:“惠示古赋近诗,词气卓越,意趣不凡,甚可喜也。…足下之文,正如川之方增,当极其所至,霜降水落,自见涯涣,然不可知也。”儿锄苏轼在这篇书信中对友人李方叔的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且运用了一个表示很强感情色彩的“喜”字,这个“喜”字明显体现出了苏轼自己很强的人生体验,即读友人的诗使自己产生了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且在这封信中苏轼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李方叔的文比喻为“川之方增”“霜降水落”。比喻可以增强文章的情感色彩,因此苏轼的这篇评论文学的书信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总体上而言,苏轼的各种样式的批评文体的风格都具有很强的抒情化色彩。因此风格的抒情化是苏轼批评文体一个很重要的文体特点。

  总之,苏轼文学批评文体特征表现为文学化的批评文体、美文化的语言和抒情化的文章风格。选择文学化的文体必然使文章的语言呈现出美文化的特点。而文学化的文体和美文化的语言特征从而使其文章风格呈现出较强的抒情化特色。三者在内在关系上是一致的,共同铸成了苏轼批评文体的诗意化特色。同时苏轼批评文体显示了中国古代文体批评的民族特征。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试析苏轼文学批评文体特征】相关文章:

试析周劭馨文学批评08-30

浅谈广告语的语用学及文体学特征08-10

谈广告语的语用学及文体学特征08-11

试论当前文学批评症候08-30

试析法与经济的互动08-07

关于加强文学批评理论教学08-30

试析家庭系统的“价值伦理”08-26

试析大学经营之道06-12

试析诚信是企业的立足之本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