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人格教育研究

时间:2024-07-28 00:32:3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人格教育研究

摘  要:我国自古以来都重视人格教育,但面对改革开放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潮的冲击之下,我国大学生人格教育相对滞后,出现了人格的三失。引发了世人对人格教育的思考,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人格教育方式的重要抓手,紧跟时代,在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中地位日益重要。笔者仅以2010年宁波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为例,介绍其对人格教育的积极作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关注。
关键词:人格;教育;社会实践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人格教育的关系
        暑期社会实践是指高校大学生利用暑期进行的时间相对集中、大规模、大面积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实践方式。我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起初是自发性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源自于1980年清华学生提出“振兴中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并在全国大学生中引起共鸣,各地高校学校因势利导,组织大学生在暑期开展“学雷锋,送温暖”活动,揭开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序幕。1983年全国学社联的《关于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十八周年开展“社会实践周”活动的通知》中明确了共青团在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组织和指导作用。并在1984年,共青团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指导思想的“三下乡”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一直延续到至今,形成了长效和稳定的活动开展机制。其活动的开展紧密的联系社会热点组织形式多样,为我国大学生人格教育开辟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让人格教育更为直观和生动,使受教育的主体更为广泛,活动形式多样生动且具有趣味性可以使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且充实,在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教育上都有长足的推动作用。
        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大学生人格教育上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一方面,它实现了高等教育目标,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加深理解,获得对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另一方面也有效整合了社会教育资源,尽量多的提供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发展。十六号文件还提出,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专业学习的提高、服务精神的培养、就业问题的解决以及创新科学精神的养成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2010年宁波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基本情况
        2010年,宁波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暑期社会实践与大学生人格教育相结合面向社会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的实践主题,广泛开展 “三下乡”志愿服务类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类社会实践活动。
        据我校团委统计,全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达10000余人,共集中组建了718支实践小分队,参加集中组队实践人数近8000人,共有500多名专业老师参与指导;2、围绕三农和民生问题,组建了“关爱农民工志愿行动重点服务团”、“‘一院一关注’民生系列调查行动重点服务团”和“弱势群体生存状态调查实录行动重点服务团”;3、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组建了创新创业类专题实践团。一方面,以主持、参与2009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2009及2010年度校科研储备项目中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研究”为重点,推出“走进社会”哲学社会科学类调研行动服务团;另一方面,以2009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2009及2010年度校科研储备项目中的“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类项目研究”为重点,组建“探索科技”自然科技类研究行动服务团队;4、围绕创先争优的统一部署,组建了学生党员义工服务团。8支党员义工服务团成员全部由学生党员组成,他们秉承着共产党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优秀传统,以党员义工的名义走进社会、服务社会,争先创优。社会实践过程中,他们还将设立临时党支部,集中开展法律援助、社会民情调研、义务支教、探究养路工人职业病现状、党的基本理论宣讲等活动。另外,今年我校共有30余名同学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省内欠发达地区计划志愿者的选拔活动,无论是报名人数还是服务人数均列全省前列。经过层层选拔,最终10名志愿者成为我校第八批“两项计划”志愿者,他们将在四川省汶川县以及我省的衢州市衢江县、丽水市庆元县、松阳县,开展灾后重建、支农、支教、扶贫开发等工作。
        我校在暑期社会实践的启动和推进过程中,为广泛动员学生和教师的热情将实践与学分的评定和教师的绩效考评挂钩;为保证社会实践的开展,下拨了专项经费,并向社会争取各方面的经费支持,保证了社会实践的开展;在活动的组织上,采取学院与学院之间互补结对、与兄弟高校合作,和高校、地方、企业三方合作共建等方式,促使活动遍地开花。在浙江省各县市区以及安徽、新疆、四川、青海等十多个省(市、地区)留下了宁大人的足迹和感人事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暑期社会实践对人格教育的几点启示
        1、在艰辛中寻找自我,在磨砺中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通过组织支教活动,让许多未曾直面贫困的大学生走进农村、走进西部,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体验人生,在一群需要帮助的人群中寻找自我价值,发掘知识的力量。如:“驻足爱心亭,播撒爱心情”——青年志愿者协会赴四川沐川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和由余耿学同学为团长的由宁波市14个高校联合组成的赴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他沙镇爱心支教队等,他们走进边远的山村,席地而睡直击贫困。他们并没有被恶劣的生存环境吓倒,奔走于乡间向当地的农民宣传科学和文化知识。
面对求知若渴的小朋友他们心酸落泪,在支教过程中发现自己不足力求弥补更正之余,他们四处收集关于小朋友们的贫困信息。他们将自己亲身经历写成日记,为争取让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可以改善教育环境,他们返校之后通过网络和媒体向社会各界发出求助信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已促成了宁波市一些爱心人士与贫困地区小朋友的结对,余耿学同学还在BBS等论坛上发起建设爱心图书馆的倡议,得到了广大同学和社会人士的热情响应。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支教队伍中有许多都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爱心驳斥了社会对“90后”社会公德的质疑,在艰辛中寻找自我价值,在磨砺中树立了正确的自我意识。
