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时间:2024-10-11 11:50:0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基于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论文关键词:国际贾易实务 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

浅谈基于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论文摘要:作为国际贫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外贸人才需求的变化对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在该课程教学中尝试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积极推广案例教学、运用中英双语教学、配合使用进出口模拟教学软件以及引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等等,时“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对于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及职业技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该课程能够使学生较为全面和熟练地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初步掌握进出口业务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其在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国际市场调研分析能力、国际商务沟通能力及国际商务运作能力等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该能力又可具体细化为以下四方面的技能:第一,订立外贸合同的能力。能够与国内外客户建立业务关系,具有通过交易磋商订立外贸合同的能力。第二,组织国际货物运输的能力。为进出口货物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签订运输合同、办理运输业务的能力,代理货物运输的能力,为进出口货物合理投保的能力。第三,进行国际货物报关报检的能力。为各种贸易方式下进出口货物办理报关及报检业务的能力。第四,国际结算能力。熟练运用国际贸易中常用结算工具的能力,开立、审核信用证的能力,熟练填制各种外贸单证的能力,防范收回风险的能力。

    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措施

    1.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任务驱动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是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它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作用,将学生认为枯燥的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学习内容,是一种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实践性强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能力,首先必须对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和以卷面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人“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采取“用中学”、“边学边练”的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通过“展示任务”、“分析任务”、“练习任务”,使学生在教师设置的“进出口业务”虚拟情境和任务项目中接受实际的操作训练。教师将所要学习的国际贸易实务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工作任务中,学生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构建。

    这里所指的任务是指在一定的进出口业务背景下,以高度仿真的待处理事件为目标,通过运用国际贸易实务的各种知识及操作技能来完成特定目标的过程。这里的任务并不是要求学生完成某项业务操作,如填制海运提单、计算出口报价等,而应是在一个具体的工作情境下,具有特定目标的、真实的工作任务。如可以设计以下的工作任务:“北京市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与美国WHA PO TRADING INC公司签订了出口一批蜂王浆的合同。现已收到通知行发出的信用证通知书及开证行开来的信用证正本(将出口合同、信用证通知书、信用证正本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北京医保业务员的身份,对照合同审核信用证,撰写信用证修改函。并根据修改后的信用证缮制海运出口货物委托书、商业发票、装箱单、海运提单等。”这样具有真实业务背景的工作任务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在任务呈现给学生之后,教师不能采取传统的授课方法,直接讲解相关知识,而是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理解任氛教师还可将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引导学生分析完成任务的操作思路,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相互讨论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可根据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分组形式完成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责任与主动性,并较多地采取小组学习的形式,以提供给学生与人交流协作的机会,最终,通过“做中学”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2.推广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国贸实务的案例通常来源一于实际业务,是学生将来工作中将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近企业实践。同时,对于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贸易术语及国际惯例等,如果只是按照书本进行抽象的解释,学生往往理解较肤浅,且不会灵活运用。因此一定要运用大量的实际案例来解释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处理各种实际业务,从而使理论教学和实践紧密相连,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其应用能力。案例教学的运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引导。案例每一章课程内容讲授之前,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实际案例,并提出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讲,并运用之后课堂上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自己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引导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有针对性地听讲,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引导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必须能够涵盖本章的核心内容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第二,课堂案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针对较为抽象的基本概念、理论、重点内容等应适时引人恰当的案例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教师一方面结合案例进行讲解,使理论知识更形象;另一方面,则通过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基本概念的运用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思维不断深化。第三,讨论案例。在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组织综合性的案例研讨和陈述。学生可以在课下查找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分析、讨论,通过同学间的相互碰撞、交流,对案例进行深人思考、判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课上的陈述和辩论。案例讨论通常不设定唯一的答案,而应当引导学生寻找多种解决方案。这种开放的、动态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第四,考查案例,即通过案例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这种考查方式与学生通过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传统考核方式相比,对于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更加有效、合理。

