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词句美妙 采撷语文精髓
语文教学中,繁琐细碎的词句讲解,就本讲本的空洞问答,历来为人诟病。余映潮老师在《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中说:“中学语文教学中最消耗时间的就是课堂上的‘碎问碎答’。”但就成文过程而言,炼词炼句必不可少,此类文坛佳话甚多。那么我们该何去何从呢?其实,任何问题和事情都有众多的层累,只要用心挖掘,都能做到有趣味的层次。于漪老师在《语文教育耕耘录》中对这个语文顽疾开出了药方:若离开词句篇章去讲析一篇文章,文章的精髓就失去光泽,失去育人的作用与威力;分析推敲词句篇章,若不充分阐发其表达的情和意,就显示不出语言文字的精到佳妙。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既废除架空的说教,又力戒支离破碎的诠释,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训练之中。
可是怎样阐发词句表达的情和意,显示语言文字的精到佳妙呢?笔者认为只有当词句教学成为品味语言、发展思维、感受情理、默化审美、陶冶性情、领略文章学技巧的时候,才能彰显词句教学的美妙,采撷到语文的精髓。
我在讲授《社戏》时,就设计了比较文中的“怕”字和“骂”字的问题。“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这两个字写出了什么情趣呢。学生不好体会个中细微差别。我就举例类比——我最怕同桌唱歌。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怕” 是不喜欢但也不讨厌、有尊重别人的意思、不喜欢可以不听,但不能因此就强求别人,同时也无法强求。再联系前面“我”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论辈分;后面夸奖六一公公的豆好吃,可见我是一个受教育、有教养、善解人意、会说话的少年。在讲这一课时,大多关注小伙伴们的形象,很少关注“我”的形象,这样分析激发学生对“鲁迅”的喜爱、敬重,感到亲切、亲近。而“骂”字呢,也不能就说双喜他们多么坏与恶,否则与前后表现出来的善良、淳朴、勤劳、能干矛盾了。
联系前一句 “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可见,这里是写小伙伴们的天真与纯稚。天真就是心地单纯,性情率直;没有做作和虚伪。这里是表现小伙伴“单纯、率直、不虚伪”的善良本性和高兴就笑,讨厌就骂的幼稚;甚至还有为“我”好不容易看一次戏却很扫兴而抱不平的宽慰。这与他们生活在海边,极偏僻的平桥村相符。简直有“一字立骨”的功效,这两个字为什么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能量呢。在于作者用得准,对生活观察得细,体认得深。同时指导学生体会,选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得益于对生活场景的一种直寻。
随后又分析“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一句的巧妙。从这一句看出了那些信息呢?——船划得快、行船灵活、小伙伴驾船技术高、船是白色的、对小伙伴的赞美等。让学生把这些信息组成一段话和原文比较。“小伙伴们划船技术很高,我们这白篷的航船在水里灵活而快速的穿行,他们是多么聪明能干呀!”与原文字数相当,可是意思上表达就差远了。划船技术有多高?白篷的航船什么样?灵活快速到什么程度?到底有多能干?这些都没有写出来,且行文平淡呆滞;原文则画面鲜活、栩栩如生。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形象生动、什么是文笔洗练、什么叫富有文采、什么叫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结合、什么叫心神与物境合拍、什么叫文学味,语文味。
此时学生的回答不再是往常好不好的简单判断和人云亦云,而是“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此时的学习不再是师生口头的机械问答,而是心灵深处的思索、回味、赞美、珍爱!领悟了知识、蓬勃了思维、美化了心灵!
于漪老师在《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中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味,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熏陶,在语文水平上获得提高。”
我想,文学作为一门艺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要给学生一种形象美、理智美的体验。学生只有感受到文本的情趣,体验到课堂的美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但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解读文本、驾驭课堂的艺术功底。
【彰显词句美妙 采撷语文精髓】相关文章:
引领学生采撷数学之美?12-12
选用现代教学媒介 彰显语文课堂魅力12-12
生命意识的彰显与高扬论文提纲03-27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彰显教师的教学机智11-20
语文,畅想的语文12-05
浓浓“语文味” 感悟真语文12-10
创设班级语文环境 提高学生语文素质02-20
语文开题报告12-03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遵循语文教育规律11-1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