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分级学习现状调查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我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分级学习现状的调查发现,A、B、C三级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对自身学习策略的评估以及课外英语学习时间的利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A级学生表现优秀,B级居中,C级较差。为此,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分级各级大学英语教学、学习的可行性建议。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调查研究;可行性建议
一、引言
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为了推进此项工作,我省先后有几所院校实行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但后来因为教学管理困难等原因,有的高校终止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我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于2005年7月,根据教育部高教司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提到的“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以及“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了分级教学而且一直坚持下来。五年以后,即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这一面向未来10年的纲领性文件中同样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制度改革。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规划纲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我院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势必引来对大学英语分级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以便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进改革。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英语学习是一种技能学习,学生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获得,需要通过个人的实践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因此我们对我院非英语专业分级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分级各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积极稳妥地推动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二、调查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该研究的对象是2009级分级A、B、C三级大二本科生且参加了2010年12月CET-4考试,共450人,其中各级150人。A级为英语基础好的学生;B级为中间生;C级为差生。各层次学生涵盖我院本科教学各系部。
(二)研究工具及数据收集
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形式的问题,涉及三个方面,即学生的学习策略、学生对自身学习策略的评估以及课外学习英语时间。要求学生对每一个问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个别问题可以多选或自行列出问卷中未包括的情况(在问卷中以“其他”选项出现);第二部分要求学生写出2010年12月参加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各单项成绩及总成绩。
我们请担任2009级分级各班的英语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名单在课堂上把问卷发下去,为了保证被试者最大程度的合作,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研究的严肃性和研究意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行选择,同时指出此次调查对他们的学期英语成绩无任何影响。问卷在老师的监督下当场填写并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50份(A级150份,B级150份,C级150份),除去B级3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447份,有效率为99%。我们按照A、B、C三级分别对问卷进行了列表式综合性的百分比统计,另外,参照我院2009年对2008级学生进行的相关调查中所获得的数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
本调查所涉及的学习策略,仅限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英语最有效的学习方法”的调查中,A级学生52%选择了“自主学习”;B级学生65%选择了“强化训练”;C级学生70%选择了“课堂教学”。由此可见:由于学生入校时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基础好的A级学生想摒弃仅靠教材和课堂教学学习英语的模式,采取了综合提高英语技能的策略;基础差的C级学生,由于基础差、自学效果不理想,从而对英语自学失去信心,因而没有学生选择自主学习,而是全体选择依靠课堂教学;对于处在中间的B级学生(占三级总人数的60%)而言,测试对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有一大半学生将“强化训练”作为提高英语学习最有效的方法,说明了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着的急功近利思想。
在调查“提高听力最有效的手段”时,A级68%、B级76%、C级85%的学生都选择了“听磁带和MP3”,这说明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经常方便接触到的工具,如录音机、电脑和MP3来接受语言输入;同时也说明了我院学生交际能力较弱,参加类似英语角的第二课堂活动人数较少,课外投入英语学习时间少,语言环境不足。
另外,在调查“扩大词汇量最有效的方法”时,A级62%、B级66%的学生选择了“大量阅读”,而C级60%的学生选择了“背诵词汇表”。这表明由于学生英语基础不同,导致了大学英语学习时代出现了不同的学习方法。不过从实效看,大量阅读是一项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因为词汇的掌握多半靠重复,阅读是重复词汇的最好办法。
(二)学生对自身学习策略的评估
在调查“大学期间提高最快的项目”时,A级有54%的学生认为是阅读,28%认为是听力,18%认为是写作;B级有58%的学生认为是阅读,32%认为是听力,5%认为是写作;C级有72%认为是阅读,16%认为是写作,没有学生选择听力,还有18个学生(12%)自己列出是语法提高最快。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阅读是多数A、B、C三级学生认为提高最快,但同时也是急需提高的一项技能。这似乎有些矛盾,其实不然。原因有三:1、学生在进校时起点低,因此稍有进步,就能明显表现出来;2、在阅读、听力和写作的三个选项中,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花在阅读上的时间最多,因此,唯有阅读易被学生选中;3、我院各级的英语学期考试试卷中阅读部分相对四级考试中的阅读而言简单,学生得分较高。但是学生认为阅读进步快并不意味着阅读水平就真的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我们对2010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各单项成绩的调查,A级、B级、C级学生的阅读单项平均分数分别为146分、139分、107分(满分为249分),反映了学生阅读技能并不高。阅读作为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输入的主渠道,是搞好听说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我们还发现,尽管B级、C级学生认为阅读、听力是急需提高的技能,但他们并没有真正花很多精力去提高之。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纯阅读和纯听力的时间很少,不能满足阅读、听力训练的要求,只能做一些技巧方面的指导,大量的学习及练习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因此,那些把英语学习寄希望于课堂教学的学生进步就慢。