    3.运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涉外经济工作人才的特点以及英语作为国际通用商务语言的现状,决定了双语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由于国际商务沟通、交易磋商以及各种外贸单证、合同都需使用英语,国际主要商品交易所行情报价也多使用英文,因此,国贸专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较高。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双语思维的环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文交流、应用水平,又可以使其熟悉实际的外贸业务形式,有助于其形成基本业务技能。为了有效地保障双语教学的效果,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应注意以一下事项:第一,积极引人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是国际经济业务,应该是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化人术在专业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通过与国际接轨,引入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内容和模式培养学生国际化的视野与思维方式。因此,双语教学应尽量选择原版教材,同时,为教师创造出国进修机会,使其回国后能够将国外的教学内容、模式借鉴到自身的教学中,不断地充实和改进  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其全英语教学能力。第二,以专业知识为主线,英语作为工具。“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任务是以进出口业务为对象,以国际货物买卖合  同为中心,对各个业务环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介绍,使学生掌握较丰富的国贸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法律规定和国际贸易惯例,具有处理外贸业务问题的能力及实际业务操作的技能。因此,双语教学不同于大学英语等公共英语课教学,基本教学目标是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形成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语言只是作为工具。第三,根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合理进行中英文搭配。双语授课过程中如果中英文的使用不合理,往往会使专业知识的讲授深度受到影响。由于专业教师受英文水平所限,很多从教材上延伸的内容只能降低深度或省略不讲;而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样良芬不齐,如果课上英文使用较多,造成多数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似懂非懂,仿佛在上听力或阅读课,无法对专业知识进行准确的理解。因此,应当合理地设计中英文的比例:首先,授课所用的PPT应当用英文来制作,这样可以以英文呈现有关专业知识的书面信息。对于基本概念的界定,基本观点、教学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简单的案例陈述等,由于内容较简单,可以使用短语和单句来表达,不需要复杂的英文复合句,因此,均可使用英文讲授;而对于一些深奥的理论观念、复杂案例等等则适宜使用母语来讲述,这样可以将晦涩、枯燥的学术性语言转化为生动的口语,灵活应用比喻、通俗说法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避免将知识学习变成翻译等常见双语课的弊端。第四,帮助学生树立运用英文表达的信心。双语课堂上学生往往由于语言不熟练,害怕出错而不敢回答问题。因此,授课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基本理论与概念正确的情况下,尽量不追究其英文语法错误。通过多说多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其用英文思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4.使用模拟教学软件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条款的内容,而且会根据实际业务要求签订合同的条款,熟悉信用证和各种单据,并能够熟练缮制单据。因此,单纯通过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具体操作细节及贸易规则,需要通过模拟进出口业务环境,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大量的操作训练,通过具体业务演练最终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操作细节和规则。为此,在教学中引入进出口业务模拟实训平台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如世格的“外贸实习平台”、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TMT国际贸易流程模拟系统”等等。国际贸易专业可建立一个国际贸易模拟操作实验室,通过局域网模拟进出口业务的网络环境,让学生在这个仿真的环境中独立地进行进出口交易全流程操作。教师对学生每个环节的操作结果进行点评、反馈,及时修正错误,并适时进行考评。实验室的模拟操作训练可安排在“国际贸易实务”理论授课之后,用1一2周的时间集中进行。这时,学生已经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立起一个完整统一的概念,通过外贸模拟实训环节可以将各部分知识整合起来,运用电子模拟操作的手段,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使其对外贸业务形成更清晰、直观的认识,做到“学”与“用”相统一。

    5.融汇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依靠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还必须有意识地向学生强调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由于外销员、报关员、单证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际工作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因此,证书考取能够增强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和就业优势。授课教师应熟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并将证书考试的核心内容适当地融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提高学生证书考试的通过率。

    6.创新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与基于能力培养的授课方式相对应,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考核标准和方法也应相应进行深层次改革,探寻适合于培养应用性国贸人才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国贸实务考核方法除了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外,应逐步增加案例分析、实际业务操作、课程论文、方案设让综合模拟等多种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也从单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与理论知识的掌握,逐渐拓展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考查。以考核学生学习新知识及拓展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低为主要标准,采取多种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逐步建立一个灵活、实用、多层次的考核体系。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浅谈基于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创新探讨】相关文章:

基于胜任能力的MBA培养模式探讨12-10

关于基于胜任能力的MBA培养模式的探讨12-06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03-10

浅谈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03-05

面向能力培养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探讨11-24

基于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能力培养的分层教学模式探究12-10

浅谈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分培养创新能力11-17

浅谈创新化学实验教学 充分培养创新能力11-15

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11-1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