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构建与研究

时间:2024-09-07 14:01:4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校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构建与研究

摘要: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使学生有机会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挑战和受用一生的良好习惯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开发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关键词:审美教育;大学生;构建与研究;艺术教育 
 
   审美教育即艺术教育,一般以生动形象来反映世界,并以教育手段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世界,是通过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艺术教育是以情感教育为特征的一门学科,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念来培养人正确的审美理想,并通过具体生动的审美形式和审美实践训练,强化人对社会美、科技美、自然美、艺术美来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心理能力,以提高人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一、艺术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
 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普遍开设艺术鉴赏课程,艺术鉴赏课程的核心是音乐鉴赏和美术鉴赏,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习深化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大幅度地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向全体学生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校内外、艺术活动,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并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加入经费投入,普及现代化的艺术教育技术手段,使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器材和设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学校艺术教育体系。
 著名的浪漫派诗人和剧作家席勒(F.VonSchiller)和他的信徒里德爵士(SirH.Read)对人格和人品结构的个体如何取得良好素质进行了研究,席勒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通过艺术和艺术教育。强和他在《美育书简》中,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席勒相信美将会表现为人类存在的一种必要条件,他领悟到高雅的审美情趣,实际上是构成所有人类行为尊严的崇高道德品质。里德也赞同这一见解,并把审美文化界定为“人们可以通过音乐、诗歌和造型艺术来陶冶或修养而成的优雅之境”。因此,里德的观点同席勒所言一致:只有当人们通过优美艺术的长期熏陶而发展成熟后,社会才会达到和谐的状态。学生参与艺术活动,可以加提高他们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为生活、学习工作做好准备,艺术鉴赏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有机会接受新的思想,新的经验和新的挑战,并灌输可以受用一生的良好习惯:信心、毅力、追求卓越的动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席勒与里德均强调审美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必要手段,并且说明艺术的鉴赏与实践活动本身有助于形成高尚的品格,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可见,列维和史密斯关于艺术与艺术教育的素质学说是培养人的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艺术课程开设是促进审美教育的提高与培养
 我国大学实际情况,学生因为种种压力而产生某些心理障碍,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的现象时有发生。艺术鉴赏课的开设,使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结合生活、情感的体验,为语言来抒发情感、宣泄情绪。这样则给学生提供了在学习、生活中充满限制、紧张情绪得到宣泄的一个时机,缓冲精神压抑,平稳、柔美的音乐能调节人的心律和呼吸,使人消除精神紧张,起到松弛和催眠作用。欢快激昂的乐曲对疼痛有抑制作用,它能提高人们这身的潜能,从而消除恐惧焦虑等情绪因此,情绪平衡就是心理平衡,情绪的健全是形成完美个性的保证,个性完美才会有健全的人格,有了健全的人格才会有健康的身心。美术的艺术语言主要是形体、色彩、线条、材质等,其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在施教过程中不仅注意要调动学生的视知觉,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听觉、运动觉、触觉、味觉,使它们在相互作用中,生发出耳中见色,眼里闻声,静中有动,动中见静,产生通感、联觉,以打通各门类艺术相互联结的通道。学生通过了解、欣赏中外音乐、美术作品,感受艺术语言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在这样的实际欣赏和感受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各门类艺术是一个相互融合和促进的过程。
 学校需要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和谐的个性,必须多渠道的教育和不同方式的趋势利导。通过近期对在校学生的调查结果及交谈中显示,所有学生喜欢上艺术鉴赏课,接受高雅艺术熏陶,甚至有的提出每天上这门课,可见开设艺术教育课非常重要。以下是学生的肺腑之言:
 “音乐是一门强调想象和创新的艺术,欣赏音乐同样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一个爱好音乐的大学生,长期得到音乐的熏陶,养成想象和创新的习惯,势必推动它求知求新的探索欲望,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对于人的审美能力、感性思维、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品味的提升都有帮助,使人从中认识到文化的丰富,也无形中使感情得到启发,这是一种人文关怀,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我们做到这一点,它能让我们全面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情操,培养高尚人格。综上所述,在普通高校全面推进教育,尤其且把音乐鉴赏列为必修课且顺应时代需求的是在必行,我挺喜欢音乐鉴赏这堂课的。”
    “从全面发展的观点来说,大学生是全面的符合型人才,应领略到社会中,而音乐是一门强调想象和创新的艺术一名爱好音乐的大学生,长期得到音乐的熏陶养成想象和创新的习惯这对于一个大学生的前途是非常有用的。”
 “大学生开展音乐鉴赏课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陶冶枪朝美化心灵,让我们对《梁祝》、《二泉映月》等名曲。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心灵的享受。”
 “通过美术欣赏课的学习,使我了解了绘画、雕塑、建筑及工艺美术等诸多门类的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提高了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这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