另外,在中学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对交际能力产生很大影响的写作,并没有引起我院各级学生的重视。A级、B级、C级学生认为写作最需要提高的比例分别为6%、10%和16%,那么,我院学生的写作水平到底怎样呢?从对2010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写作与翻译单项成绩(满分142分,其中写作106分,翻译36分)看,A级平均分为91分,B级平均分为86分,C级平均分为71分,情况不是很好。再者,阅读也没有对写作产生太大的影响。众所周知,要写得好,必须读得多。当前写作成了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一方面是因为写作本身比较难,教学上又重视不够;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读得、背得太少,所以不可能准确自如地表达思想。一些学生能读课文,但不能背诵,部分学生一方面希望大量阅读,另一方面却连课文(含课内课文和课外课文)都不愿看,反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要改变这一局面,要加强对学生引导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写作能力的训练。
(三)对学生课外学习时间的调查
对学生课外学习时间的调查结果,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因为我们总是听一些学生抱怨说,英语学习是“费时多,收效低”,我们原以为学生的很多课余时间都花在了英语学习上。但从我们得到的结果看,A级学生表现最好,96%的学生每周课外学习英语时间多于10小时;B级学生36%在5小时以下;而C级学生每周课外学习英语时间少于5小时的竟达52%。从总体上看,由于B级部分学生和C级大部分学生课外学习英语时间太少,就不能按要求进行预习和复习。然而,不预习则达不到课前系统准备的要求,不复习又无法巩固课堂讲解和练习的新的语言现象。
四、研究讨论
当然本次调查有其局限性。首先,调查的范围仅涉及到我院一个年级的学生。为了保障其可信度,我们尽可能地将调查结果与同类相关的调查相比较。其次,问卷的内容未能包括学生学习现状的各个方面,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对我院分级各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有了宏观上的了解,为深化我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从整体上看,A级学生表现优秀,他们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外学习都很积极,多数学生不满足于“填鸭式”教学,希望通过多种渠道接受语言输入,但A级学生在我院总归为少数,只占每年级总人数的15-20%。而占年级总人数60%左右的B级部分学生和占年级总人数20%左右的C级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他们认为自己是中医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没用处,因为他们既不想出国,也不需要英语四级考出好成绩,但他们要毕业,他们要参加英语学期考试,因此就对课堂“灌输式”教学存在着相当大的依赖性。另外我们发现,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考试的反拨作用、学英语的时间有着很大联系,特别是考试的反拨作用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策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B级、C级的部分学生中存在着轻视基本功学习等急功近利思想,他们缺乏自学意识,自学时间投入不足,自学方法不当,自学效果不明显。
综上所述,我们对分级各级教师、学生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学习的可行性建议如下:
(一)A级学生有较好的英语基础(高考英语成绩介于105-135之间)和较高的学习英语兴趣,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语言天赋,对他们英语能力的要求应达到“较高要求”的目标,在教学模式上应采用“课堂面授+自主学习”的方式,交际法教学对他们利大于弊,教师只需适当引导以开阔其视野;阅读应以大量泛读为主,少量精读为辅,另外适时开展英语四、六级的后续教学,通过开设专门的翻译、写作、文化、口语等选修课来提高各项语言技能,并逐步把基础英语课程转向中医专业英语的学习上,真正做到大学英语学习的不间断。同时担负起弘扬祖国传统医学的重任,要具备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能力,能够就中医方面的知识进行国际交流,以适应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需要,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医专业高级人才。
(二)B级学生人数占三级学生的60%左右,而且是中间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介于86-104之间),对他们首先要加强英语学习意识的教育,教学模式应采用“教师讲授+适当的语言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精读、泛读相结合,精读不宜太难,其比重应大于A级,然后再把听、说、写揉合进去,尽量让学生就同一语言材料从听、说、读、写不同角度反复进行实践,有所侧重,又有所兼顾,做到读中有听,读中有写,读中有说;听了能说,说的能写,读了能写,写了能说,反之亦然。其次,把输入与输出相结合。较系统的语法知识学习仍有必要,教师应作一定的讲解和示范进行语言输入,根据授课内容提出不同的如:词汇、语法、结构、篇章、背景等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跟教师一起思考、分析、预测、寻找答案,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随时随地利用可利用的机会进行输出,为学生营造实践主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提高其学习效果。
(三)由于C级学生基础较差(高考英语成绩介于42-85之间),应采用“教师授课+由教师辅导的语言基本训练”的教学模式,首先加强基本语法和基本词汇的学习,先打好基础再求提高。在大一时的教学方法应以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为合适,因此教师的讲授应占主导地位;到了大二再逐步参照B级的“教师讲授+适当的语言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改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
上一页 [1] [2]
【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分级学习现状调查研究】相关文章:
浅谈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03-29
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11-27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11-14
论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因素06-10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11-1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