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应用型翻译课程体系建设探析
论文摘要: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应用型翻译课程建设应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方向发展为依托”,将专业学生的“行业、职业,专业发展”有机结合。在确保课时量的同时,丰富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通过选用时效性与实用性的教学内容,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译例点评,探讨交流,场景模拟式教学法以及全方位多视角考核评估体系确保英语专业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质量与实现路径。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应用型;翻译课程
英语专业翻译系列课程是能够彰显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突出职业性能力培养较强的高年级核心课程。在中国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和国际交往日益深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大量需求决定了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应用型、职业化的新路子。
一、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现状
纵观各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虽然培养方案不尽相同,但不难看出其共同点。各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大多提及要培养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新闻、教育、文化等领域,从事英语教学、翻译、研究等工作;在商务、经贸等领域,从事管理、贸易、商贸翻译等工作;在旅游,IT等领域从事导游,专业翻译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英语高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各校对英语专业以翻译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就业出口是不约而同的事实。但在查阅各校英语专业翻译类课程设置的情况后,可以发现,大部分院校的翻译类课程设置很难实现其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目标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巨大需求。
目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类课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表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集中表现为门类设置单一、课时量设置不足。虽然《大纲》中明确要求“要注意改变过去教学中对口笔译重视不够的情况”,但大多数高校只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翻译概论、英汉互译(笔译)课等课程1-2个学期,学时总数仅为100课时左右。同时,多数学校轻视对口译课程的设置具体表现为不开设口译课程或开设的口译课程的课时量偏低。
(二)教学材料的选用应用性不强,与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不匹配。教师课堂教学只是将相关理论、技巧进行罗列、将例证进行简单的堆砌,所选材料例证远离生活与现实社会需要,难以引发学生思考与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练习材料选择过于随意,形式单调,内容与真时生活脱节,实用之处很少。
(三)翻译课教学手段陈旧。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甚至照本宣科的方式,学生在课上机械地记忆学习,很少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教师很少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和手段,不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及相关现代化翻译工具的应用指导。教师往往注重翻译结果的评析而缺乏对翻译过程的点播与指导,很难有效促进学生翻译技能培养与翻译水平的提高。
(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一张试卷定成败。这难以对学生的翻译技能与翻译工具使用形成客观有效的评估与测试。更难对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健康持续发展。
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应用型翻译课程体系建设探析
(一)翻译课程体系建设基本思路
课程教学以“从社会职业需求及岗位资格要求出发、以职业应用能力实践化培养为核心”,突出翻译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应用性特点;教学紧密围绕社会对专业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与翻译行业资格标准和考取应用型翻译硕士能力培养合理衔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强化课堂教学过程研究,注重阶段性成果。
为有效满足用人单位对职业化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及专业学生对进一步学业深造的需求,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应在课程设置上积极创新,把翻译职业资格和应用型翻译硕士录取能力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相结合,立足于“行业先导”的研究和实践思路,做到既满足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的普遍要求,又使毕业生在行业就业、考研深造发展发面占据先机,成为真正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
同时,学校应根据具体办学情况,生源特点,在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才培养理念下,设置既能满足社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职业化要求,又能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需要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特色课程组选择模块以期实现专业特色教学体系与社会人才需要体系,学生需求体系三者有机结合。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操作
1、课程设置: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翻译课程设置不断线。在大三年级两个学期开设翻译概论、口译、笔译等课程,大四年级上学期开设口译实践、笔译实践等课程。在办学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开设翻译方向课程组供学生选修。课程组可考虑设置英汉对比与翻译、商贸金融翻译、译作赏析、视译及计算机辅助翻译等课程。所有课程均应保证课时量充足,均教学周应保证4-6个翻译类课时。实践课程应保证学生在自主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得到指导教师充分的指导与反馈,课程可考虑在学生毕业实践开始前集中进行。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能够有效的保证学生能力培养的持续性,同时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型人才实践化培养的特色。课程设置既考虑翻译基础能力的培养又为学生职业化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做到了将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符合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
2、教学内容:以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水平的要求为准绳,选用职业化实践性较强的翻译教材并配合相关口笔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的指定用书,积极引导学生将学习与就业,考试与考证有机结合。将翻译实践教学内容与最新热点时讯,真实翻译情景相结合,补充、采编、制作多种翻译类型音频、视频资料及文本,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时效性。教学材料选择应注意典型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兼顾由一般到特殊,由浅入深的各个层次,应多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等文体。以“应用”为主线构建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理论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过程,培养了学生以问题驱动的应用研究意识和能力。
3、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实践为主,教师反馈为辅,通过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资源”,通过个人意义的建构获取知识。在笔译教学方面,采用“学生译例评析”教学方法。注重采用英汉对比分析、译例分析、改译讲评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在口译方面,采取“模拟式、讨论式、点评式”交融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环节上的复习与学习,知识点讲解,翻译技巧渗透,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笔译实践课程采用学生分工协作组建翻译团队,完成行业翻译作品的模式,要求各团队对彼此翻译作品进行互评,教师进行指导与集中点评的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口译实践课程则采取分组模拟式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外事、经贸、科技、旅游、会议等领域翻译场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口译实践。教师负责进行课前情景任务布置与要求说明,学生分工完成情景具体内容设置与准备,课上各口译团队进行口译表现互评,教师负责总结点评,同时提供相关经典口译视频,供学生进行对比思考。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点评式、模拟式、启发式的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翻译类课程教学能够切实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职业化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4、考核方式: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试+作品考核”的全方位多视角考核评估体系。注重过程考核,平时考核突出对翻译应用技能的训练和检测,采用笔译、口译、听译、视译测验、笔译作品及口译作品等多种形式。期末考试则利用便利的学校资源,对学生的翻译综合能力进行测试。笔译考试允许学生独立利用词典,网络搜索工具,翻译软件等多种资源进行限时性仿真翻译考试;口译考试则结合多媒体语音室考试系统,使用提前录制好的音频及视频材料进行现场口译考试。口译及笔译实践课程考核则主要以学生提交口笔译作品为主。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前提交原创笔译作品,口译则提交模拟口译场景视频作品。
三、结束语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方向发展为依托”的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应用型翻译课程体系,将专业学生的“行业、职业,专业发展”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的满足社会人才市场对应用型专业职业人才的需求。在现代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优化专业职业性课程体系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评估考核办法来拓宽并实现英语专业应用型特色人才的培养路径。
上一页 [1] [2]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应用型翻译课程体系建设探析】相关文章: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论文04-30
建设工程管理探析06-13
探析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06-03
券商实施品牌建设探析06-12
英语翻译中常见错误探析12-10
探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建设08-25
探析水利工程建设的问题及改善论文05-04
探析翻译症的病因以及克服方法论文04-28
谈高职应用型外语翻译教学改革建议08-04
加强文化建设对医院管理内涵质量的探析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