        2、在社会的大熔炉里,锻炼社交能力
        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将大学生从学术的象牙塔中推向社会,通过调研、支教、联谊等活动锻炼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在组队过程中,确定由小组长征集队友,并鼓励实践队伍联系和寻找合意的实践单位,在实践过程中,他们要面对各色各样的人群,特别是社会服务团队,如科技服务、挂职服务、便民服务等。他们要面对服务对象的质疑,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服务对象解答难题,如服务三农服务团。他们需要走进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群,如何与服务对象沟通,并取得他们的信任,对于我们许多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简而易懂的语言讲述给老百姓,解决他们的困难又是难上加难。而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更需要我们的同学面对各色各样的人群,如何让调查者接受调研,而且填写真实的情况,这都要求我们的同学加强自身的修为,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社交技术及方法,才能达到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服务好对象,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在客观上帮助了学生克服自我封闭、人际隔阂、社交恐惧等不良人格表现。       3、在关注和调研社会热点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紧扣时代的脉搏,每个活动的制定都是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策划,并与时代紧密相连,具有浓厚的社会性。而且大部分活动都与社会热点相关,特别是社会调研活动。如:蚁族、留守儿童教育、用工荒、人力资源外包、外来务工子女小候鸟、空穴老人、城管执法、富士康十三跳折射的务工人员生活状况等热点问题开展调研活动。外语学院100个人的一百个故事,对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生存状况进行调研,同学们冒着酷暑对100多位从事各行各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写实调查,拍照、口录,整理材料,出版了书籍《有那么一群人》,通过图文真实的反映了外来务工的生活状况。另外,通过对居住在我校附近的离校毕业生“蚁族”就业、收入、生存环境等各方面的调研,加深了对自己未来的了解,促使大学生对加强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通过对热点问题的调研和分析,开展生动的国情教育,让大学生的视野走出校园,面向社会、面向世界,让他们在自身的体验中去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更清楚和理性的对待自己的未来。通过总结分析未来社会的变化趋势和特点,了解和掌握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使他们敢于正视现实,面对未来,学会处理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当前与未来之间的关系,学会以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去迎接新生活,适应新环境。
        4、在探索和逆境中,增知识、长才干,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暑期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承办各种社会事务、科研任务和调查,在学校和社会的资助和期望下,需要他们对学校、社会和自己的团队有一份交代。科研类需要有专项发明、论文,支教和服务类团队需要得到当地百姓的认可,每个团队都带着自己负有的使命,并独立完成预期的目标。在集中的暑期他们任务紧,任务重。如我校科研类团队中,有部分是已立项的重点课题、储备项目等,需要在暑期集中的时间,将科研项目孵化出成果;创新型的团队如材化学院的72小时创新团队,在短期中从身边寻找创新项目,并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群策群力进行攻关,发明了十多种新产品并进行专利申请;在暑期学生围绕课题进行深入调研,查阅资料形成了大量的调研论文和报告,各学院都在进行整理并拟发表。另外,服务性的团队中有教师参与指导的,也有许多是远离母校自行独立开展活动,活动中学生需要自行策划并加以实施。如体育学院“阳光体育入社区”同学们自行联系实践社区,承办社区的体育活动和文娱晚会,指导教师从中指导。在暑期相继进入个社区开展活动,极大的锻炼了大学生的攻关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和执行力。在时间和任务的压迫下,指导教师的引导下,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5、在团队配合和社交中,提升大学生掌控情绪的能力
        无论是科研团队还是服务性团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需要完成所肩负的任务,需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实践中都是需要各位大学生去面对的。在各个团队开展活动都需要分工,需要协作,随着活动的开展团队中的矛盾是难以避免的。在陌生的环境中,没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工作难以开展,这就需要团队成员要有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在矛盾产生后要有掌控自我情绪的能力,互相体谅帮助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才能完成预期的目标。尤其是服务性团队,时常要面对服务对象的质疑、不配合,甚至是不满情绪,如何将这一切都化解,让活动顺利进行,都促使广大参与实践的大学生要学会和提高掌控自我情绪的能力。如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支教活动,体育学院“小候鸟夏令营”等,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本身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活动让他们直接面对一群群父母难以照看、顽皮的小朋友,作为老师指导小朋友学习文体知识,辅导课堂作业,体验老师的辛酸。要面对学生的不配合,要求他们保持冷静的思考,改善教学方式,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教育他们。其他实践活动也是如此,在面对困难和他人的不理解时,都需要我们大学生掌控情绪,冷静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实践增强学生的自立观念和自立能力,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奉献与获取的关系,发挥暑期社会实践人格教育的积极作用,让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学生走向社会,寻找社会对他们从形象到能力直接认同的一种途径。对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最能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完善心理防御机制。 
参考文献:
[1]吴桂韩.当前高校学生人格教育与健康人格培养探究.硕士毕业论文,2008年.
[2]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2卷)[M].中华书局,1984.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人格教育研究】相关文章: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论文03-28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论文03-28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论文(精选13篇)08-31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论文01-01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范文11-25

大学生教育研究论文提纲03-28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论文格式要求11-22

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研究11-18

高校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构建与研究02-2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