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主高效的整理与复习课堂
整理复习课作为一种数学课型,常常被一些数学教师所忽略,在教学上随意性很大,或一讲到底,或一练到底,总结归纳由教师一人包办,然后让学生做大量模仿性的练习题,所谓知识的应用就是解决“纯理论”、“纯数学”问题,“题海战术”、“套类型”的现象普遍存在。机械重复的训练在短期内确实能收到效果,但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会受到压抑,自主学习意识淡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教学的最终目的——“关注人的发展”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创建自主、高效的整理与复习课堂,成为我不断思索的问题,也做了许多尝试,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及所听所想,谈谈自己的浅见,与同行共勉。一、课堂导入突出“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知识形成过程。在整理和复习课上,学生非常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采用“炒剩饭”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复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肯定是不够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整理和复习的热情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要以复习内容为依托,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复习。
如在引导学生进行《倍数与因数》的整理与复习时,由纪晓岚所作的《咏雪》诗导入: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草丛寻不见。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字,并由数字引发联想,在联想中回忆有关倍数与因数的知识,学生自然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整理与复习中来,引用学生的话来说真是“抛砖引玉”。
二、梳理知识践行“实”
要重视学生自主梳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
整理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整理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在经历自主梳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平常的'整理与复习课中不断优化整理与复习过程,贯彻“实”字方针,使培养学生自主梳理能力的每一项教学措施落到实处。
1、整理知识前要求要明确。
听过不少整理复习课,在学生罗列知识点后,老师让学生或自已梳理或小组合作整理,貌似自主的背后,缺乏明确的指引,学生不知如何整理、整理知识要达到什么要求,整理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效果可想而知。
如果在整理时要求明确,课堂效果甚好。
如:在四年级《认识图形的整理与复习》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时,始终强调整理的要求:全面、简洁、有条理。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展示交流自己在课前整理的作品,结合这几个要求进行分析评比,选出一份较完善的在班上进行交流,在反复的交流、探讨与修改中,建构成知识体系,养成了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2、知识整理的方式应呈现多样化。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的课堂应该成为放飞学生个性情才的场所,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对学习结果进行甄别。整理知识的方法也应该呈现多样化,促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得出结论。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为教,其目的是达到不教。”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序思考、动手实验、类比转化都是优良的数学学习品质,这些学习方法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要经常渗透,才能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三、练习设计围绕“精”
整理与复习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通过学生有效的练习,切实提高整理与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首先,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简单重复新课学习中的习题,要避免简单机械重复的无效劳动。
其次,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既要重视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也要注意综合性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
再次,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在内容和要求上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在《倍数与因数》的整理与复习中,我把练习设计在一个学校运动会的情境中,有基础练习(填空、判断)、提高练习(猜学号——根据数的特征来判断),还有发展性练习(利用数字特征自主设计谜面,学生来猜)。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必要和精当,在突出趣味性与情境性外,还关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总之,“整理与复习”课为我们提供了重新组建学生认知结构的时机,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尤其在整理与复习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所学知识、认识事物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更高层次的归纳、概括、提炼,使新旧知识完美地融为一体,达到构建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构建自主高效的整理与复习课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