 “音乐通过听觉使我们感受众多风格的声乐、器乐、管弦乐等艺术魅力,舞蹈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美术通过线条、形体、色彩、材质等艺术语言表现艺术家的情感与审美取向。欣赏艺术作品、理解艺术作品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的形象思维得到了一种升华,这门课非常好。”   三、艺术活动开展是加强审美教育协作意识的培养与体现
 培养和树立协作意识需达到个体在发展中,即审美能力与认识能力、思想水平的同步发展。大学时期是交友的高峰期,是一生中参与与群体的全盛期。这是他(她)们与群体的联系较成人最多,接触方式也较为丰富。但是以选拔为主的应试教育的导向片面强化竞争精神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曾面临一系列竞争,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但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好学校好专业就意味着好职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残酷的升学竞争、未来预期的巨大就业竞争压力也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竞争精神被强化的同时,合作精神被淡化了,从而导致合作精神不足。
 大学生素质中进取精神等占优势,而合作精神等不足。2000年,武汉大学曾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题对当代大学生质量进行调查。调查发现:
 大学生具有相对优势(65分以上)的是:“爱国热情”、“进取精神”、“专业水平”、“工作能力”、“适应能力”。
 大学生相对不足(60-65分)的是“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大学生绝对不足(60分以下)“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用人单位最看好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占91%),而“合作素质”、“政治素质”、“身体健康”、“吃苦耐劳”和“心理素质”依次为单位看重。其中合作精神、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敬业精神实际上均可归结为合作。人际关系指人与人的合作;敬业精神意味着对自己工作所在集体的认同,意味着对工作的热爱、投入和执著。心理素质则体现了个人身心内在的和谐程度。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形体和礼仪练习、集体舞大都是男女组合,从手拉手到身体部位的接触使同学间有流言飞语,有些学生因为这个原因就会出现社会交往退缩行为,异性交往困难。甚至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带来不正确的思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积极的引导,通过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等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倡导男女同学正确交往,并讲述在交往过程中的礼仪、方法、正确的行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课堂教育中则通过实际活动倡导审美角度以多样化的形式促进友谊,并帮助学生在友谊中相互接纳,彼此沟通,多注重感情上的交流,形成了积极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友爱、信任的良好风气。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精神振奋,情绪愉快。        
 四、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审美教育全面发展与完善
 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师生的艺术情操及树立良好的道德、审美意识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校园内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和对学生进行文化艺术教育,以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共享的校园气候和氛围,通过学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对象。应采取措施:像学生的早操、午间活动、艺术团(舞蹈团、军乐团、合唱团)、艺术作品展、设计大赛等活动,根据不同季节、节目、校园主题活动针对地展开。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学校师生群体意识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合力,给校园增添了文化的气息,创设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使师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温暖和幸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真挚感情和友谊,激发了广大同学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样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参与艺术活动不仅能够培养良好的习性、参与性、积极性、进取心、持久性和适应能力,而且还能促使个人和社会发展,现实地评价自己,富有同情心和宽容心,设法去理解他人,尊重多种不同的观点。通过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给学生提供感受艺术、表现艺术、创造艺术的机会,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知识,使学生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因此,采取课堂审美教学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水滴石穿”的效果。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审美能力,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和欣赏水平,达到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审美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斌.《中国音乐教育》[J].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刘境奇.《美术鉴赏》,2007.
 [3]《中国教育报》,2000年9月19日.第5版.

【高校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构建与研究】相关文章: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下的高校审美教育研究02-24

高校成人美术教育审美能力的培养03-03

中国高校教育改革之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构建11-30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能力培养研究论文03-27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研究02-26

高校体育教育研究论文3篇03-15

高校体育能力本位教育研究论文02-20

关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建研究的论文03-22

构建高职体育教学模式问题的研究教育论文11-19

  • 相关推荐